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读后感(一)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檀香刑》是一部很热闹的作品,大开大合,大俗大烈。也许你会震撼、惊艳、激动,也许你会恐惧、恶心、厌恶,但你就是无法漠视它。像书中一以贯之的猫腔一样,你可以说它不雅不美,但没人可以不被它或迷或搅了心神。 莫言在领诺贝尔奖的时候说他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当时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不明白这句稀松平常的讲故事是个什么意思。读了《檀香刑》,越读越发出同样的感叹——莫言果然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檀香刑》里的故事,如果按照简介的方式表述一下,会发现这真是一个被无数电影、电视剧、小说、历史读物讲述、表现过的题材。但把一个被说滥了的题材说出彩,就是真本事。剑走偏锋,莫言从酷刑入手,穿起了整个故事。故事嘛,文艺作品,是感性的,调动起你的感官感受,才能入心入魂。这也似一个障眼法,似催眠大师先引你进入状态,然后你才能按照既定的套路走。 由酷刑入手,却不是由酷刑开头,开头是什么?是喜闻乐见的桃色新闻。这好像利用足了人性中隐秘的恶趣味。嗤之以鼻,却又忍不住支棱起耳朵听;恐怖至极,却又忍不住从指头缝里看。 听罢了艳曲儿,看罢了奇观,再引出名门正派,细说起分明,你不觉得枯燥,也不觉得说教,只觉得可算松一口气,这疯狂的过山车可算来到了平地。但当你瞪大眼睛准备澎湃时,它来搞笑了;当你闭上眼睛准备颤抖时,它来魔幻了。特别是结尾处,既猜到了,又没猜到,既有意料之中的悲壮,又有意料之外的升华。如歌舞剧般的影视超现实场景,如狂潮又如鬼魅,以实舞台为戏舞台,又以戏舞台为实舞台。上演了一幕人生大戏,人伦大戏,人间大戏,历史大戏!最后随着孙丙的一句“戏……演完了”,全书戛然而止。有如催眠大师打响了一个清脆的响指,你陡然出戏,你如梦初醒,啪一声掩卷,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檀香刑》读后感(二) 不愧是一部旷世奇恋,一部文坛巨作,一个大家之作…… 独特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中国传统的小说模式,被他出神入化的运用。旧瓶装新酒,倒也装出了新意。联想到以前看的书,结构虽然是外在的壳,但是,若能运用的好,也是独具匠心的编织。 作者设置的角色的诉说,让每个人物都能说出自己的心声,同样也展现出立体化的人物形象。而且让我们一步一步看到每个人命运的悲剧造成是有深处的原因的,不得不唏嘘不已。 多样化的主题,从不同的人物上体现出来。 媚娘她为了爱情而克服重重困难,去到心上人身边。爱情的高尚让她有了铠甲也有了软肋。高密县的为民请命,同时以悲悯的情怀,即使在重大的民族生存关头他有所动摇和犹豫,但最后一刻,他还是战胜了所有的私欲,真正为国殉职。县夫人虽然做过一些小动作,但是,在媚娘救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是依然出手相救。赵甲因为命运的捉弄当了刽子手,练就了杀人不眨眼的神功,其实也有自身命运的悲剧。但是他帮助刘光第,还有斩杀戊戌六君子时心里的良心发现,我们看出他心底的善良。傻乎乎的小甲啼笑皆非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动乱年代里人们的本性。朴素的黄土地上,朴素的人们,朴素的情感。 中国人是最懂得忍耐的,不到迫不得已时就决不会揭竿而起。自古历代的农民起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孙丙,这个饱经命运捉弄的人儿,积累了半世的才华横溢和妻儿美满,被德国人毁的灰飞烟灭。“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他只有这一条道路,——反抗。于是他有了岳家军的阵容,有了高密县第一支公然反抗外敌侵略的队伍, 同样也就有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就义的场面。 莫言以猫腔为声音,加入了传统的文化内涵,谱写出来一曲新歌。 《檀香刑》读后感(三) 今天中午,我在家看了一本书名字是《檀香刑》,这本书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获得者莫言叔叔,这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莫言叔叔也因此成了首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先生是以小说创作而享誉中国文坛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力,却又深刻反映着一幕幕社会现实。 初看书名,就觉得这是一部带有血腥味的悲情故事。檀香刑,本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刑法,说是用一根削尖的大木棍沿着脊柱从下往上钉,受刑的人不会立即死去,痛苦非常。想到此,不觉让人毛骨悚然。先生以此为书名,自有其道理。《檀香刑》是以清末极其混乱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风云变幻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 1900年左右的中国社会之黑暗血腥。书中作者以檀香刑的实施为主线,通过农民起义领袖孙丙、从刑部告老还乡的大刽子手赵甲、高密知县钱丁、狗肉西施孙媚娘、傻乎乎的小甲、一帮流落街头的乞丐等大大小小人物的各种活动,将一卷禁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层层铺展开来,情节环环相扣,故事跌宕起伏。有袁世凯和侵略者的残暴血腥。孙媚娘为救父亲孙丙,奔波不息,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丈夫小甲是个傻子,因此她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便钟情于知县钱丁,种种行为,便背上了浪妇的骂名。奇怪的是,孙媚娘亲爹孙丙的抓捕者是媚娘的干爹,也是情夫钱丁知县,行刑者也居然是自己的公爹赵甲。这个生活在矛盾与纠结中的女人,受尽了身心的煎熬,一次次探监看望亲爹,一次次被一些小人物拒之门外,却依然是那么的坚强而悲壮!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孙媚娘,她身上有一种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一介民女,她敢于大胆地与封建权势盘旋、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勇于去追求平等和婚姻幸福的自由。小甲是中国麻木民众的代表,他分不清是非对错,无意中充当了刽子手的帮凶,其实十分可怜。孙丙作为农民起义的代表,遭到各种反动势力的疯狂绞杀,其大名全国有名,说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和封建势力将命不久矣。钱丁是一个能为国家考虑的人物,顾全大局,有才干。他们的悲壮深深震撼了爱国者的心。袁世凯、慈禧太后是最高封建统治者,他们穷凶极恶,弄得人心惶惶。作者以一种戏剧化的语言将不同身份的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刻画得极其到位。让人读的是戏剧化略带幽默的语言,亲切轻松,反映的却是当时 血 淋淋 的 残酷现实,让 人 心弦震撼,余音不断。 读完此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1900年的中国,尽管处在那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尽管世事多变,但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碾碎的是扳动车轮倒转的反动者,丢掉的是墨守陈规的绊脚石,不管怎样,淳朴的中国人民大众总会推动历史不断往前。人民的心声往往是最为正义的呼声,因为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人民是最为淳朴善良的。 《檀香刑》读后感(四) 刚读完莫言的《檀香刑》。趁着一腔热血还没冷却,记录下我最直观的感受。 很久没有读到过这么有血性的作品了,最近充斥着我的阅读空间的不是飘渺的理论典籍,就是主人公形象高大全的革命历史经典。回顾之前自己最欣赏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些个人化的写作、心灵上的宣泄。而这部带着血腥气的《檀香刑》,让我真正体会了一场“民间的狂欢”。 故事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德国人强修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是实在的小人物:民女孙媚娘,丈夫是傻子,亲爹闹义和团,公爹是刽子手,情夫又是知县。情节围绕刽子手公爹奉命以传说中的极刑“檀香刑”来处决亲爹而展开的,各个主人公以自己的口吻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层层剥开,同时将历史上那些真实的风云人物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来,袁世凯、刘光第、慈禧、光绪,如活生生般重现。 然而莫言描绘的最出色的还是这些小人物们。在他的笔下,冷酷的刽子手也有了性情,傻子也能道出真理,女子怀着的是最最真诚的爱情。而在我看来,最值得品鉴的还是知县一角,他高大潇洒,胸怀壮志,却又龌龊至极。我觉得他是自恋的,总给自己的行为找出一大堆热血充怀而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看到百姓哭号叫嚷就要为民出头,袁世凯一句不经意的允诺就能送他一个黄粱梦,请愿过,上吊过,纠结过,还是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帮凶的位置上,而最终他觉醒了,结束了众人的性命,自己的性命等着被终结,可最终化身为一具铮铮铁骨。 不自觉地会喜欢上莫言的语言,尽管之前看《红高粱》时没多大感触。那是一种热气腾腾,充斥着腥味的语言,戏文般朗朗上口,读完了却又感觉像他描绘的大肥猪一样到处泛着油腻。完全是一种民众狂欢似的热闹不已,但浸透着别样的深沉和悲壮。 至于书中破费笔墨的那些刑法,确实很让人受不了,再此不一一列举。虽说没有到了晚上睡不着觉的地步,但是读过以后,还是会起一些生理反应,不太舒服。 记得去年莫言来我们学校讲座,还提到过这部书。他个人似乎很欣赏自己的这部作品,尽管他看上去是个慢吞吞脾气温和的人,但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是那么的血性十足,可谓人不可貌相啊。 书后记里提到多年前贾平凹举着题写“莫言”二字的牌子在西安火车站接他,周遭为之惊奇的事情,很是好笑。两个癫狂之人,都喜欢拿人的身体开刀做文章,现在都领教过了,而本人更倾向莫言,觉得他笔下的身体更沉重更真实,更能让我面对现在面临的行尸走肉的境地。当代人真的需要多一些血性和深度的说。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的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