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未来是湿的:关于互联网的事(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天津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未来组织和机构发展的新趋势。网络世界的组织似乎比现实世界的组织更优秀。现实世界中的组织存在着“机构困境”,耗费太多的资源在管理成本上,而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比例在网络世界比在现实世界更低。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无需日常管理,“松散组织起来的群体能够比机构更有效率地做事。”因为人们都是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在做事情。当然,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旧组织完全成为明日黄花了,而是说,如果以前我们习惯于把群体行动先验性地看成有人组织才能行动,现在,我们需要开始熟悉围绕话题和内容而产生的有机组织。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未来媒体的新形态。作者在书中勾勒了从古代书写的优先权,到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再到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出口”这样一个媒体的发展演变史。现在,以出版业为代表的媒体行业已经呈现出“大规模业余化”和“去职业化”的趋势。以前信息由媒体以权威的姿态“先过滤后出版”,但现在以网络为首的“社会性工具”的出现已经让信息“先出版再过滤”。你发布的信息能被多少人看到?是“评论”和“顶”这些代表受众选择的功能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和生命力。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性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的障碍,当任何人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的时候,这就是“人人皆记”的新时代。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群体心理的演变。作者本身是技术人才,然而他更有洞察社会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敏锐度和深刻度。对于数字网络时代人们的心理特点、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甚至于政治、经济,怎样被新的“社会性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所影响着,本书提供了既深刻又生动的论述。
    在本书中,我们更感受到了互联网怎样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的力量在于它使构建群体的努力变成一件“简单得可笑”的事情,本书始终围绕着互联网和其他技术进步给群体动力学带来哪些改变而落墨,这种改变穿越了地理的和文化的鸿沟。
    在大洋彼岸,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她征召了一群志愿者进行“人肉搜索”,继而将其手机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与航空公司对峙的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在我们身边,“周老虎”事件最关键的转折点,是一名网友说自家的年画和“周老虎”非常相像,继而引爆网友技术分析和热议、年画生产厂家和年画作者纷纷现身、网友呼吁二次鉴定的热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