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范小青:关于《朝去夕来人海中》

http://www.newdu.com 2020-04-21 《小说选刊》 范小青 参加讨论

    做老师的,无论自己的事业怎样,人生如何,但有一点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的,那是特别棒的,就是桃李满天下。
    走到哪儿,忽然就冒出一个人来,说,某老师,我是你学生哎。
    或者,走到哪儿,就会有人说,哎,谁谁谁是你的学生哎。
    总之,但凡见到或被提到的某某某或谁谁谁,都应该是比较有出息有名堂的学生罢。
    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
    当然,在每个不同的时代,对于“出息”的理解和认同,也是不一样的。
    老师和老师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有的老师,老是惦记学生,一辈子都喜欢拿学生说事,有的学生已经毕业多年,老师还念念不忘;有的老师,有事无事找学生,让学生帮着干这干那;也有的老师,有事无事炫学生,炫得老师自己也大放光彩。
    但凡看到这样的老师,都感觉他们无不显得生龙活虎,生命特有异彩。
    也有的老师,只管把学生放在心里,或者不放在心里。这样的老师,多半生性内敛,低调沉默,不习惯自我吹嘘,于是也就连带了自己的学生,好像即便是说说学生,也属于自我吹嘘似的。
    想多了。
    比如这个小说中的朱敬利老师,在其他老师谈学生的时候,他基本上是不说话的。
    但是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朱大龙来了。
    朱大龙和朱敬利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有纠缠牵扯的人情关系,朱大龙来求朱敬利帮忙,朱敬利不便推托,也不忍心推托。
    只是,朱大龙的事情让朱老师很为难,因为那需要求助他的学生常在行。找学生帮忙,这是朱敬利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一方面,朱敬利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拉不下这个面子,另一方面,面对朱大龙可怜的处境,他又不能拒绝他。于是,最后,朱老师终于鼓足勇气拨通了电话,但是他暗暗希望,这个电话号码是错的,他甚至不希望找到他的学生。
    但是偏偏电话是对的,而且他的学生常在行很好,虽然有权有势了,但仍然非常尊重老师,对于朱老师的请求,二话不说,很快就解决了。
    就这样,从不和学生联系、从不习惯谈论学生、更不可能找学生做事的朱老师,在朱大龙的生硬的推动下,开启了老师与学生的新的关系。
    一辈子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内心平静的大学教授朱老师,如果没有朱大龙这样一位并非真亲戚的亲戚,他也许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但也许不会。
    因为,即便没有朱大龙,即便没有朱大龙介入他的生活,时代的大潮也会打到他,也会推动他的。
    时代是商品经济时代,大潮是权力和金钱的大潮,对于一个比较老派的知识分子来说,这些,恰恰就是他最想远离却又避之不开的东西,也即是他内心最脆弱的那一块。
    在朱老师内心,对于金钱,对于权势,是复杂的,或者也有看不惯别人做派的时候,也或者有羡慕嫉妒的心情,但是总的来说,知识分子的清高自律,洁身自好,那是高于一切的,说得通俗一点,面子比什么都重,做好自己不求人,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没有朱大龙,他也许会和它们离得远远的,最多也只是在同事的说长道短中默默地咀嚼某些时局现状。
    但是朱大龙来了,他带来了新鲜扑面的时代气息,比如师生关系的新解和新的形式。
    这就把朱老师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搅动了,在崇尚金钱,崇拜权力的狂风大潮中,朱老师的深层次的内心矛盾会是怎样的?
    我希望能够将这种大潮中的心悸,写得不动声色又淋漓尽致,写得似是而非又触手可及。
    现实是粗粝的,时代是快速的,日子是呼啸而过的,但还是取代不了人的
    最细微最敏感最脆弱也最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