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微小处的动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3-16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微小处的动人
    
    

    郝勇辉
    驳杂的根须里没有鲜活,粗壮的树干难言生动。是树顶的叶,是叶上的花,是花瓣上的瓢虫啜饮着清晨的露水,是这些微小的细节令人动容。正如作者魏风华在《抗日战争的细节》封面上写的那句话: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
    如何定义这部书?它是一部史书?但它语言凝练,张弛有度,描绘景色的文字,无论是南京城陷时的残阳如血,或是台儿庄战前的青石板街,都引读者置身其中,赞叹不绝;对人物的描写绝不流于表面,人物最细小的性格也绝不放过,那些久绕心头的对话中自能品味战争的残酷,自能体悟弱国的无奈;对情节的把握妙到毫颠,读来竟令人啧啧称奇……
    那它是一部小说?可全书从1926年昭和天皇登基写起,到1945年中日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雪峰山之战结束,一字一句皆有可考;战场部署、会议记录翔实可信;对战役的评价,对政治的判断,均是同类翘楚……
    抗日战争已被无数大家讲述过,魏风华和他的书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我想大抵有两点:一是精神与节气的傲然而立;二是国民政府并非不堪。
    读罢此书,不难令人想起《明朝那些事儿》,同样的用小说的笔触描写历史,同样的从小处着墨,但不同于《明朝那些事儿》多为黑暗的政治斗争,魏风华似是刻意彰显民族的脊梁,他吝于描写汉奸降将,反将那些不为人知的英雄一一叙述。
    于是我们看到淞沪战役中冒着连天炮火,只身渡江的女中学生将一面国旗交给四方银行的守军,让人们看到沦陷的土地仍有国旗飘扬;于是我们看到南京城中,无名士兵放弃逃跑,在损坏的坦克里缓缓转动炮塔发出不屈的巨响;于是我们看到滕县县长周同率警察部队拒敌,城破之后坠楼明志。我们看到在上海,在南京,在太原,在徐州,在武汉,在南昌,在昆仑关,在雪峰山……
    一寸河山一寸血。
    谈及国民政府似乎只有可笑二字,但再回首,我们看到“以空间换时间”决策的正确,我们看到不同派系的国民将领竭其所能,身先士卒,血洒疆场。魏风华警醒着我们,他告诉我们国民将士亦是铮铮铁骨,激动之中平淡诉说国民政府曾决议战事不利,则弃重庆三迁首都于西康省的历史……我们不该,更不能否认那个年代民族与国家,国民党和他们所在的正面战场的艰难困苦与坚忍不拔。
    这是一部优秀的史书,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那一个个民族的英雄跃然纸上,每一次的评论都恰如其分而又催人泪下,被引用的演讲、信件磅礴大气又儿女情深。魏风华和他的书就这样令人深陷其中,回味无穷。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