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身体”的觉醒

    2017-10-30

    一 考查“身体”意象在中国近现代美育学中的苏醒,是历史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的古典的“身体”意象在社会意识形态与审美层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

    2017-10-30

    从鲁迅于1921年首度使用“典型”时算起〔1〕,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典型”理论在我国文论界已风行大约70年。而在这70年中,它作为主流理论雄踞文坛至少已经长达50载。这一外来理...

  • 影视小说:“读图时代”的文学“宠儿”

    2017-10-30

    随着现代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传统的以印刷为媒介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

  • 美与艺术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2017-10-30

    在那些可以被图书馆员归到“美学”名下的著作和论文中,使用最多的两个词大概是“美”和“艺术”。这给我们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美和艺术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本质的必然联系。...

  •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 ——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

    2017-10-30

    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突出而普遍的现象:逃离文学。曾经风光无限而被人追逐的文学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弃儿。于是,各种“转向”迭起,不少文学研究者纷纷转向社会学...

  •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

    2017-10-30

    “文学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中。英美的“新批评”学派把这个概念继承下来,成为它们的一个主要的理论范畴。由美国学者韦勒克和沃伦主编的教材《文学理论》译入...

  • 自然与文化的张力——从席勒看审美教育的实质

    2017-10-30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表达的思想看似明晰,其实相当模糊,甚至充满矛盾,任何简要的概述都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其思想的同时,又牺牲它的丰富性和深邃性。这也是席勒可...

  • 20世纪文学日常生活话语中的性别政治

    2017-10-3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日常生活日益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特征,“日常生活”渐渐被作为一个文学/文化研究的重要范畴。新世纪以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还一度成为学术...

  • 文学经典的传承与论争 ——评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与美国新审美批评

    2017-10-30

    一、经典传承与审美批评 “言必称希腊”在今日似乎有点老生常谈,但是,美国当代审美批评的新发展再次说明了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西方文学经典的历久弥新。哈罗德·布鲁姆的《...

  •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2017-10-30

    在任何一个大变革时代,经典都会面临挑战,如“五四”时期,“四书五经”不再成为经典,流传千百年的文言诗文从文学场阈中心骤然边缘化;“文革”时期,诸多文学经典成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