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日本学者竹内好曾称赵树理文学具有别样的“新颖”性,因为他“以中世纪文学为媒介”,超越了“西欧式现代文学”,同时又摆脱了“人民文学”的缺陷。竹内...
文与史之间的传记文学 ——以《冯白驹和他的战友们》为例 文与史的结合,传记文学的合理性 传记文学能不能虚构,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司马迁写《史记》的体例是中国史书纪...
文艺理论研究的文风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不说中国人的话。具体地说,就是试图从语言、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上全盘后现代化。然而,有些文艺理论研究工作者又没有“化”透,因...
媒介也称媒体,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定义,“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但是,如...
1927年夏,少年杨朔随舅父闯关东,在哈尔滨的英商太古洋行工作。此时的哈尔滨正处于日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他亲眼目睹了东北沦亡的苦难,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压抑。 “九·一八”事...
诗植根于语言的历史中。一首诗的“好”却是超越语言的。一位韩国诗人曾告诉我,在他看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最高之诗。一首诗的“好”也是超越历史的,直到今天,我们...
汪国真去世了。曾经骂他的人,依旧还在骂他,曾经喜欢过又遗忘了他的人,又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年华、懵懂岁月。 从上世纪90年代风靡天下,到后来的慢慢落寞,再到被人们遗忘,汪...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曾是流传于各大高校的“主流看法”。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继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成立写作中心之后,山东师范...
文学作品是以作家个性化的语言和艺术审美建构的文本,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外化。当作家一旦完成创作之后,文本就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世界。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有灵魂的生命...
中国文学是一个大国的文学,民族众多、边界辽阔、话题多样、视角多元,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新媒体语境中,也应该能够容纳下更多文学史叙述的可能。既有的高校通行并谓为经典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