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如何重新演绎反腐题材 ——看《重新生活》由现实表象切入文化心理

http://www.newdu.com 2019-01-04 《长篇小说选刊》 马顿 参加讨论

    看似主角却不是主角
    腐败分子一开始就被抓了,大人物没能成为主角 ;他的家人亲属被牵连了进来,他们失去依附, 被围攻,奋力挣扎突围,成为显在的主要人物 ;数个主要人物面对的是所在环境里的所有人,在这些人中,存在着种种隐性的腐败行为,这些隐性的腐败构成了大众文化中的一个阴暗面,与大人物的腐败形成一种呼应和对照,于是,大众文化心理的阴面便成为隐性的主要表现对象。
    如此,所谓的“重新生活”,便有了双重意义——第一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依附于腐败人物的魏宏枝、绵绵和丁丁们,在背靠的大树倒了之后, 需要经历一番阵痛,重新做回一个普通人,自力更生,过普通的日子,体验日常的艰辛 ;第二重,那些过着普通日子的芸芸众生,也需要摆脱占便宜和走捷径的心理,走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诚实律己的行为还社会生活一个清明有序的环境—— 不然,一个腐败的魏宏刚倒下,必然还会有更多腐败的魏宏刚站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依靠法制的推行——如此,则又回到了原点,对于魏宏刚等腐败人物的绳之以法,既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良序的重要契机,这是一个以点带面、逐步完善的过程。
    正像张平在《重新生活》后记中所说“,腐败侵蚀的是人心,侵蚀的是人的道德、思想和人的行为准则,侵蚀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当贪贿成为一种文化存在时,必然会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沉疴和桎梏”,“当贪腐理念沉淀于文化之中时,反腐就是一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殊死斗争,必然也是一场灵与肉、信仰与欲望之间的存亡较量”,反腐不是反对、反击、反抗某一个人、某一小撮人的事,它要反正的是“贯穿于数千年中华历史之中”的“贪腐文化”。所以,阅读《重新生活》,必然不能只把视角停留在失去依附的魏氏一家人身上,而要透过魏宏刚看他的家人,再透过他的家人观照整个社会,如此,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与反思。
    被损害者也是加害者
    要开掘本书所要揭示的贪腐文化,首先需要对几对关键词进行梳理——一对是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一对是主动腐败和被动腐败,一对是占便宜和走捷径。
    延门市市委书记魏宏刚是个大腐败分子,这在本书的情节推进中逐步进行了揭示,无疑地,他是一个显在的腐败分子。但是,这种显在,却是在他被抓之后才为众人所知,在他没被抓的时候,众人或有怀疑、或有猜测,但由于缺乏证据,之前的腐败便仍然是隐性腐败。那么,不为人知的腐败就不是腐败了吗?显然不是。然而,那些人所尽知的腐败,却并不一定就会被认为是腐败,因而具有了隐性的特征。什么样的腐败人所尽知而不被认为是腐败呢?它又为什么会不被当作腐败呢?就是那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司空见惯、虽然心中不满却又不愿或不能与之较真的腐败,是那种人人都可能在私心的驱动之下做出、能为自己谋利却又不会对被损害者造成较大损害的腐败。或许我们也明知它们是腐败,但是我们往往会默认了它、忽略了它。比如书中提到的转学收费,“一家医保,全家看病”等事例,它们涉及到的经济损失和魏宏刚的贪腐比起来,显然要小得多,可是,能够大腐败的只是个人或者一个小群体,而这些隐性腐败所涉及到的却是社会大众,积水成河、聚沙成塔,两相比较起来,很难说后者的总体数额会小于前者。所以,小恶也是恶,小恶聚得多了,甚至猛于大恶。隐性腐败,存在于文化之中,那些被算计、被利用的人,同时很可能也在苦心钻营,有大权势的大腐败,有小权力的小腐败,所以,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然,“苍蝇都变成蝎子了”。只有对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一视同仁,才能清除腐败的土壤。
    学究一点来说,索贿是主动腐败,受贿是被动腐败 ;魏宏刚的妻子利用权势捞钱是主动腐败,魏宏刚的姐姐跟着沾光是被动腐败。但不管哪一种腐败,都改变不了腐败的事实,所以魏宏刚的妻子也被抓了,而魏宏刚的姐姐一家也要为之前所得到的一切好处付出代价。之前魏宏枝的女儿绵绵上的是普通高中,因为舅舅的原因转到了重点高中延门中学。当靠山出事之后,绵绵之前丝毫不用自己操心的升学之路立马断了,重新续起求学之路成为串联全书的一个主要线索。在魏宏刚出事之前,绵绵可以说是被动腐败,因为一切的好处安排都是学校主动在做,而学校则成为了主动腐败的一方。可是当魏宏刚出事之后,学校把之前给予绵绵的一切好处都当成了迫于其舅舅的威势被动所为,意图以此来撇清自己。我们从这种荒诞却真实的剧情中,不难看出存在于大众之中的一种类似于笑贫不笑娼的扭曲心理——不管诉求正不正当,只要有求于人, 必先委屈自己,美其名曰“打点人情”。这种对权力的逢迎,是一种存在于传统文化中的投机心理在作祟,因为自认为要办成事就“不得不”事先付出一定代价,所以就自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被动的了。这也是腐败难以根除的一大因素。正因为他们自认为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所以,当“加害者”失去权势以后,他们很容易变身成为对“加害者”的加害者,以达到现实利益和心理上的平衡。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扭曲心理呢?根源又在于,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我们并没有形成一种程序正义的制度或曰文化理念,正当途径、正常程序走不通或不愿走,而是直接去“求”权力的高层,心理站位自然会低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扭曲的文化。正像延门中学为给学校捞到好处而事先拉拢绵绵一家一样,他们盖办公大楼、教学大楼、员工住宅,本应有一个正常的流程,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他们舍弃了这个流程,通过给予权力拥有者一定的好处越级取得了利益,如此他们自然会认为这是一种交易,也便有了前恭后倨的态度,有了权力拥有者倒台后校方和绵绵父母之间关于到底谁该承担责任的争论。在这一事件中,校方既走了捷径,又占了便宜,但是由于对方也占了便宜,所以,他们不愿承担责任。这就是在腐败行为中一般存在的关系——一方占便宜,一方走捷径, 说到底是一种交易。不过,双方的角色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走捷径就是占便宜。什么是走捷径?就是不依法、不依规,破坏规则、违法乱纪。当这种事情只是少数时,它还形成不了一种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医生收红包这事,就非常典型,也非常复杂,十分能反映大众的文化心理——有的是医生要红包或者愿意要红包,那没得说,绝对是腐败 ;有的是患者担心医生不尽心而主动给红包,医生不收他反而不安心 ;当患者给了红包而医生也收了,最后病人却没有如患者预期那样康复,患者便会觉得受到了欺骗,有的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当医患关系紧张到出现暴力冲突之后,现在许多医院都出台了拒收红包的制度和措施,可是患者依然不放心......体现其中的,明显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交易心理——你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让对方占便宜 ;当对方占了便宜却没让你达到目的,你就会把自己当作被损害者, 从而从心理上获得了加害对方的理由。当出现医患纠纷,要是就事论事来追究责任的话,那也简单, 难办的是,这种不正常的交易行为并不是个别存在,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负面文化现象。
    光明与阴影总相伴随
    我们来总结一下在《重新生活》中出现过的这种负面文化现象 :
    绵绵转入重点中学,并且当上班干部、团干部、校干部,这是占便宜 ;她得到这些好处,有利于顺利升入一所好大学,这是走捷径。
    学校通过给予市委书记的亲属绵绵一家好处, 交换得来了更多利益,这既是走捷径又是占便宜。
    在上述这层交易中,延门中学的学生们表现出了早熟的“觉悟”——无论绵绵当什么干部,他们都投票赞成——这是多么残酷的“觉悟”,又可见大众文化心理的一致性。
    班主任想当副校长或教研室主任,想通过绵绵母亲魏宏枝来给市委书记递话,未遂 ;延门中学的教职员工为自身利益几乎踢破魏宏枝家的门槛——全都是走捷径。
    班主任介绍绵绵转入武家寨中学,从中收取数万元回扣,甚至因此挤占了另一个学生入学的名额,导致该学生自杀身亡。——资源与权力具有同等价值,都可以用之谋取不正当利益。
    房地产商刘恒甫主动接近市委书记的儿子丁丁,从而达到接近市委书记的目的,撬取利益。
    小饭铺的老板低价包给绵绵早点,还包了专座,换来派出所对饭铺的保护 ;丁丁的同学陈玉红的父亲不愿让公司替自己交社保,自己拿了钱也没交,结果住院不能报销 ;陈玉红在老师的授意下帮丁丁考试作弊,以此换来奖学金和助学金。
    村主任从抵制拆迁一夜间转变到帮助暴力拆迁——因为获取了更大利益。
    丁丁的医药费被院方免掉——揩国家的油。
    ......
    在所有这些事例中,都存在着上文所述的显性腐败与隐性腐败、主动腐败与被动腐败、占便宜与走捷径等行为,而这三对关系中的每一对都是对立统一的。
    最有意思的是医院副院长王宇魁。这个人主管基建,在医院新区建设招标之际,有建筑商给他放了一箱子钱。他为了把这些钱还回去,不惜与对方翻脸。可是就在对方应承取钱的头天晚上,这些钱被盗了。破案之后,他被认定为贪腐分子。正无法洗清之时,他通过亲戚关系拐弯抹角地给市委书记魏宏刚捎了份说明材料,由此解脱了对他的审查。这个事情,可以说是使用非正常手段达到了恢复清白的目的,很像是古代人拦轿告状的情节。可是仔细推敲一下,假如这个王宇魁真的是个贪腐分子,而他又有这样的关系能洗白自己呢?到了魏宏刚倒掉,魏的儿子落难之后,王宇魁没有表现出落井下石,而仍怀着报恩心理对丁丁给予了照顾,可是这种“报恩”看似有情有义,却是以损害医院乃至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再往前倒一下,在他的事情被“摆平”之后,他竟然拿着与建筑商给他的同等数额的钱来感谢魏宏枝,前后一对比,这个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大众文化心理,便更有意味了。
    在私心私利的驱使之下,多少人都会涉入大大小小的腐败。可是,就像之前的《天网》《抉择》《凶犯》《国家干部》等作品一样,张平尽管对负面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揭露与批判,可是他又从来不止于揭露与批判,他总是心怀执着的理想,要为光明开辟出一条路来,而这,才是张平的作品广受大众欢迎的原因。
    在《重新生活》中,尽管魏宏枝不像刘郁瑞 (《天网》)、李高成(《抉择》)、狗子(《凶犯》)、夏中民(《国家干部》)等人物那样纯粹,多多少少沾了腐败的光,可她总体上对腐败是拒绝的,对弟弟也进行了多次劝阻,而这,正是她可以“重新生活” 的基础。在对这个人物的设定上,她首先是个吃过苦、能吃苦、不怕苦的人,当弟弟身居高位之后, 她的心里并没有洋洋得意,而始终是战战兢兢,她得到了一些好处,但她拒绝了更多好处,这样,这个人的坚强和软弱,便都得到了体现,而最终,她是一个本分的人,是一个代表着大众文化心理阳面的人。不只她,绵绵在得知自己挤占了同学的上学名额之后,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不占便宜的态度。最后魏宏枝一家上交魏宏刚偷偷留给他们的财产,更是表现出了他们与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的决别,如此一来,或许他们才真正感到轻松,也才能真正重新过起心安理得的生活——正是由于这一心理的存在,才与占便宜、走捷径的另一重大众心理达到抗衡,当依法行事、尊重规则、诚实劳动的制度与文化如阳光一般铺满大地之时,违法乱纪、扰乱秩序、不劳而获的阴影才会缩至最小。在这一重意义上来说,重新生活不只是魏宏枝一家的选择,也是给予贪腐文化笼罩下的一众人等的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