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少年 田兴家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天入学时的情形。那天早上,我莫名其妙地被父亲带到一间教室里,我坐在座位上四处张望,前后左右坐着一些小孩,很多父母围在窗外和门外。我好像没有看到父亲,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惊恐得几乎哭起来。老师站在讲台上开始讲话了。上学之前,我内向而且懦弱,不敢出去和同龄孩子玩,因此只会说我们的苗话,不太听得懂汉话。当老师用汉话说把手背起来,我却把放在旁边的书包背了起来。 我渐渐习惯了学校生活,成绩逐步上升,超过了班上的同学。这算是我最自豪的事情了,因为我在其他方面都不如他们,比如放牛。我不会放牛,这大概跟家里穷得连牛都买不起有关。(每到犁田栽秧,母亲就厚着脸皮去跟亲戚家借牛。有一次母亲来到一位亲戚家门口,开口向坐在屋里的亲戚借牛,他没看我母亲,站起身来走进厨房里,我母亲一直站在门口等,好半天亲戚才出来,用冷淡的语气说,我家今天也要犁田。)后来我家就咬牙买了一头牛,我短暂的放牛生涯从此开始了。那时候的我觉得牛跟牛都是一样的,无法区分开来。母亲便用一块红布捆在牛角上,这样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认出自家的牛了。可却让其他人产生了疑问,他们以为我家的牛丢了才找回来所以用红布捆在牛角上。再后来出现了意外,我家的牛吃到喷过农药的苞谷叶,死了,从此以后我家再也没养过牛。 在我短暂的放牛生涯中,我没有丢失过牛,但我丢失过一把钥匙。记忆里,我家的门上总挂着一把小锁,而且只有一把钥匙。那天赶场,我们全家人都去了,父母好像是拿什么农作物去卖。将近中午,还没卖出去,我和妹妹都饿了,母亲便拿钥匙给我,让我们先回家煮饭吃。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回到家,却发现钥匙丢了。我们又返回去找,一路上都没有找到,我很难过,难过得想哭。记得太阳很热,风不断从树林吹过来,吹向无边的田野,我站在土坡上,静静地听着风声,在心里幻想着风会悄悄告诉我钥匙掉在哪,但是风不语,在我身边绕了两圈,远去了。最终,钥匙还是没找到,我和妹妹回到家,坐在门口等父母回来,谁都不说话。等了好久,母亲终于回家了,她只是稍微指责我们几句,然后找来铁器把锁撬开。 有一年寒假很冷,但父母依旧整天都在地里做活路,我除了写作业就是带着妹妹出去跟其他孩子玩。平时大家一起玩都很开心,但那天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跟我们玩。不知从哪传来谣言,说有人拿着装满毒药的针,见到小孩子就扎,被扎后就会死去。他们都害怕地到处跑去躲,我和妹妹跟着他们跑,可他们却说,你们快回家去,不要跟着我们。最后,我带着妹妹回到家,平时拥挤不堪的房间顿时变得空荡荡的,我们感到很害怕,于是去地里面找父母。途中遇到一位伯娘,她说,你们要去哪里?不要到处乱跑,打针的人来了。我和妹妹更加害怕,直到提心吊胆地穿过树林,看到母亲在地里面,才放下心来。 这样的记忆碎片还有很多,它们拼凑成我那黯淡无光的童年和少年。 记忆里的少年已经远去,但他还会时不时回到我眼前,特别是在我写小说的时候。 2018年4月,我写完《夜晚和少年》。这篇小说修改几遍后,我拿去参加“山花写作训练营”,《湘江文艺》的编辑冯祉艾老师选中,发表出来后,《小说选刊》短篇头条转载。 现在重读这篇小说,我突然又想起那个远去的少年。时间过去了那么久,那个少年依然让人感到可怜和心疼。 感谢“山花写作训练营”,感谢《湘江文艺》,感谢《小说选刊》。 编后记 少年的梦寐 冯祉艾 初夏的夜,拿到《夜晚和少年》。读喜欢的小说是一种享受,我一直这样认为,让我舒心且畅快。 读小说前,没有见过田兴家,也从未读过他别的作品。《小说选刊》和贵州作协联合举办“山花写作训练营”,主要想培养一批年轻的作家,而田兴家就是“山花写作营”的一员。他是幸运的,也是有灵气的,不然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地发现他,并且有机会一次次谈论他。 去了贵州,见到田兴家。和我想象中的多少有一些不一样,想象中应该是一个身着棉麻西装,头顶鸭舌帽,戴着黑色圆框眼镜,脚下踩着一双焦糖色的马丁鞋。可实际上,这些都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城乡接合部公务员的标准配置:有些老气的西装生硬地贴在他身上,下身则是一条感觉勉强撑进去的铅笔裤。我还在迟疑中,但他已经抢先一步和我打招呼了。声音不大,但很清脆,夹杂着一丝丝的黔南方言。虽然田兴家的外貌和我的想象有差距,但还是不能阻止我对他小说的喜爱。我一个人站那儿说了大半天,他有些插不进话,显得格外腼腆、青涩。交谈中得知,他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当数学老师。我挺佩服他的这份情怀,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到一个陌生、清贫的地方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是需要勇气的。 田兴家的语言叙事,表现出令人可喜的基础。他能以寥寥数语,将父亲的蛮不讲理、母亲的逆来顺受、妹妹的天真无邪、伯父的刻薄寡情、爷爷的凄凉晚景,以及当地偷埋死人的苗寨风俗,等等做出生动的刻画。小说前半部分的写实,让人感受十分生动,后半部分变得魔幻起来,并且以“梦游”的解释,让人觉得十分轻巧并且乐感十足。 他向我们展示的是那个少年梦境中扑朔迷离的气息,带着成长的困顿和未知的恐惧。在我看来,这既有诗意也饱含诗性。这也是田兴家有区别于其他写作者的地方,是他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是他的天赋所在。愿他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