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是一本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长篇小说。书中包含了高老头的悲剧人生,巴黎社会的混乱腐败,年轻学生的野心勃勃,迷惘惆怅。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高老头的悲剧来源于他对女儿的爱,爱本身并无错处,为人父母者,爱子女是本能。他曾说“反正她们暖和了,我就不觉得冷;她们笑了,我就不会心烦;只有她们伤心了我才伤心。”为了给大女儿还债,他把他最珍视的银餐具,那是纪念他与亡妻情谊的餐具,连同一些其他银器都拧到一起拿去卖掉。他卖掉了自己的存款,给二女儿的情人安排住处。几年间,他从伏盖公寓中最好的房间渐渐搬到了最差的房间。他住在最差的房间,而他的女儿们则住在富人区,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伯爵夫人,一个是银行家的妻子,富有的阔太太。高老头的无私付出,却并没有打动他的女儿们。她们把这样的付出看作理所应当。父亲病重之时,没有一个人陪在他的身边,他以极其凄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不禁让人唏嘘。 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女儿,牺牲了这么多,甚至在大女儿遇到困难时,想要重新出去挣钱帮她,还愿意去服兵役,但是晚景却极其凄凉。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出现了问题呢?是高老头不懂得教育孩子,还是他的女儿们被这花花世界所腐化,逐渐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无事不登门?社会的因素还是很重要的吧,环境会让人改变,那样虚荣繁华的社会让人也变得虚荣。那些上流社会的妇女的社交活动,各种各样的舞会宴会,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结交权贵,为自己的挥霍与所谓体面找到买单者。高老头的最后一笔钱,就是给大女儿娜齐买了一件礼服,让她能够在宴会上闪耀夺目。金钱关系战胜了亲情,这是多么可悲啊。若是高老头死前仍有积蓄,两个女儿是否会守在床前呢?大概率是会的吧。 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南方的大学生欧也纳,在书的开头他想要通过结交权贵而在巴黎拥有一席之地,所以他写信给南方的亲人,母亲姐妹省吃俭用给了他一笔钱。看到这里时,我以为他会和那些人一样在这洪流中迷失自己,罔顾仁义与道德,成为追逐名利的众人之中的一员。但是他没有,他会在两姐妹争吵之时修改欠条,试图以自己的力量来平息争端。在高老头病重之时,只有他和另一个医学院的学生陪着他,也是他们帮忙,几乎是倾尽其所有,才能勉强办个简易的葬礼。他央求但斐娜卖掉一件首饰给自己的父亲办一个体面的葬礼,这样的一张纸条却被纽沁根无情地丢进了火炉里。他的表姐告诉他这个社会又卑鄙又残忍,要他以牙还牙地去报复社会。欧也纳并非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动摇过,在纽沁根太太和维多利小姐之间动摇,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他想“这样的结合既没有罪过,也没有什么能教最严格的道学家皱一皱眉头的地方。”在他安葬了高老头后,又与这繁华的巴黎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 故事就在这里戛然而止,我不禁在想欧也纳是不是能在这洪流中保持洁身自好,能够看透虚荣繁华,还在这样的世界里摸爬滚打,或者是在名利场游走自如,成为了威名一时的大法官。可能是第二种吧,“这种制度不许你的良心抬头,灭绝你的人性。”在这样的社会里能保持初心者是少之又少了吧。 这本书里有不少人物,他们有的高高在上,有的只是平凡的人,但他们都可为一样东西所驱使,那就是金钱。孀居的伏盖太太为了钱能诱惑其时富有的高老头,伏脱冷为了钱能与人决斗,伤人害命,高老头的女儿们为了钱能够忘记亲情,置最疼爱她们都父亲于不顾。金钱的诱惑让人忘却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这样的社会,无情无义,没有温度。生活在那样一个唯利是图的时代将会是怎样的悲哀啊!平民子弟看不到希望,上流社会的人流连名利场。一切都以金钱来衡量。 世人皆苦,人们在追逐中不知不觉地丢掉了自己的善良,苦于时势所迫,舍弃了一点本真。那个年代,在那样一个社会“善良纯洁就是上流社会中的致命杀手”,多少善良会被贵族利用践踏,但是人们又必须争取,必须往上爬。 这或许才是社会的本色吧。残酷冷漠,这些事是一个久在学校这种相对纯洁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书中的人物也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时至今日,还会有高老头一样的父母吗?一味地奉献,让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还会有这样的学生吗?想要出人头地而想要走一条捷径。可能还是有的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高老头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悲剧之下,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其原因。是这繁华腐朽的社会的原因,高老头自身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教给他们感恩。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为高老头的无私甚至是失了理智的奉献所感动,尚且能够卖掉金表为他发送安葬,更何况是骨肉至亲呢?如果高老头对孩子们的教育能有所改变,是不是结果会有些许不同呢?无从得知,可能也只是美好的盼望吧! 我们可能也会像欧也纳一样,在步入社会之时野心勃勃,想要出人头地。但如果我们所见是这样的社会,是否会退缩呢?想来彼时也并没有什么退路吧。可能会令你失望,但你不得不适应这其间的生活,可能也会像欧也纳那样与这社会斗上一斗。 我觉得,人生本是一出戏,书中人可能即是自己,是身边人。保有一点真心,给最重要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