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林荣:行进在明月沧海间的诗群

http://www.newdu.com 2023-08-10 中国作家网 李林荣 参加讨论

    

《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李少君、符力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主题诗集,它的主题就体现在副书名“在1980年代写诗”。书中汇集了十九位60后、一位70后总共二十位诗人所写的238首诗。他们都是从1980年代正当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写诗,之后沿着不同的轨迹、以不同的节奏,在人生和诗坛的沧海明月间一路行进,到今天仍然表现着蓬勃的创作活力。

纵览这本诗集,三层意味清晰可辨:首先,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新时期诗歌艺术复兴的黄金时代;其次,它从一个局部凸显了起步于新时期校园诗歌浪潮中的后朦胧诗群走向人生和诗艺的中年之际的精神风貌;再者,它还展示了一个文学时代的变迁和一个极具时代气质的诗人群体的成长与成熟。

回望中国文学经历关键转折的1980年代,诗歌曾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催醒了全社会文学爱好者和各体文学创作者的诗情、诗思和诗兴,也带动着整个中国文学恢复了对话外部世界和衔接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的能力。短短几年,潮起云涌,峰回路转,诗歌从宣传工具和应时口号返归了文学场域和语言艺术的领地,其他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也都随之从形式结构到语用功能上,踏上了重新会通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宽广道路。在这一变化中,诗歌创作表现得最敏锐、最活跃也最有冲击力,继40后和50后作者为主体的朦胧诗崛起之后,正是当时还大多在求学阶段的60后和70后诗人,给这阵强劲的文学冲击波蓄足了持久发力的能量。

但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当代文学史教材和学术论著对1980年代中国诗歌发展态势的概括和描述,都还在浓墨重彩地突出朦胧诗这道分水岭的历史意义,似乎1980年代中国诗歌值得珍视的创作收获止此一端。事实上,朦胧诗的几驾马车驰过之后,大江南北各地高校涌现的更年轻一代校园诗人的写作大潮和其中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诗歌流派,并不只是造成了一时间的喧腾热闹和旌旗蔽空之势,也远不只是留下了寥寥几位明星诗人。随着一代校园诗人步入社会,校园诗潮由高涨转为缓流,后朦胧诗人的叛逆激情和青春理想消融到现实生活的深处。他们依然在竞相标举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理念,只是腔调变得愈发从容沉稳,不再那么浮躁凌厉。在具体的创作中,他们依然不甘心蹈袭前人和自我的旧辙,频频展现既有时代共感、更显个性差异的进取姿态。

对今天的中国诗坛而言,“在1980年代写诗”的一代人的探索和追求并未断流,更没有过时。在1980年代开始写诗的一代,仍然是当今诗坛躬耕陇亩、产出丰饶的中坚力量。他们近年来的创作风貌正日益鲜明地显示出经过岁月淘洗、褪去铅华归于淳朴,更加厚实也更加多样化和个人化的成色和质地。这正如《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里所展现的:二毛将世俗烟火与时俱进的新变化和新内容注入莽汉诗的老酒瓶,王键援引基督教原典要素生发出针对近前生活的远取譬感悟,北乔在扫描旷远乡野的描摹中徐徐放飞思绪,安琪以跨体裁的互文书写重访中外文艺名家经典,伐柯运用蒙太奇加通感的手法刷新抒情体验,华清敷设了冷峻自嘲底色的内心叙事和时代隐喻,陈朝华直触社会底层的粗犷纪实与犀利反讽,苏历铭为人过中年不得不通脱达观、也不能不感慨万千的沧桑心境所作的变调赋格,李少君着力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山水写意诗和工笔刻画心理细节的亲情诗,汪剑钊汲取俄罗斯诗风诗艺锤炼出带锋芒而有痛感的精粹短诗,邱华栋对人世与草木风物瞬间对位的细切观照和延伸在新闻之后的椎心咏叹,陈勇和着季节时令的节拍对生命匆促韵律的悠长感喟,单小海游弋于大海、南方、亚细亚、人民、世界等宏大意象之间的华尔兹式的高调抒怀和为儿子的天真、父亲的衰老所吟唱的夜曲小调,树才用秋夜般洗练的诗题和语句叩响精神深层的莫名律动,赵野调配了巴洛克风格和民族文化物象的景语情语协奏,臧棣穿行于典籍和现实之间的简史述说和箴言式的纪念……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当初旗幡林立、宣言竞起的后朦胧诗潮在喧嚣过后的三十多年里持续推进,逐渐实现了理念技法和情思伸展方向的交叉糅合的生动实证。对于这种早已静水流深似地贯通到我们眼前的文化生活现场,并且蔓延到我们日常的文学阅读视野中的诗潮新变,《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这样的诗集既有为诗人存留一份档案、为读者立起一支路标的意义,也有弥补诗歌教学和诗歌研究疏于详察后朦胧诗潮迁延轨迹和后朦胧诗群成长踪迹的欠缺或不足的意义。当然,二十位诗人和238首诗的容量,较之后朦胧诗潮和后朦胧诗群的整体规模,还只是一个局部,《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还大有继续向前迈进的必要。

但有了这为收集“在1980年代写诗”的一代人的新近诗作而高蹈的第一步,诗歌活力复苏的新时期就已经有了重现其来龙去脉的机会。无论是作为一段历史记忆,还是作为今天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文学阔步前行的一份经验参考和精神传统,新时期诗歌复兴的道路都还值得我们再回顾、再认识。唯如此,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宝贵传统,才能帮助我们更有力地把握好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