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一家社区书店的书架上,贴了一张小纸条:“请不要再偷书店里琼·狄迪恩的作品了!”好奇的读者向店长询问,得知书店里最常被偷的就是琼·狄迪恩的《向伯利恒跋涉》。被偷...
在契诃夫的世界里,我们的内在生活有其自己的速度,自己弄了一套日历。而在契诃夫的作品中,自由的内在生活撞上了外在生活,就像两套不同计时系统的冲撞,儒略历撞上了格里历...
文学抒情与批判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二十世纪的大屠杀之后显得尤为突出,在阿多诺那句被广泛引用的格言里,这种紧张有了一次引人深思的集中表达:“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
有一段时间,我不太愿意读扎迪·史密斯的小说。 种族、肤色、阶级以及多元的文明冲突,变成正确的文学修辞之后,对我来说并不是具共鸣乃至共情的因子。一个人对不曾经历过的事...
1917年8月,写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著名诗人萨松发表拒战宣言,反抗国内政客操纵战事、无数年轻人白白送命的现实,被军方以疯癫为名送进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在医院...
1942年,写完《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后,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服药自尽。在那之前,茨威格经历了漫长的流亡。纳粹在德国掌权后,茨威格离开奥地利的家,并在之后辗转...
台湾作家朱天心在《三十三年梦》中,以京都为主要场景,记录三十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到京都漫游行走的旅程,朱天心说:“京都就好像一个化石城,或者是鬼影重重的地方,它是将文...
东欧国家的历史,素来难称是个热门领域。不过在苏联解体之后,由于若干个国家的历史从“苏联史(实际是俄罗斯史)”的框架里挣脱了出来,关于这些国家的中文历史读物总算稍有...
《摇摆时光》,[英]扎迪·史密斯著,赵舒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出版,456页,65.00元 有一段时间,我不太愿意读扎迪·史密斯的小说。 种族、肤色、阶级以及多元的文明冲突,...
希姆博尔斯卡,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被称之为“诗界莫扎特”,她的诗歌“通过精确的反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现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其诗集《万物静默如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