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河之上》:在更宏远的观照下呈现河流与人

http://www.newdu.com 2022-06-20 中国作家网 孔会侠 参加讨论

    鱼禾在《大河之上》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喜欢看鹰隼高飞,我们这样的人,一生都不会气馁。”我想,这可以是理解鱼禾、理解此书写作追求的钥匙。“喜欢看鹰隼高飞”的人,会不甘受当前环境和已知范畴的限制,会向往更辽阔的视野,因为她知道,在更宏远的观照下,事物才能呈现出清晰的真容。这样的人,性格中有股越挫越勇的劲头,经过种种遭际的考验,反增出更多的坚韧顽强,面对生活或写作的困境时,必会迎难而上,寻找可能的新途,不屈不休。
    这样的写作者,将笔锋落在黄河——这个被古往今来千万人写过千万遍的事物上,要实现什么?
    黄河,连不认识字也没见过它的妇孺,脑海里都能浮现一个形象,嘴里都能说出一套言辞,写它,似乎非常容易,只需稍加调动,就能蹦出许多人云亦云的语汇。可是,如若没有疏懒急功的恶习,真正想以它来表达思想感情在光阴中长久酝酿的结晶,那就不容易了。有意识力避陈词泛涌尚属次要,写作者必须耗时费力地深入根部,从不认识它开始认识,正本清源,说出关于黄河不一样的话语。
    这本《大河之上》,是关于黄河前世今生的“百科全书”,既有全景扫描,亦有重点聚焦。她从地理、历史、人文和自己的家族生活等方面去深入追溯,在大时空背景下还原了黄河本相,勾绘出它在大地上曲折蜿蜒的形象,梳理出它在历史进程中对人类生活和文明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人与河流(人与自然)怎样继续相处的严肃命题。
    鱼禾“想尽可能从河流的自然存在本身去理解河流”,所以她从巴彦喀拉山腹地的星宿海开始,多次贴近这条万里奔腾的大河,凝视它在不同河段清浊变换、宽窄悬殊、急缓不一的水流,聆听它在不同时期或嘹亮或低沉的响动,又每每滚动鼠标,在卫星地图上俯瞰它在广袤土地上纵穿南北、横贯东西的雄壮轮廓。她真切感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被附着诸多虚义的抽象符号,而是一个独立于人类意志之外、超越了惯常想象的生命体,强大,遵循着大自然的生命律动。
    《大河之上》还深入广袤的历史原野,追溯黄河在不同时期与人类生活相纠葛的关系。鱼禾以繁实有序的细数,追溯了黄河中下游交界带的累累文明遗迹,缅怀人类文明的发生与河流之间血缘般的联结。黄河,和长江、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大河一样,是人类文明的宫床,在人类成长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假如没有河流,人类将不复存在;假如没有人类,河流仍自滔滔奔流。体见了“河流之大与人类之小”,看到了治黄史上低级错误屡犯的记载,作者陷入清醒者的忧思:历史发展的曲线是迂回的,它并不按照“应该”的样子和逻辑前行,很多时候,明明是稍加辨析就能懂得的常识,却往往被覆盖、被忽视、被误解;明明是稍稍沉静下来就能听取到的大道智音,却往往被抛诸脑后充耳不闻,非要一次次付出代价后才被捡起。健忘和自大加持下的人类,会把“我以为”当成驾驭世界的真理;可世界需要的,却是谦卑、理性心态下的反思和调整。
    去年夏天,鱼禾和我共同居住的郑州,还有鱼禾的故乡豫北平原,先是连续数日的洪水,然后疫情接踵而至。与自然的力量相比,人类的城市系统和身体构造都脆弱得不堪一击。千万年来,人类从寄生于自然到“改造自然”,或可视为人类的进步;而工业革命以来的过度攫取,却对自然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创伤。养育人类的自然,不断地以它的方式给人以教训。《大河之上》的写作,传达了对河流及自然万物的认知与同情,也隐含了对某些愚行恶力的“不原谅”。《大河之上》的写作不啻一场艰辛求证。作者多次实地走访,查阅大量资料,从文献和事实中剥离出黄河的特质和当下脆弱生态的真相,迫使人审视“我们的理解系统”是否有些问题,也迫使人意识到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向和生活方式,是应对和扭转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必需。
    多方面追究到底的书写,套用以往的散文写作经验是难以完成的。作者要寻找新的表达可能:“小盆景般的精致表达,已经放不下我要说的东西,我希望找到够分量的承托。”《大河之上》将人文研究的风格融入写作过程,呈现出宽阔开放的文本空间,显然,这是作者在题材与表达方式上的自觉选择。这样陡峭的坡度,是需要作者凭着自己的敏锐感受和经验,一步一步跋涉跨越的。
    成熟的写作者,会坚定地顺着自己的方向,将过往连通现在,将现在连通未来,把时间之内的人类故事毅然铺展开去。这样的写作者会不断行进到新位置,不断获得自己的新视野;她的笔下犹如经过深度翻耕的原野,会不断生长出茁壮的新苗来。写作的希望与生机,也许正在这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