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斯皮瓦克的批评及其理论意义

    2018-06-26

    《斯皮瓦克理论研究》关熔珍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当今的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及女权主义运动中,斯皮瓦克的名字一直十分引人瞩目,随着2003年赛义德的去世,斯皮瓦克成了...

  • 废墟之上,仍有火光

    2018-06-11

    火点燃了废墟。 火光照在黑暗里。黑暗会接受光吗? 有些人是特殊的存在。他们不惮于回望黑暗,凝视黑暗。他们书写黑暗,以燃烧的心。 从纳粹手中死里逃生的犹太诗人保罗·策兰...

  • 温儒敏:《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

    2018-06-08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 近日我重读此书,不由地想起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斯诺的墓,以前我常路过那里。斯诺若在天有灵,...

  • 我们写作,我们做梦

    2018-06-08

    (《像与上帝握手》[美]库尔特·冯内古特/著,蒋海涛/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今天,资本的流通速度胜过一切时代变换,这是人类社会的新背景。我们的注意力跟随快速运动...

  • 卡佛:我喜欢短篇小说里有点危险感

    2018-06-08

    我喜欢短篇小说中有某种威胁感或危险感,我觉得一个短篇里有点危险感挺好,首先有助于避免沉闷。得有紧张感,感觉什么在迫近,什么东西在不断逼来,否则很经常的是一个短篇不...

  • 把伟大的作品“讨论”到中国

    2018-06-08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侯世达坚持参与了自己的科普巨著《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的中文翻译工作。这本书以类比的方式,通过描述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的工作...

  • 王小妮:阅读•写作•思索

    2018-06-08

    01 特定年代里的文学 二〇〇五年的年底,小说家马原来到我任教的大学里开讲座,题目是“小说已死”。讲座结束,人们一走出阶梯教室,话题飞快地远离小说,而我依旧能感觉到大个...

  • 从马尔夏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俄译本第18首的失误谈起

    2018-06-08

    马尔夏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俄译本在俄罗斯很有名,是它的第一个俄文译本。在此之前,虽然莎士比亚的剧本在俄罗斯名声很响,可是他的十四行诗没有译本,知名度并不高。所...

  • 卫拉特蒙古文献研究新籑

    2018-06-08

    托忒文作为卫拉特蒙古文字,创制于1648年,它的出现使卫拉特蒙古人有了自己的写作方式,改变了原有回鹘蒙古文一字多义的情况,使得蒙古书面语与当时口语形式接近;改变了卫拉特...

  • 惠特曼写下的吻

    2018-06-08

    惠特曼手稿 《惠特曼诗选》书影 吻,自有约定俗成的文化含义。丹麦哲学家、诗人索伦·克尔凯郭尔认为,一个完美的吻应当具备三个因素:首先,需要男人和女人一起来完成,男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