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学术交流 ——读《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有感
作者简介:贾越,女(1982-),黑龙江勃利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满通古斯诸语研究。 “目”指一书中的篇目,“录”是合篇目和叙的总称。中国古代藏书机构虽设立较早,但将图书所做有系统的分门别类,编为“目录”,始于汉代成帝命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汉书·叙传》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目录为收藏、管理、检索图书的工具,也是读书、治学的门径[1]。“目录学”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宋人笔记《苏魏公谭训》载“祖父谒王原叔,因论政事。仲至侍侧,原叔令检书史,指之曰:此儿有目录学。”,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和优良传统,正如清人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张之洞也说:“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有了目录之学及其索引就为读书治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提要,又作叙录和解题,位于书题后,用以揭示文献内容主旨、版本流传、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著述等。[3]作为记录、了解、整理中国古典文献的目录提要是指导时人读书治学的专学。中国历朝历代学者均视目录提要为具有学术性和指示性读书治学作用的重要指导,因此涌现出分门别类的专业目录提要,如《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4]、《清代目录提要》[5]、《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籍目录提要》[6]和《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7]等。 清朝初年,西方教会向中国派遣传教团以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介绍欧洲科技成果。来到中国后,法国传教士张诚(Jean François Gerbillon,1654—1707)、钱德明(Jean Joseph Amiot,1718—1793)等都曾表示因汉语文难学,[8][9]而后对满语文产生极大兴趣。欧洲传教士、汉学家等向来以搜集中国文献为己任,因此包括满文文献在内中国文献典籍西传欧洲的规模和速度在此时前所未有。从典籍传播的角度研究中国与欧洲交流,若不亲临海外各藏书机构去作实证研究,徒具中国典藏和二手资料,实难为其功。中华书局于2021年8月出版《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系统论述了欧洲国家收藏满文文献及其历史现状与当代满学研究。[10]虽以文献提要的形式贯穿全书,但该书善于吸取学界研究成果,考辩甚精,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搜罗广泛、涉及全面。在迄今所有满文文献书目中,《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所含国家最为广泛,涉及欧洲15个国家23个城市的50家收藏机构。《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正文按国家分类,每种文献提要均提供系统详细的信息,举凡满汉书题(含异名)、版本性质(含地点和类别)、年代刊记、行款版式、版框规格、编著译者(含朝代、国籍、姓名、字号及生卒年)、(国内)收藏机构等外部特征,及主要内容序跋目录(含丛书子目)和正文附录等内在特征,给读者真实直观的感觉,虽不能身临其境,犹如目睹原书。更为重要的是,诸多学界未见的珍稀古籍得以重见天日,包括未见史志记载的孤本,未见传世而被列入亡佚目录的古籍,国内失传而现存于海外的影(复)印本等。 第二,界定清晰,体例统一。满文文献的内涵与外延相当庞杂,其中各载体间的界限,很难区分清楚。因此撰写目录提要,概念界定是首要问题。《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区分了文献中“古籍”与“档案”、文种中“满汉(蒙古)合璧”“满汉(蒙古)文”与数量中的“种”“部”等概念,并按收藏量以少至多的顺序排列国家,著录古籍中的刻本、写本(钞本)和印本,既系统全面,又避免了重复著录。在著录体例上,坚持统一的标准,并附“索引”6篇,使读者可以通过满汉文书题名、责任人和出版机构等准确查找确定文献并了解其相关信息。 第三,资料翔实,编排合理。编排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书目提要的关键。因欧洲各国满文古籍藏量、所属部类及研究发展不平衡,《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正文所录古籍并未分类,但于各国典藏均设有小序,总述文献形成背景、流传脉络、收藏机构(个人)和研究状况,于文后“各单位藏文献索引”总设“经”“史”“子”“集”四部,计三十二子类,其中“小学类”再分设三小类、“政书类”再分设四小类,其篇篇论述绝无泛浮之语又力求做到条分缕析、串联参照。每部古籍均标有部数及国外机构著录号(索书号),为日后阅书提供指导。 《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导言”“凡例”介绍欧洲19国60家收藏机构藏有满文文献,但除俄罗斯满文文献典藏较为丰富,作者另有他著外,爱尔兰、芬兰、立陶宛等国与梵蒂冈秘密档案馆(Archivio Segreto Vaticano)、法国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Hôtel des Invalides - Musée de l'Armée)、英国国家档案局(Public Record Office)等机构满文藏品或为档案、拓片,或为外籍人员著述,不属该书著录范围。 满文文献在清代中西交流方面起到独特作用,它们是中国与欧洲文化、学术交流使者。《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的出版,不仅为深化中欧历史文化关系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津梁,亦为海外满文文献典藏与汉学(满学)研究提供学术方向。 参考文献 [1] 孙钦善.中国古典文献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0. [2] 王欣付.文献学讲义[M].上海:上海世纪集团出版社,2005:10. [3] 张三锡.中国古典文献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0. [4] 严佐之.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来新夏.清代目录提要[M].济南:齐鲁书社,1997. [6]
郝润华,等.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籍目录提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 [8]
董海樱.16世纪到19世纪初西人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18. [9]
陈捷先.满文译书与中西文化交流[G]//.纪念利玛窦来华四百周年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1983. [10] 王敌非.欧洲满文文献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2021. 《满语研究》,202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