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苏州历史研究的扛鼎之作——评《苏州通史》

http://www.newdu.com 2019-08-19 国学网 欧阳雪芹 参加讨论

    《苏州通史》(16卷),《苏州通史》编纂委员会编,王国平总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总定价2390.00元
    2019年6月,历时十二年,皇皇16卷、811.4万字、精选2000余幅图片的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苏州通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苏州社科理论界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份厚礼,在苏州地方史研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苏州通史》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社科联组织编写,吴文化史研究专家、江苏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苏州大学教授王国平主编,数十位史学专家参与编写,内容上自一万年前的苏州吴中区太湖三山岛旧石器时代的史前史开始,下迄苏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新篇章的2000年,上下跨越一万年,可谓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苏州历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苏州通史》主体部分为导论卷、先秦卷、秦汉至隋唐卷、五代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949—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978—2000)共9卷,通过9卷的体量,系统完整地厘清了脉络清晰、内涵丰富的苏州人民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全方位展现了苏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历史风貌,呈现苏州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今苏州发展的人文内涵。《苏州通史》另设人物卷(上、中、下)、志表卷(上、下)、图录卷(上、下)共7卷。通过对1600余名历代苏州名人,建置、山川、园林等26类志表和政区舆图、科举教育、风俗民情等26类2000余幅图片内容对通史重要部分拾遗补缺,把一个历史的苏州、改革的苏州、发展的苏州、美丽的苏州、富饶的苏州全方位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纵观《苏州通史》,其内容具有如下特色:
    一是系统全面。苏州是我国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文化昌盛,向以“东南之冠”和“天下三甲”著称。宋代以来,苏州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当今的苏州,在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关于苏州的史志,自唐朝陆广微的《吴地记》、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明代王鏊的《姑苏志》等苏州府县志都有苏州历史地理的诸多论述,当代历史学者顾颉刚的《苏州史志笔记》,王卫平、王建华的《苏州史纪(古代)》、朱小田的《苏州史纪(近现代)》、王国平的《苏州史纲》等,都曾对苏州历史做过概要介绍。虽然这些对苏州历史问题所进行的相关研究早已开始,研究成果也各有特色,但囿于成书年代、内容篇幅和研究领域与角度不同,并不能称之“通史”,对1978年以来波澜壮阔的苏州改革发展史更是鲜有涉及。《苏州通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苏州史前史开始直到2000年的数千年变迁史,是第一部贯古通今、系统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苏州“史记”,填补了当代苏州史学研究的空白。
    二是科学权威。一部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史学著作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科学权威性,而科学权威性主要表现在参与编纂者的学术素养是否客观,治史态度是否严谨,实证基础是否扎实等诸多重要方面。为保障《苏州通史》的科学权威性,组织者在调研、撰稿、审稿等阶段,始终坚持“专家撰写、专家评审”原则,尽可能集中了国内和本土的各方专家,邀请了熊月之、崔之清、姜涛等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书稿的审阅,邀请全国史学界及相关领域权威学者戴逸、李文海、张海鹏等担任学术顾问。书稿从立项、调研、启动,到撰稿、审稿、定稿,先后举行了开题研讨、专题研讨等十余次研讨活动,经过了外审、总主编审定、编委会审定等多方审核。在编辑出版阶段,苏州大学出版社领导也高度重视此书的编辑出版工作,配备了富有编审经验的骨干编辑对书稿进行了四审、五校,从观点阐述、史实细节、图片筛选,到行文规范、引文标注、文献引用,一遍遍审读修改,剔除讹误。在编写过程中,《苏州通史》的作者努力吸收运用考古的最新发掘资料和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对苏州历史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博采众长,力求《苏州通史》能够达到同类通史的最高水平。比如,姚福年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978-2000)》,在史料引用上,不仅参考了相关史学论著、苏州年鉴、苏州史志等文史资料,而且十分重视对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运用,查阅了苏州档案馆大量馆藏资料,并多方查考求证馆藏资源,审慎而深入地进行对比分析,以求还原历史原貌,确保内容的科学权威。
    三是文化特色鲜明。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发展轨迹与全国历史发展轨迹大致相同,但在万年沧桑巨变中又形成了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吴文化特色在《苏州通史》有着鲜明的印记。《苏州通史》不仅展现了苏州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吴文化特色,又将历史进程中的独特的苏州文化元素贯穿于《苏州通史》各卷并予以重点关注与剖析。涉及三山旧石器文化、太湖与苏州水系、伍子胥建城、三国东吴、范仲淹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门画派、吴门医派、昆曲评弹、园林、丝绸、姑苏繁华图、苏州状元、苏福省、苏州洋炮局、东吴大学、“苏南模式”以及“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园区经验”等新时期苏州精神。
    “这部《苏州通史》系统地厘清了苏州发展的历史脉络,全面展现了苏州丰厚的文化积淀,是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苏州通史。我认为,这部《苏州通史》不但可以作为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也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著名历史学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戴逸在《苏州通史》“序”中如是说。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作为一项开创性文化工程,《苏州通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苏州通史》的出版,不仅会在苏州史学研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会在新时代实现苏州文脉相传、薪火相续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