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段吉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文化转向视阈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
内容提要: “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是阿多诺的一个著名的诗学命题,此命题面世后便遭到了诸多作家的反驳,误解颇多。从1962年开始,阿多诺曾分别在《介入》、《形而上学...
内容提要: 叙述声音与叙述者互为存在前提,因此叙述者只能通过叙述声音得到识别。经典叙述学把叙述声音区分为叙述语和转述语,但仅用这种区分方式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叙述主体冲...
摘要: 人类对于环境的审美维度具有多样性,知觉系统便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身体诸觉"的在场,中国文学城市审美才充满了丰富的质感。自汉代始,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便成为中国文...
摘要: 主体性批评是关于叙事文本的意识形态批评之重要维度,它力图在对叙事形式的分析中把握文本建构接受者主体性的内在机制。贝尔西、詹姆逊和西弗曼分别在文学批评和电影批...
摘要: 作为语言哲学核心概念,语境因其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易变性,从而使得学者们对其进行正面界定的努力往往陷入无力把握的状态:无论是语境的客观性维度还是语境的关系性维...
摘要: 在社会转型、思想激扬、文化狂飙突进的年代,文艺批评往往独领风骚,成为时代之子。最近二十年来文艺批评已风光不再,和大众越来越远,退离公共空间,变成一门知识社会...
内容提要: 文学评价标准是文学研究、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自清末民初至今的百余年来,中国文学评价标准伴随着中国文化现代性工程的开启而建立,并伴随着社会政治状...
摘要:文学理论是构入实践的应用性理论,它以文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并在对文学实践的构入中研究文学实践。一般所说文学实践的四个方面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传播与文学批评...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学界针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而提出的理论主张,生态女性主义批评通过观察文学作品中不同性别的人物同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