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天高水长的生命之旅——诗集《天高水长》读评

http://www.newdu.com 2018-04-11 《中国艺术报》 苗雨时 参加讨论


《天高水长》是诗人唐朝的第三本诗集。诗集里的唐朝行走在中原大地上,面对天高水长的寥廓时空,他哼着黄河民歌,仰望长天渺渺,俯视厚土沉沉,随岁月流逝而吟,伴心绪飘落而叹,穿越一层层迷雾,跨过一道道沟坎,探索着,追寻着,反思着,叩问着,一步一步厘清了自己的精神方向,以个体生命的本真和担当,拥抱了人生美好的“绿色”和“阳光”。
     这就是诗人自我主体的抒情形象。他置身天地之间,把心灵向世界万象敞开,让世界万象聚集内心,使外宇宙与内宇宙对应、旋转,在主观与客观的碰撞中,激发出无尽的创作灵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华夏最初的文明。“黄河谣”,吟唱的是我们民族的起源和不断演化的民族精神。它的音调,携带着历史的情韵,在“黄河纤夫”的绳索上,在“船上人家”的桨橹旁,悠悠传唱,萦绕在“黄河母亲”的心中,弥漫在“黄河少年”的头顶,从白天到夜晚,直唱到“黄河落日”,“渔火”点点。夕阳如“黄河之吻/生动了生活和梦想/执着和希望/染红两岸的苍凉”,成就一个永恒的意象。这意象宏阔、雄浑,昭示了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传统,史绩,情结,意志,生命的力和美……
     从原始的自然理想进到社会的人文诉求,黄河唤醒了中原沃野上几乎所有的河流。水之流迹与印痕,书写了中华文明的播撒与弥散。它们灌溉了土地,土地长出了爱情和花果;它们溢出两岸,也给人们带来痛苦的灾难。然而,诗人以感恩的姿态,站立在河岸边,用深情的目光,擦拭高天流水,看鱼翔浅底,望鸟儿飞旋;他捡拾大地上的美丽,让美丽记载“善良和生动”。
     历史的长河流到今天,传统从自然本性出发,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和淘洗之后,它所负载的民族精神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生命自觉。这种自觉,体现在人的生存必须根植于泥土,这才是他安身立命之基。那黄土的印象,那“凝结的岁月”,拓展着人的生存的界域。“土墙”,斑驳着历史的沧桑;“土坝”,抵挡着时光的流水;“土门”,守护着家的温暖;一切都是土、土、土,土得深沉,土得壮阔,土得饱满和充实,土地托举起人的生命,人因此成为离不开泥土的“大地之子”!诗人从历史的源头走来,在大地上逡巡,然而,当今人的生存状态是严峻的,充满诸多困扰:现代与传统的断裂,城市与乡村的反差,物质与精神的失衡,人与自然的悖离,从而造成了价值失范、人文沦落、人性异化……此种生存境遇,使他的生命陷入了孤独、寂寞和焦虑。他开始以人的良知和尊严,思谋困顿人生的“突围”之道。于是,他折返内心、重塑心灵。他倾慕历史上那些伟大而纯正的灵魂,他们像星斗一样,照彻了他心中的暗影:前有屈原,后有鲁迅;他梦里回乡,“重返麦田”:“我已找到/被岁月覆盖的锄头和镰刀/用悔过和向往/擦亮凝结的风雨/除去蓄谋的杂草/在青苗前祈祷和守候”;从“凝石”的身上,看到对本性坚守的理想,而那临风飒飒的“望天竹”,则给他人格挺拔的启迪:“书写自我在空中的纸笺/用最执着的生命/坚守信仰中的蓝/那些风骨/和风雨诉说/简单独处/成就不老的主题”。这竿修竹,也许并不能完全抵住时代风雨的摧折,但它与风雨的对话,却昭示了它的高贵、操守和信念。现在,它作为诗人人格的象征,既然站在那儿,像一面旗帜,那么也就尽到了它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责任!
     诗集的艺术构成,境界开阔,激情涌动,诗人运用浓重的笔墨,从古到今,从大地到天空,从外在世界到内心底里,往返冲折,开合有致,以此搭建了层递、重叠、阔大而深邃的诗意空间。它的意象系统,不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都具有中原习俗和风物的特色。高天、长河、白云、绿树、黄土、山石、雄鹰、风沙……涂染出中原大地壮美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它的话语,属于纯正的母语,色彩浓丽,意蕴醇厚,在语境生成中,富有柔韧的弹性和极大的表现力。而它的韵调,则像黄河歌谣,高亢、嘹亮、婉转、深沉、悠扬。这样的话语,从心灵深处发出、流布,裹挟着一系列的雄奇的意象,便酝酿和形成了他诗歌的整体的艺术风致:厚重而隽逸,浑茫而清刚,沉实而峭拔,质朴而光华,在一派大气充盈的丰沛中,又含有几分柔婉与妩媚。
     诗人曾被誉为中国“环保诗人”,在关注生态的过程中,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行走。这行走,是历史的行走,是文化的行走,也是人生的行走。他穿越恢宏的时空,迎着世纪的风云,以坚卓的步履,走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走向人类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