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aesthetic culture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1820 -1903)。然而在中国,审美走向和文化的联姻却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一变化和“纯审美”到“泛审美”的现代性进...
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首次明确构造“日常生活审美化”一词,并对之作了专门界定。费瑟斯通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包含三种含义。第一,它指那些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间...
近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正在展开,争论集中在对消费性的大众审美文化的评价上。我认为.消费性的大众审美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大众性、民主性,适应了现代...
在当今的中西方比较文学界、文学理论界以及文化研究界,讨论文学经典的构成及重铸,已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但在新世纪之初,重提这个话题也许有助于我们在实践领域内对已...
当文学被无数次地宣告死亡之后,2003年美国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再次访问了北京,他在带来的新作《论文学》中,对文学的命运作了如下表达:“文学的终结就在眼前,文学的时代几近...
文学经典和文学经典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这个课题关系到文学史的编撰和文学教育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的解决。在一部文学史的编撰中,在一门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首先遇到...
一 何谓文学经典?荷兰学者佛克马与蚁布思认为是“精选出来的一些著名作品,很有价值,用于教育,而且起到了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系的作用”。但他们同时认为这个定义有一个缺陷...
经典作品和雅文学一直被界说为文学的基本外延,正是它们集中体现着文学内涵,即所谓“文学性”。但在当代社会,这种文学观已越来越受到挑战,尤其是文学经典已经受到质疑。在西方的...
人们为什么要不懈地构成新的“经典”? 某种长期被遗忘、被忽视的话语是如何被引入到社会话语光谱中的? 在经典再生产的过程中, 那些经典遴选家发挥了什么作用与功能? 本文以明清...
一、 大话文学的语体特征与快感类型 无论在汉语还是其他语言中,“经典”都有规范、法则的意思, 它不但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 更包含此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