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中,有两句我很喜欢的台词:“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 这部让人感动和受启发的电影,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尊重孩子独特性的种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我曾经有过当幼儿老师的经历,见到过很多各有特点的小朋友,所以就动念写出一个课堂小故事,即《不一样的1》,也就是小动物们学习写1的故事。 选择1这个数字是因为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因为这个数字可以变化,竖着是1,横着也是1;其次是因为1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事物来指代,比如一根直直的树枝、小蛇的身体等等;此外,这个数字对小朋友来说基本都认识,在听故事的时候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另外一个创作要点就是故事里的角色都是小动物。除却我喜欢用小动物来写故事这个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故事,才能加入更多有趣的想象。比如故事里的小螃蟹写出的是横着的1,因为它是横着爬行的,这就可以成为一个自然巧妙的解释。 不过,虽然故事里用的小动物形象,但其实这些小动物身上反映的又是小朋友的特点,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与它们对照的小朋友。我见过暂时学不会的小朋友,所以有了故事里的小鸟;我见过说话动作很慢的小朋友,所以有了故事里的小乌龟……这些角色其实就来自于日常生活,来自于真实的孩子。 小朋友创作绘本故事,从儿童本位出发非常重要,最好是能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愿望。 首先,要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不一样的1》这个故事里,第一个比较符合儿童兴趣的就是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小朋友和小动物身上有很多相似性,小朋友天生就喜欢小动物,也因此很喜欢看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二点就是加入了符合儿童心理的想象:横着的1是在睡觉的1,很小很小的1是躲猫猫的1……第三是设置了一些小悬念,每个小动物会写出怎样的1?故事快结尾的时候,小蛇什么都没写,那它该怎么交作业?这些悬念感会引发小朋友翻页的好奇心。 其次,要从儿童的情感出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重要他人,对于儿童来说,最主要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和老师,他们会十分相信从重要他人那里接收到的信息,并且铭记在心。所以,我就有意识地把这个故事里的重要他人——棕熊老师塑造成了这一角色。 再次,要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2~6岁的儿童主要是具象思维。在这个故事里,体现这种具象思维的就有小鸟、小狗和小蛇写的1:一根树枝、一根骨头和小蛇的身体。 最后,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学习写数字1,是每个上学的小朋友都要经历的事情,他们最初写出来的1也会像小动物们那样,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像这样来自小朋友生活经历的故事就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代入感,拉近他们和故事的距离。 我想,很多绘本故事就是因为运用了这些创作理念,才会走进了儿童的心灵世界,让珍视、怀念童年的大人也情不自禁地喜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