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的文学研究,以习近平文化思...
内容提要:“写作”主题贯穿罗兰·巴特一生的思想,巴特对“写作”这个主题的探寻既包括相关的理论分析,也包含大量的文本实践,是他用各类学科语言表达文学的独特方式。其中...
萧统《文选序》在对史部“赞论”“序述”进行分门别类时,提出了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吹响了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的号角。但细究其“义”...
讨论文学的细节,不妨从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谈起,且重温这个开篇: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文体是文学的直观呈现。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是一部古代文体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与此相应,文体批评与文体学理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核心问题。从文体和文体学...
骈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特别的文体,主要是借助偶对、用典、声律、藻饰这四大修辞手段建构自己的文本,并强化这些修辞手段在文本生成过程中的艺术作用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本...
近年来我和一些来自中国与欧美的学者共同思考“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首次诉诸文字,是承蒙《文艺理论研究》厚爱,于2018年第1期发表的拙文“《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詹姆逊与...
激活传统文论的当代魅力,让传统文论依然照亮当代文艺实践,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与写好“中国经验”,既是一项迫切而光荣的任务,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论富有真知灼...
中国文学史的著述始于19世纪后期的西方和日本,而中国人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则始于清末黄人(1866—1913)于1904年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也就是说,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文学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