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有着“天才导演”之称的斯坦利·库布里克逝世20周年。从《2001:太空漫游》《全金属外壳》到《洛丽塔》《巴里·林登》,从《发条橙》到《闪灵》,他在近50年的电影生涯里留下13部作品,数量不多,题材却覆盖战争、犯罪、恐怖、科幻等多个类型,并且他拍摄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成为所在类型的经典。他的电影以独特的叙述风格成为无数电影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在库布里克的电影中,尤其令人大开眼界的,是他对于未来的前卫表达形式。可以说,他用充满哲学化的主题和荒诞的艺术手法,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艺术风格。以至于在他去世20年后,人们还在热议:这个男人是否来自未来? 被奉为科幻电影圭臬的《2001:太空漫游》 初出茅庐之时,他对电影的把控已细致到繁琐 早年拍摄一部电影时,摄影师没有按照库布里克的意愿使用镜头,交涉无果后库布里克低声但坚定地说:“把摄影机放到我告诉你的地方,不然的话就离开并不要再回来了。” 1928年库布里克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摄影爱好者,家中有一间用于冲印照片的暗房。库布里克继承了父亲的爱好,很早就开始摆弄起相机。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经常——甚至可以说长期——抄同学的作业,但对摄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高中校报的摄影记者,经常带着父亲给他的那部格拉菲相机到处晃悠。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美国人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库布里克拍摄了一张报刊亭卖报人伤心难过表情的肖像照,集中体现出美国人那一天的情绪。这张照片后来被知名杂志Look以25美金买走,并且给了库布里克第一份工作——成为Look杂志的专职摄影师。 在为Look杂志工作期间,库布里克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这对他后来运用镜头语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库布里克开始把兴趣从拍摄静态的照片转向拍摄动态的影片。在拍完一场拳击赛的纪录短片后,内心骚动无处安放的库布里克从Look杂志辞职,开始筹划他的电影人生。 库布里克是一个国际象棋好手,在拍片之余,他会参加全美国际象棋巡回赛赚些外快作为投拍电影的资金。下棋赢来的奖金对于拍电影来说实在太少,好在他的父亲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支持。老库布里克医生把自己的养老金从账户里提取出来支持儿子的电影事业。库布里克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战争题材的《恐惧与欲望》,由于经费捉襟见肘,库布里克不得不一个人完成编剧、制片、导演、摄影、剪辑等多项工作,这部让库布里克全情投入的处女作虽然获得一些好评,但商业上未获得成功,还花光了他所有积蓄。1955年,库布里克拍摄了他的第二部电影《杀手之吻》,虽然在拍这部影片的同时,库布里克还得自己去排队领取每周3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发挥。在《杀手之吻》中,库布里克运用光线的明暗变化丰富人物的内心和形象,这种技巧深受电影专业人士好评。之后,一位慕名而来的制片商与他合作,两人成立了一家公司,1956年拍摄了《杀手》,片中手提箱意外从货车上摔落,箱子里散落的钞票在机场跑道上漫天飞舞的镜头让观众印象深刻。虽然这又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但库布里克已经在好莱坞引起相当的关注。1957年库布里克又拍摄了《光荣之路》,法国人对这部影片中描述的一位法军将领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而嫁祸给三个无辜士兵的情节非常不满,但评论界却对这部电影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反战主题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过,对库布里克来说更大的收获是女演员克里斯汀,她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女歌手,带着令人心碎的凄楚表情,一边流泪一边为士兵们歌唱。《光荣之路》拍完后,克里斯汀带着女儿搬到洛杉矶与库布里克同住,第二年两人成婚。 有着如同油画一般美感的电影《巴里·林登》 接下去的《斯巴达克斯》是库布里克获得空前成功的电影,然而良好的口碑、巨大的票房以及在奥斯卡上获得的一连串奖项却没有让库布里克感到满意,在拍摄《斯巴达克斯》的过程中他与该片的主演兼制片人柯克·道格拉斯在剧情架构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但却无权改变剧本。失去对影片的把控是库布里克完全无法忍受的。早年他拍摄《杀手》时,开机的第一天就与好莱坞的资深摄影师发生了冲突——摄影师没有按照库布里克的意愿使用镜头,交涉无果后库布里克低声但坚定地说:“把摄影机放到我告诉你的地方,不然的话就离开并不要再回来了。”两人对视了一会儿,最终摄影师按照库布里克的要求去做了,尽管当时库布里克只是初出茅庐。库布里克对电影的把控要求细致到繁琐的程度,因此,作为导演却失去对《斯巴达克斯》的控制让他感觉太糟了。库布里克决心从此只拍他自己能够完全把控的电影,1962年,库布里克移居英国,开设了自己的片场,从此开启了他电影生涯中辉煌的时期。 辉煌时期每部作品都是经典,却也都充满争议 疯狂、肆无忌惮表现美好与邪恶之间冲突的《发条橙》,一度被不少人认为在煽动暴力,以至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只要英国发生了暴力事件,这部电影就会被当作元凶。 库布里克最经典的那些电影,似乎每一部都充满了争议。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思想和社会极为开放和活跃的时期,但小说《洛丽塔》中的不伦之恋依然吓到了很多人。库布里克后来说,早料到把《洛丽塔》拍出来会有压力,但依然没料到压力会那么大。当时的天主教教会对这部电影下达禁令,导致这部电影上映时间延迟了半年。之后,基于核战恐慌背景下充满黑色荒诞幽默元素的《奇爱博士》得到的评论也是两极分化。许多人通过这部电影对当时美国空军指挥系统产生了怀疑。后来被奉为科幻电影圭臬的《2001:太空漫游》纽约首映时,电影开头部分让一些观众不知所措,甚至前排观众全体离席退场。而评论界则认为它“索然无味,矫揉造作而且拖沓冗长。”实际上,在这部长达两小时19分钟、但对话少于40分钟的电影中,库布里克带给观众的是一部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独特体验,影片中浩瀚宇宙、时间空间、人工智能的反叛带给人们诸多思索,后来被誉为“极其璀璨震撼的电影,其实已经脱离科幻电影的范畴,成为探索生命与宇宙的经典之作。” 电影《光荣之路》被评论界认为有着深刻的思想性 但这些批评都比不上疯狂、肆无忌惮表现美好与邪恶之间冲突的《发条橙》,这部影片在美国的反响很好,但在英国上映后却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不少人认为它煽动年轻人使用暴力,以至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只要英国发生了暴力事件,《发条橙》就会被当作诱使人犯罪的元凶。而库布里克的妻子和孩子在超市和学校也受到舆论攻击,库布里克本人甚至收到威胁要杀死他的信件。1974年,库布里克决定收回《发条橙》在英国的拷贝——不过这事儿也间接体现出库布里克当时的能量,电影公司停售拷贝会损失很多利润,但是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尊重库布里克,在他们看来保持与库布里克的良好合作比损失英国的电影票房更重要。 从《巴里·林登》开始,对库布里克的批评和争议开始减少,这部如同油画一般充满美感的电影获得了美国影评人协会很高的评价。一些影评人实在挑不出毛病,只好说《巴里·林登》服装、道具、布景等过于讲究、华而不实。然而这部艺术性尚佳的电影,票房却不如人意,备受打击的库布里克决定去拍摄商业性电影,这就是1980年上映的《闪灵》。库布里克对恐怖电影充满期待,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电影开拍时每次说到把观众吓得从座椅里蹦起来的场景时,库布里克眼睛里会放出光来。《闪灵》当年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许多观众认为是最经典的恐怖电影。 随着年龄增大,库布里克拍电影的节奏也变慢,《闪灵》与之后的《全金属外壳》之间隔了七年,而《全金属外壳》与下一部电影《大开眼戒》隔了12年之久。《大开眼戒》是库布里克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他去世前四天亲手把剪辑好的拷贝交到电影公司手中。 库布里克的才华已经无需再颂扬,他在各种类型电影中留下的经典作品已经足以把他的名字留在电影史册上。除了才华之外,他的成功也得益于他完美主义的性格。库布里克在片场有个绰号是“州长”,意思是什么事情都要管。与他合作过的摄影师加雷特·布朗曾打趣说:“如果斯坦利要求瞄准镜的十字对准左鼻孔,那你就绝不能对准右鼻孔。”库布里克对待每一个细节都极为较真,这让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得不铆足劲头不停工作,不少人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提出辞职。《闪灵》拍完后,库布里克的三名助手中有两名离开,而他对此感到大惑不解。“是我开的薪水不够高吗?”库布里克问那位留下没走的助手埃米利奥,“她们为什么要离开呢?”库布里克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不能和他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工作。库布里克对于电影制作的细致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不少演员也发誓说再也不和他合作。 库布里克有很多独特的个性。比如他不喜欢媒体,为了躲避公众视线甚至缺席父亲的葬礼。他对待友情的态度也很特殊。库布里克为人很有亲和力,尽管受不了他各种繁琐细致的要求和毫无节制的反复修改,但与他合作过的演员及工作人员普遍声称与他私人关系很好。可是这种友谊似乎只存在片场、只存在电影拍摄期间。《发条橙》主演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在库布里克死后接受的一次采访中说,拍《发条橙》时他和库布里克的关系好到和家人一样,然而当电影拍完后,库布里克立即切断这种关系,这点让他完全无法接受。后来他发表了一些对库布里克不友好的言论,“但我说这些话其实只想让库布里克能给我打个电话,”他被问起这事儿时很委屈地说,“当然,他后来一直没给我打电话。”在麦克道威尔看来,库布里克只是为了拍电影才和人交朋友。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洛丽塔》 据说,这是库布里克生前最喜欢的笑话:那天斯皮尔伯格去了天堂,在天国门口被圣彼得拦住。圣彼得说:“上帝非常喜欢你的电影,他希望你过得愉快,有什么要求我会帮你实现。”斯皮尔伯格说:“我只想见库布里克。”圣彼得说:“你怎么要求这样的事?你知道,库布里克不愿意见人。”斯皮尔伯格非常沮丧,突然,他看到一个满脸大胡子的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过去。斯皮尔伯格喊道:“那不就是库布里克吗!”圣彼得摇着头说:“斯蒂芬,那不是库布里克,那是上帝,只不过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库布里克。” 关于他,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是: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位置下面,坐着库布里克。 延伸阅读:听库布里克说,什么样的小说最适合改编成电影 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在我看来并非长于动作(action)的小说,反而是主要有关其角色内在生命的小说。 因为那才能给改编者一个合适的指南,据此就好像角色可以在故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自己进行思考或者感受。 并且由此他可以创造出与小说心理内容较客观吻合的动作来,这种动作将其精确地戏剧化为含蓄的方式,无须求助于让演员以陈述文字的办法来传达意图。 我想,对于电影和戏剧,讲述任何真实的生活,都必须表现得非常委婉,以至于要避免任何人为的结论和矫饰的观点。它所传达的观点须完全与实际上生活的意义交织在一起,且须将其不易察觉地传递给观众。 真实正当的观点是如此的具有多面性,所以切不可展开正面灌输。让观众来发现你的观点,他们自行发现观点所带来的兴奋会深化你的观点。你要利用观众的兴奋来加强观点,而不是人为通过情节点或者骗人的戏剧性或者骗人的舞台动作来把这种力量强加给他们。 有人说一部伟大的小说还不如一部仅仅一般好的小说更有可能改编成伟大的电影。除了如果你的电影太糟糕你会承受更大的批评而外,我并不认为改编伟大的小说相比改编好的小说或者平庸的小说有什么别的困难。 我认为几乎任何一部小说都可以成功地进行改编,前提是它的美学完整性并不随改变篇幅而损失。例如,对于大量各种的动作对故事很重要的小说,你删掉许多事件或者事件的发展,它就会损失掉不少精华。 有人问我,怎么可能把《洛丽塔》这样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它的精髓很大程度上在于纳博科夫散文式的风格。但把散文风格看得太重恰恰是对一部伟大小说的错误理解。 当然,写作品质是令小说伟大的一个因素,然而这种品质是作者对自己的主题、对基调、概念与人生观还有对角色的理解带来的结果。风格是艺术家用来令观者入迷以向他传达感觉、情感和思想的工具。重要的是必须戏剧化的东西,而非风格。 必须为戏剧化找到一种风格,能够真正抓住内容的风格。在这当中,将会深入小说结构的另一面。最后这有可能,又也许不可能与小说一样出色,但总有时候甚至是会更出色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