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巨婴国》读书笔记8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4-1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晚上和家里人一起看了平罗县城的花灯。月明星稀,万家灯火,张灯结彩,好生热闹。去看花灯的人摩肩擦踵,把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围的水泻不通,大家都是冲着花灯来的,到处都是一片红,红的有点单调和山气,这种喜庆的气氛是有了,但缺乏有创意,有审美能力的设计师。看似每一个都不一样的花灯又觉得都一样,无素都是那些,只是在重组搭配。就像前几年的BYD,质量不错,但外观设计实在是把人丑哭了。今天过后年就彻底的过完了,说实在的,我就没觉得过年和平常的日子究竟是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俗话说年易过,月年过。过年花的账单是要还的,一切看似美好的事物都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今天接着学武志红的《巨婴国》,每天看这本书都是有收获的,弄的我这几天写东西都没有了动力,觉得这么有价值的东西放在这,我还瞎费个什么劲。
    皇帝梦、特权梦、都是巨婴梦。
    中国式人际关系,有独特之处。西方很多描述人际关系的句子,都会涉及一点:尊重界限。但是,在国人这里,一尊重界限,两个人就会像断掉关系一样。
    其实中国式的关系秘诀就在于——当婴儿来照顾,当神来崇拜。文中例举了前铁道部长刘志军和丁书苗的故事,丁书苗进了领导的家就把领导的袜子、床单、内裤、衬衫等拿去洗,最终感动了领导。崇拜加照顾是搞定巨婴的绝招。
    皇帝梦,是巨婴梦的最高表现,而中国式特权,则是巨婴梦轻一度的表现。所谓领导特权就是可以做婴儿被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的资格。如领导下雨天有手却不打伞,上医院不挂号、进机场不用换登机牌,吃完饭不用洗碗等。
    无所不能的妈妈等于无所不在的控制。多拉A梦就是这样子,哆啦A梦是无所不有的全能照顾都,而大熊的妈妈则是对大熊有各种控制。中国式的很多图景都是这样的意味:一个无怨无悔的、无欲无求的全有妈妈,在照顾一个有欲望的婴儿。中国的军师和帝王就是如此,中国的历史都是一个为所欲为的大流氓式的巨婴,加一个无欲的军师,他们联起手来一起创造历史。如刘邦和张良,朱元璋和刘伯温。
    很多人如圣母,他们的一生总是陷入解救别人的苦难当中,且经常遇到完全不知感恩的渣男渣女。深层的原因是,圣母内心藏着一个被抛弃的巨婴,而特直接的原因是,只有陷入了苦难的人才如此需要圣母,他们一点微弱的火似乎就能救别人,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无助的婴儿找妈妈,这样的隐喻比比皆是。如动不动就下跪的小民,都期待着无欲无求的青天大老爷。既然一个文化中,多数人都是巨婴,那么就可以知道,将一个人视为婴儿来照顾,是人际关系中成功的绝招。从恋爱到工作,从对家人到对领导,都可以奏效。
    读到这我觉得这是一本十分了不起的书。他用一些相对专业的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那些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让作者这么一解释很多的事情都能看的很透彻。做一个人格健全且成熟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希望我能在不久的将来长成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而不是一个看似成年的巨婴。
    
    《巨婴国》读书笔记(二)
    写这篇文章的原动力有两个,其中一个来源于今年读过的一本烂书《巨婴国》,另外一个来自于微信读书上都人气大v发布的一个深受追捧实则废话连篇的名著讲书。
    其中第一个对我触动更大些。
    平时喜欢读完一本书都要写一点评论,倒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往往是记录自己读书的感想,回头自己翻着看看,像一本成长日记。
    但是当前是一个流量为王的大数据时代,几乎有所的读书app全部融入了社交元素。
    其实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改变,在读书中某一段落,某一句话,可以看到别人的想法和评论,经常收获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读完做整体评价的时候,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从不同角度做出的不同评价,给人很多启发和灵感。
    今年读了武志红的《巨婴国》,说来好笑,我读这本书之前并不晓得它是讲什么的,只知道这本书突然一纸通知遭到全面下架,成为所谓的“禁书”,我是一个稍微叛逆不太合格的社会主义渣渣,尤其在读书这方面,越是禁书越是好奇想探究一下遭禁的原因。
    所以本来我很久以前就有这本书的电子版,从来没想过翻开来看一眼,因为被禁,反而让我产生了翻开来阅读的兴趣。
    看完以后真心搞不懂郭嘉为什么要禁,整本书逻辑混乱,自己的论点自己都不能支持,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喊口号一样说中国国民的巨婴属性。
    整本书的价值可能只在标题三个字,用自己的某几个心理治疗的病人的某个问题上升到整个国民性上。
    真的很想说,郭嘉不要费尽心思禁书了,本来是本烂书没人有兴趣,一禁反而等于给一本烂书打了广告,豆瓣上甚至有人叫嚣“这本书都被禁止出版了,你们还敢说它是一本烂书吗”。
    在很多人(包括从前的我)的眼中“禁书”=说实话=“好书”,禁书作者=良心作者,郭嘉的某些禁止出版的书单默默地在民间流传成了必读书目。
    无形中为这么一本烂书打了广告,郭嘉不觉得自降身份吗?郭嘉应该相信民众的判断能力,若没有被禁,任何一个仔细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发现作者的逻辑漏洞;然而郭嘉不相信民众的判断能力,把民众当成小孩子来保护,这本书被禁了,一下子因为被禁而出了名,更多的民众读不到内容,只能拿着名字这三个字自己想象YY,于是乎,一本神作诞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