摘要: 数码诗学涵盖了西方电子文学理论和我国网络文学理论等分支,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其基本使命是总结数码文学经验,提炼数码文学精神,进而从新的角度思索文学的本性、探询...
新世纪以来,美学研究进入新的多元并存、多向发展时期,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等倾向互相争鸣,实践论、认识论、生存论、人生论、生活论、生态论等观点共...
摘要: 在巴赫金命运多舛的学术生涯里,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是他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从20世纪20年代写作《话语创作美学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等著作开始到晚年完成...
摘要: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作品是结构与事件、事实与行动的统一体。作为整体的文学传统与外在的社会历史既对立又交织,这不仅仅是某一给定的客观现实和文学作品对其的反映,而是作...
内容提要: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学应该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文...
摘要: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复调"是已被经典化的理论概念。严格地说,在将某篇作品是"复调"小说作为文章的主题论点时,我们都应该在巴赫金所界说的意义上使用"复调"概念。然而,在中...
摘要: 本文旨在阐明布尔迪厄如何借助由场、习性、资本、策略等概念构建的生成结构理论,并通过对形式主义美学、反映论、诠释学、接受美学等的批判与思考,建立他自己的文学社会...
内容提要: 通过解析后现代崇高美学对“不可再现物”的执念,朗西埃对美学之伦理转向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以“歧见”打开了伦理无区分的隔绝空间。这一思考路径弱化了美学的救...
摘要: 认真研究中国现代美学史,我们认识到所谓学术“失语”是一个被过分夸张了的论题。其实,现代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美学话语,其中尤以宗白华...
内容提要: 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审美体验中重要的因素,向来受到创作者、评论家和读者的重视。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风格被作为文学表现的一部分考量,是包含于文学的言语表达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