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童书出版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黄金十年之后,热度丝毫未减,仍以年出图书4万余种(其中新出2万余种)的出版量延续着童书的出版热以及与出版密切关联的创作热。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诚如纳杨文中所说,“迎来了一个爆发期”。纳杨一文,选择宏观纵览的俯瞰,检视并分析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新”的气象与格局,“新”的冲击与挑战。面对日益为创作者认可和正视的儿童文学写作的难度,文章面向儿童文学作家与跨界写作儿童文学的作家,提出需以“更广博的视野和胸襟”,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寻求创作儿童文学精品的多种可能。 ——崔昕平 改革开放以来,到2015年前后,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在童书大发展中迎来了一个爆发期。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儿童文学,在数量和销量上都大大增长,艺术特色和题材样式也更加多样,特别是“儿童本位”思想的树立,使原创儿童文学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广泛阅读和喜爱,诞生了一批有口碑、有市场号召力、小读者们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作品。这批作品现在已成为长销书,一些作品已成为必读经典,那批作家现在仍是原创儿童文学的中流砥柱,并且在世界儿童文学版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打出了一面旗帜。但是,那个时期原创儿童文学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因为过度受市场影响,催生了一些“短平快”的“儿童文学”,影响了原创儿童文学的整体质量。这一问题,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得到了重视,提升作品质量逐渐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的共同目标。时间来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末,儿童文学呈现出更加积极健康、朝气蓬勃的整体发展态势。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多股创作力量的加入,为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刺激,也形成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在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中,连续出现了两位“非典型”儿童文学作家——刘慈欣和张炜。如果说刘慈欣的获奖尚有科幻文学的特殊性因素的话,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的儿童小说《寻找鱼王》获奖,则完全是因其作品获得了认可。儿童文学最高荣誉颁给并非专门为儿童写作的作家,这件事本身就体现出中国儿童文学的格局和开放性。 我国儿童文学作家中,有的作家一生专门为儿童写作,也有一些作家既写儿童文学,也写非儿童文学,还有一些作家的创作从儿童文学开始,后来转向写非儿童文学。近5年来,越来越多原来不写或很少写儿童文学的作家转而写儿童文学,甚至专门为儿童写作,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中一个突出现象。除了张炜,还有赵丽宏、肖复兴、阿来、马原、虹影、徐则臣、周晓枫、杨志军、叶广芩、刘玉栋、肖勤等,都是近年来进入儿童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作家。他们之前有的接触过儿童文学,有的则是第一次写,有的已经写了几部作品,并且计划创作更多的作品,有的则仍处于尝试阶段。他们的作品各有优长,也有不足,但他们开始创作儿童文学的动因却几乎是一样的,那就是要为儿童而写一部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儿童文学。这是作家对自身创作的要求。儿童文学对儿童的重要性赋予儿童文学作家们责任和使命,儿童文学对作家文学生涯的意义,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作家的认同。 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优秀而成熟的作家的加入,对儿童文学产生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从近几年的作品来看,儿童文学的主题开掘更深更广,艺术性文学性也得到大大提升。“跨界”写作的刺激,促使儿童文学作家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当下少年儿童的生活,把少年儿童放置在一个更加现实的场域中去言说,从而突破了儿童文学原来的一些所谓“禁忌”。比如战争、苦难、死亡、历史等较为宏大的或比较负面的题材,进入儿童文学表现领域。《渔童》《吉祥时光》《鬼娃子》《野蜂飞舞》《纸飞机》《正阳门下》等作品,从儿童视角去书写历史和现实,用作家的智慧为孩子尽量还原真实的世界。题材的拓展也对作品的艺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寻求更多更好更合适的表现方式。可以看到,作家们在艺术探索上更加努力,表现手法更加纯熟多样,语言更具艺术性,艺术风格也各有千秋,给儿童阅读带来更丰富的选择。 在跨界写作的过程中,儿童本位问题、儿童观、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等儿童文学的基本问题重新引起关注和讨论,并且达成了一些共识。目前的一个共识是,儿童文学应该是贴着孩子写的,创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给孩子读的,这就给作家的创作提出更高要求。认为儿童文学是“小儿科”的观念几乎不见了,更多的是看到儿童文学写作的难度,对为儿童写作抱有更多的敬畏之心。这也是原创儿童文学能够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多位“跨界”作家都表达过转向儿童文学写作以后才体会到儿童文学创作的不易。小到字词句的使用,要考虑目标读者的年龄特征,大到作品的价值观问题,比如一些习以为常的思维观念,写到儿童文学作品中就需要再三审视,是不是恰当,会不会带来不良影响等等。而最难的还是如何让孩子喜欢,是否能与孩子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实际上,这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的努力方向。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家都是长期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儿童的近距离交流,以保持与儿童的心灵共振,或是向儿童学习,保持心灵的纯粹。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他们理解儿童的情感以及表达方式,能够从儿童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从而能够从儿童的视角去写作。 非儿童文学作家的加入,主要集中在小说和童话两大门类,散文和报告文学有一些作品,诗歌和幼儿文学几乎没有。这与儿童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发展不平衡有关。儿童文学是一个内涵外延极为丰富的文学概念。简单来讲,因其与儿童阅读紧密相连,需要从年龄上细分,大致分为幼儿、儿童和少年三大阶段,各个阶段中还要再分,且年龄段越低分得越细。每个年龄段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幼儿文学,更具专业性、独特性。体裁门类的划分也与其他类别不一样,童话、寓言、儿歌、童谣都是儿童文学的独有门类,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少儿科幻则是各个门类中的一个细分类别。每个门类都有各自独特的美学范式和阅读需求。门类再与年龄段相结合,创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就更加明显,需要长期的反复的琢磨研究练笔。 然而,儿童阅读的需求并不会因为创作的难度而减少。有一类专门为儿童改编的文学作品,在努力尝试给孩子们提供所需要的阅读对象。比如杨克主编的《给孩子们的一百首新诗》、叶嘉莹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王安忆选编的《给孩子的故事》、树才的《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等。这些书籍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阅读,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孩子是否爱读等,可以讨论,但这些书确实比较受家长欢迎,一是因其内容的经典性,二是因其填补了一些阅读空白。 中国正在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儿童文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亿多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如何满足,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家、编辑、研究者、评论家共同努力的根本目标。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中一个重要门类,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现在原创儿童文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活跃,作品数量质量双提升,但相比当下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仍是远远不够的。一是优秀作品仍然太少,思想性、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俱佳的作品太少。二是对优秀作品的推介还需做更多的努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原创儿童文学经典化的推进力度,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当前儿童阅读的主要渠道,比如幼儿园、学校、阅读推广机构等推荐的作品中,原创作品还没有成为主流,儿童真正阅读原创儿童文学,尤其是优秀当代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太少。三是全民阅读推广背景下,儿童的阅读能力大幅提升,已经呈现阶梯式发展,家长对儿童阅读也越来越重视,对作品越来越挑剔,这些实际上对原创儿童文学形成倒逼之势。 在此背景下,儿童文学必须以更广博的视野和胸襟,吸纳一切以提升儿童阅读质量为目的的创作力量,寻求一切能够创作儿童文学精品的可能,共同为中国少年儿童奉献优秀的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