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童庆炳:文化诗学是可能的

    2017-11-10

    文化诗学作为外部研究的意义 当本世纪80年代初中期,韦勒克和沃伦的具有新批评学术色彩的《文学理论》被刚刚打开门窗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奉为西方现代文论的圭臬的时候,当我...

  • 童庆炳 陶东风:作家的边缘立场与文学的批判功能

    2017-11-10

    我们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双重缺失》(《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一文中曾经指出:在肯定文学关注社会问题、介入社会现实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学的特殊性,主张这种关注应...

  • 童庆炳: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的标志与维度

    2017-11-10

    【内容提要】梁启超的《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王国维的《论哲学家和美术家之天职》两篇上个世纪初的文章标志了中国古代文论实现从古典到观代的转变,因此可提出并论证中国文论...

  • 周宪: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

    2017-11-10

    【内容提要】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微文化——正活跃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它以新技术和新装置为手段,构成了全新的信息方式。微文化有一系列突出的文化症候,其中微型、快捷、...

  • 童庆炳:文化诗学:宏观视野与微观视野的结合

    2017-11-10

    多年来我一直提倡文化诗学的研究思路。文化诗学的构想是:以审美评价活动为中心的同时,还必须双向展开,既向宏观的文化视野拓展,又向微观的言语的视野拓展。我们认为不但语...

  • 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左传》叙事艺术论略

    2017-11-10

    【内容提要】《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和开篇。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有情节(讲什么)——演进(怎么讲)——视角(谁讲)。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强调“故事情节化”,最早就是从《...

  • 周宪:经典的编码和解码

    2017-11-10

    【内容提要】 经典的争论是当代文学理论极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文学史的不断重写就是在不断地调整经典的名单。经典如何形成?为什么文学史必然是由经典构成的?各种社会机制和...

  •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

    2017-11-10

    我和米勒之间的争论 “文学终结”近几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从《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发表了美国知名学者希利斯米勒的文章《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还会存在吗?》以后,这种讨论...

  • 童庆炳: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对话与整合

    2017-11-10

    中国文学理论工作者之多,可能占世界第一位。因为与外国的高校同类的系科不同,中国高校的中文系都要开一门乃至数门文学理论课程,这些课程都要文学理论教师去开设。另外从中...

  • 童庆炳:文学语言论

    2017-11-10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但至今我们在文学语言方面研究得很不够。对于文学语言的种种问题,只停留在浅层的描述上。如语言在文学中到底具有什么功能、处于什么地位呢?为什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