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学术有自己独特的话语形态,其背后隐含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传统哲学那种主客体二分模式的、对象性和概念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古代学术呈现为...
内容提要: 可能世界理论告诉我们,现实与虚构并不是截然分明地存在于这个可能世界之中的,而是因其可通达性以相互融合或交叉的形式存在。文学史也是一种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交叉...
内容提要: 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可能世界理论为文学虚构问题研究分别提供了语用学和新语义学的阐释思路:前者将虚构视为一种语言行为,重点在于讨论其施为性功能...
内容提要: 新世纪文论研究的焦点转到了理论的“背面”,从中滋生的“反理论”“元理论”和“后理论”,似乎向理论研究和文艺学学科投去了疑团。然而,理论的“背面”与“正面...
内容提要: 文学本质论是一个现代文学理论问题,在中国文论现代转型发展进程中,文学本质论建构得到了高度重视,成为现代文论中的核心问题。文学本质论观念是一个历史建构与嬗...
内容提要: 在媒介变化加速的时代,探讨媒介文艺学显得格外重要而紧迫。调适学术立场,拓宽文艺学研究视域;聚焦网络文学,探析新媒介文艺学的学理结构;把握适洽度,反思新媒...
内容提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承担着探讨、阐述、构建、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学术使命,肩负着活跃、拓展、深化当代中国文艺理...
摘要: 后现代研究几起几落,源于世界后现代理论与中国现实实践的时间差。今天从理论上对之再度叩问,是基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现代性文化变革的现实需求。本文再度叩问何...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是1978—2008年30年中国当代文学本体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突破了本质论理论取向带来的文学本体论的局限,蕴含着使文学本体论论走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生...
内容提要: 以往关于文学艺术发生(“起源”)的各种假说,最著名的如“摹仿”说、“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等,的确从某些方面对文学艺术发生的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