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环保就没饭吃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如何才能在环保和盈利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耶鲁大学的两位教授,丹尼尔·埃斯蒂和安德鲁·温斯顿,花费十几年时间撰写《从绿到金》一书,介绍了企业如何通过将环保思维引入企业战略,从而创造出源源不绝的价值。《从绿到金》中文版本于今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前面世。 “绿金这样的概念可能大家还比较陌生,我相信今后两三年大家会非常认可、接受和传播这样的概念。”21世纪报系企业公民丛书的主编吴伯凡说我们要打破一个观念——等咱有了钱咱就做环保。简单说环保就是让企业过去豁免的公共成本现在不豁免了,得出来还了。中国企业将来不做环保就没饭吃。比如到欧盟的产品有着非常严格的绿色壁垒,你不环保就没有竞争力。 《从绿到金》通过世界各大企业在这方面的成功和失败,对企业的“从绿到金”之路提供了切实的工具和方法。开篇就讲了一个故事:2001年圣诞前的几周,荷兰政府查封了索尼公司运往欧洲的130万台PlayStation游戏机。是什么令索尼公司面临失去假日抢购这一重要商机的风险?贸易战?还是针对暴力视频游戏的禁运?答案是,在游戏控制器的电线中发现了虽然很少,但已超过法律限制量的有毒元素“镉”。为解决这个“小小的”环保问题,索尼付出超过了1.3亿美元的代价。 遭受过类似经历的,并不只是索尼一家。但索尼的经历突出地表明:即便是最好的企业也会出乎预料地遇到环保问题。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议题,而是会令企业实实在在地付出经济上的代价。 聪明的企业会通过对环保挑战的战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已经有许多企业从绿色战略中获益颇丰了。如英国石油公司的“找碳计划”,节约资金超过20亿美元;克莱斯勒、通用汽车都纷纷加入破产保护行列,而丰田和本田过得还很滋润,他们的省油汽车居功甚伟。 拿中国的限塑令来说,中国强制要求所有的超市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将减少上百万桶的原油消耗,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及其他类似环保产品的厂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弗里德曼的新作《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就对此给予了深深的敬意。《世界又热又平又挤》里把中国比作是电影《生死时速》里那辆高速狂奔的大巴,《远东经济评论》总编钱达安说:“中国领导人试图将那部公车里的引擎,从耗油的污染型换成能源效率超高的混合动力型,而且,换的时候,公车仍要以50英里的速度前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