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刘永济. 屈赋通笺.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2] 黄伯思. 宋本东观余论. 北京: 中华书局,1988. [3] 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1959. [4] 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5] 高秋凤. 宋玉作品真伪考. 台北: 文津出版社,1999. [6] 吴广平. 宋玉研究. 长沙: 岳麓书社,2004. [7] 徐元诰. 国语集解. 北京: 中华书局,2002. [8]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 下. 北京: 中华书局,1980. [9]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 北京: 中华书局,1983. [10]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 上. 北京: 中华书局,1980. [11] 洪兴祖. 楚辞补注. 北京: 中华书局,1983. [12] 许学夷. 诗源辩体.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3] 胡濬源. 楚辞新注求确.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4] 力之.《远游》之“韩众”必先于屈原——兼论《远游》的作者问题. 中州学刊,2019,(4). [15]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 第 5 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6] 王先谦. 荀子集解. 上海: 上海书店,1986. [17] 叶瑛. 文史通义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2004. [18]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9] 姚华. 弗堂类稿. 台北: 文海出版社,1974. [20] 刘熙载. 艺概.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1] 王邦采. 屈子离骚汇定. 光绪庚子年刊广雅丛书本. [22] 张永鑫. 骚艺论微//《文学评论》编辑部. 文学评论丛刊: 第 13 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3] 朱熹. 楚辞集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4] 胡应麟. 诗薮.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5] 于光华. 评注昭明文选. 民国八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26]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程千帆. 文论十笺.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7] 王世贞. 艺苑巵言//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 北京: 中华书局,1983. [28] 凌稚隆. 汉书评林. 明万历九年吴兴凌氏刊本. [29] 祝尧. 古赋辩体//孙福轩. 历代赋论汇编.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30] 周履靖. 骚坛秘语: 卷中//《丛书集成初编》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36. [31] 后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1965. [32] 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 全汉赋校注.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3] 郭建勋. 先唐辞赋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34] 易闻晓“. 赋亡”: 铺陈的丧失. 文学评论,2015,(3). [35] 文选. 北京: 中华书局,1977. [36] 易闻晓. 汉赋“凭虚”论. 文艺研究,2012,(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