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进展及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22-07-04 中国社会科学网 栾荷莎 参加讨论

    关键词:文学译介
    新时代以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文学译介蓬勃发展,依托文学作品的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中国文学海外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外文学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国读者通过文学了解和认识中国,增进了对中国的理解和情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步伐扎实稳健,其间积累的经验也可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启示。
    多措并举促进文学“走出去”
    近年来,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从平面阅读到立体欣赏的转变,文学传播的产业链充满生机。新时代以来,中国的类型小说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所谓类型小说,是指作家以谍战、武侠、科幻、玄幻等为题材,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为创作宗旨,以期为读者带来愉悦和慰藉的一种小说类型。这类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便于读者阅读接受,因此,在海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除了传统的文学阅读外,这类作品在海外还衍生出影视、动漫、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使受众的消费过程由以往单纯的平面阅读转向有声视听、虚拟现实、身临其境式的审美体验。例如,相继登陆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电视剧《琅琊榜》《武动乾坤》,均是从小说脱胎而来。这些文化产品可以使受众陶醉于富有中国情调的故事情节与情境之中。从图书版权输出的“1.0时代”,历经IP多元化传播的“2.0时代”,如今进入“海外产业业态布局的‘3.0时代’”(肖惊鸿《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与时代、世界和文化趋势合拍》),标志着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且拥有原创文学所独具的文化资本优势。
    从译介到原创,文学传播的落地效应凸显,是近年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另一新进展。所谓落地效应,是指中国文学走进异国他乡所引发的阅读、改编、续写、研究等辐射效果及其良性反应。在网络小说的译介与原创方面,“追更”“同人”现象让落地效应不断拓展。“追更”指小说唤起粉丝读者的共鸣,他们一步不落地追踪作者更新;更有甚者,心灵的共鸣点燃了读者的创作激情,在译作背景、题材和人物既定的艺术框架下,他们以改变、仿照、接龙等形式投入创作中来,出现“同人”现象。可以说,“追更”是“同人”的基础,“同人”是“追更”的延伸,二者相辅相成,强化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落地效应。与此同时,这些现象也反映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从开展文学交流活动到建立常设机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常态化运行得到更多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文学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中外作家互访日益频繁,中国作家亮相国际书展、举办文学论坛,一系列中国文学外译工程得到实施。这些活动和举措使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愈加令人瞩目。2021年,为使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走向深入,中国作协实施了新举措:先是在英、法、德、俄等12个国家同时启动“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其后又成立了“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前者旨在“策划和组织中国文学主题阅读与交流活动”(陈雪《“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在十二个国家同时启动》),后者旨在弘扬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学作品的互译与传播。各国的“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或线下聚集,或线上会谈,颇受欢迎,加深了当地读者对中国的了解。“一带一路”文学联盟一经提出,就有“35个国家的30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学组织和19位各国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翻译家作为联盟创始会员加入”(刘江伟《民心相通,文学为桥——写在“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成立之际》)。由以往通过创意策划,举办不定期、非常态性活动进行文学交流,到成立组织机构,形成双边或多边的文学交流机制以互学互鉴、共谋发展,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常态化运行有了重要的载体和依托。
    文学海外传播的经验与启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赋予源源不竭的动力。网络文学中的武侠仙客、玄幻志怪、历史言情、时空穿越等小说之所以受到海外读者的喜爱,是因为这些作品通过文学叙事及对主人公的塑造,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进行了形象化的表达,揭示了伸张正义、沉冤昭雪、除暴安良、扶弱济贫、尊师重道、兄友弟恭、和合共生的主题。它们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构建恢弘磅礴的自我世界”(王子潇《中国“网文”走红世界 依靠的是什么》),尽管某些作品从西方玄幻文学中获得过滋养,但它们自有一套迥异于“他者”、别开生面的修真体系,并有机融入了动漫、游戏等现代元素,使情节和叙事超凡奇异,既在预料之外,又尽在情理之中。概括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国文学的叙事艺术手段、亘古绵延的民风民俗,使这些作品尽显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的审美旨趣,备受海外读者青睐。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离不开各国读者对这些作品的认同与接受。认同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的情感共鸣,是由作品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作家的艺术倾向与读者的思想观念的相通性、情感经历的相似性和审美理想的相近性所决定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追更”与“同人”现象,与文学接受中的这种“共情”密切相关。同样,风靡全球的科幻小说《三体》,从人性、人的本质出发,以独具特色的情节叙事和鲜活的创造力,表现了中国人对世界、宇宙、未来的伦理审视与发问,既传播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亦形象地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所以,该书自2014年英文版问世后,仅5年的时间,就累计输出25个语种,刷新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销售的最高纪录。(陈雪《从〈三体〉眺望中国科幻出海远景》)这些现象充分表现出各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认同与接受。
    推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需加强自身的话语权建设。“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文学的话语场域:通过提供影视和文学资讯、推荐精品力作,保证国外受众能及时阅读欣赏中国作品;通过策划主题阅读、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和认知;通过为国外读者提供来中国访学、实地考察体验的机会,实现心灵贴近与情感沟通。中国作为俱乐部的主创者、发起者,自然成为话语议题的确定者、话语体系的构建者和满足受众需求的服务者。通过搭建沟通的桥梁,中国文学话语权得到很大提升。如果说“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构建了良好的话语场域,那么,“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则在“承担文学互学互鉴、增进作家友谊”的同时,也推进了“优秀文艺作品译介”的传播机制建设。传播机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有序运行的保证,是创新传播路径、拓展作品译介渠道的重要方式。这些举措有助于逐步构建中国的文学话语体系,确立并巩固自身的话语主体地位,不断增强话语传播优势。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认同研究”(19WWC14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