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村上绝不是卡夫卡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信息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海边的卡夫卡》(日)村上春树 著 林少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7月
    (卡夫卡,捷克语是乌鸦,朋友阿毛写过,东京乌鸦少年,那里也的确有许多乌鸦——在我现在居住的地方也有尖嘴墨黑的乌鸦,当然,还有野鸽子,海鸥,大雁。)
    这本书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村上越来越像日本的斯蒂芬·金,绝不是卡夫卡:
    1、村上触及了“隐喻”,但也许只是接触到“入口石”,远远没有打开。在他企图去搬动入口石的时候,那些音乐、哲学似是而非的解释和引用,服装太阳镜运动鞋品牌,纷纷坠落,那些在他过去的作品中,在非强烈象征的现实世界中曾经分外添彩的轻浮的装饰,在隐喻里不起作用。
    2、美少女凌晨三点观画,这个情节怎么看怎么也觉得可笑,不论是真实还是幽灵。美少女在天国给田村煮饭的情节,乌鸦琢食雕塑家的那一章,包括最后的大虫子突然出现,猫让星海去处理——怎么看怎么就是日本漫画里的场景的直接移植。
    3、这是个从典型日本人心态出发点的日本故事“要做世界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村上也承认,这是他制造这个故事的核心和最初动力,至于以后怎么发展也不知道。所有的隐喻也好,观看也好,都是围绕着这一个进行。中田和星海一路来到高松,这样的故事类型在许多日本文学中可以看到子,堪称“在路上”小说,譬如,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譬如,幸福的黄手帕,里面也有一个轻浮的年轻人一路上插科打诨,最终受到感化而转变。
    4、无论是俄狄浦斯也好,卡夫卡也好,一旦移植到日本本土都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这种奇怪的“移植”的异样感在这一次的阅读分外强烈——爵士乐什么的,吃什么,喝什么牌子的茶或咖啡,这些都不算。
    去过两次日本,对这个深层次的精神探究仍旧没有触及,果真如此吗?在日本人的精神深处已经构建成如此西方化的精神世界?
    这种移植的异样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大概是西方文明切实享受到了,但宗教这一块仍旧是本土的占据上风,所以,在阅读这些奇幻场景的时候,我所感到的,不是神圣性,而是一种异灵感。
    5、村上书中的灵异感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结尾:“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人。”
    弑父,与母亲交合,甚至与自己的姐姐交合——这粉碎东方家庭、现实观念的故事的确相当具有冲击力,而那结尾的细语也与我在异地凌晨时分的即将安睡不谋而合。阅读过程中,多次激起我的想象的异动,更多次与我的切实处境形成互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