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我们的时代需要乌兰牧骑精神——《红色文艺轻骑兵》精品节目晚会点评

http://www.newdu.com 2018-01-19 贵州民族报 newdu 参加讨论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承办、苏尼特右旗等22支乌兰牧骑和内蒙古艺术剧院参演的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精品节目晚会——《红色文艺轻骑兵》,在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晚会让歌舞《我们是草原轻骑兵》、独舞《奶酒献给毛主席》、女群舞《挤奶舞》、乌力格尔《打虎上山》等一批代代相传的乌兰牧骑经典节目,再一次精彩呈现,金花、拉苏荣、那顺等几代乌兰牧骑新老队员,在充满时代气息的宏大舞台上同台表演,用他们优美的歌喉、动人的舞姿,回顾乌兰牧骑的历史,诠释乌兰牧骑精神,憧憬乌兰牧骑未来,场面感人至深。
    ——编者
    ●当拉苏荣、金花、那顺、郭丽茹等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走向舞台,用他们不老的歌喉激情歌唱时,泪花在他们眼里闪动。拉苏荣等老一代内蒙古艺术家特有的气质是乌兰牧骑养育出来的,乌兰牧骑滋养了他们与人民心连心的艺术情怀。拉苏荣与乌拉、孟河乌力吉共同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好毕斯》,金花领唱《牧民歌唱毛主席》,那顺独唱《雕花的马鞍》,郭丽茹等人领唱《乌兰牧骑之歌》,这些被老百姓铭记的乌兰牧骑老艺术家风采不减当年,他们唱的这些歌曲在全国人民心里落地生根。乌兰牧骑老艺术家们的演唱,洋溢着热爱草原、崇尚艺术、敬仰人民的精气神儿。
    晚会中老队员与新队员同台,荟萃一批老节目,加入了一些新创节目,贯穿在每个节目里的乌兰牧骑精神直抵观众心灵深处,拨动了观众的真情实感。记得在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锡林郭勒乌兰牧骑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的主题曲中唱到: “把天空当成明亮的灯,把草原当成移动的舞台,哪里有牧民兄弟姐妹,乌兰牧骑就会来到你们的身边。”这台节目结尾大合唱曲目《乌兰牧骑之歌》中唱到:“我从草原走来,我从沙漠走来,我是沙漠甘泉。我从马背上来,我从毡包里来,生活源远流长,艺术四季花开,哪里需要到哪里去,无私奉献本色不改,送歌献舞为人民,我们是乌兰牧骑新一代。”这些歌词唱出了乌兰牧骑将文艺植根牧民生活、与草原人民血脉相连的艺术品质,表现了乌兰牧骑人热爱草原、热爱人民、热爱艺术的人生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文艺表现人民,把人民当做艺术的主人,文艺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价值取向。乌兰牧骑能够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就在于它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文艺与人民心连心,把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作为安身立命的准则,乌兰牧骑人的初心就是“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怀着真情创作和演出。从乌兰牧骑走出来的艺术家,不仅有高超的技艺,更有一颗热爱老百姓的火热的心。从乌兰牧骑传播出来的文艺作品,带着草原和泥土的气息,饱含着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经久不衰地传扬。
    历经60年风霜雨雪,世事变迁,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人在这块文艺阵地上坚守,有过辉煌,有过失落,饱尝了艰苦生活的滋味,也享受过鲜花和掌声,经受过命运抉择的考验,得到的是党和人民的奖赏。草原孕育的一棵红色幼芽,砥砺风雨而不倒,经历寒暑而不衰,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高明霞)
    ●观看了晚会,聆听了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金花等对乌兰牧骑过往充满深情的回忆,人们的思绪很自然地回到了那个物质条件虽然匮乏,但却充满激情的年代,乌兰牧骑在农牧区“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画面仿佛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乌兰牧骑的成功实践,体现的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同志所说的“民族的形式,革命的内容”。60年多年来,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用辛勤的劳动,通过具有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巨大的社会凝聚力。
    晚会上所呈现的节目,都是由几代乌兰牧骑人所创作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我们是草原轻骑兵》折射出的豪迈自信、《奶酒献给毛主席》表现出的一往情深、《走马》悠长深邃的旋律、《彩虹》飘逸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律动、《雕花的马鞍》深沉而又富有情感和穿透力的舞台呈现等等,令观众心旷神怡,让人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人们对这些精品力作充满敬意,对这些艺术精品的创造者、老一辈艺术家,如图力古尔、巴·布林贝赫、贾作光、印洗尘等充满怀念之情、崇敬之心。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深受人民爱戴的老一代乌兰牧骑艺术家会逐渐淡出舞台,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但由他们所承载的乌兰牧骑精神却有着无尽的生命力。
    晚会中,舞台呈现者所表现出的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在舞台上所焕发出的活力与热情令人钦佩。来自自治区的20多个参加演出、单位,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一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贯通乌兰牧骑历史与当下的高质量作品,绝非易事。纵观这台晚会,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区直和各旗县的乌兰牧骑队员们、是在用乌兰牧骑精神来做这台晚会,进而竭尽全力,我们应该为之喝彩。
    我们的时代需要乌兰牧骑精神,这台晚会体现的正是乌兰牧骑精神,因而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刘新和)
    ●晚会在情景歌舞表演《我是草原轻骑兵》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群舞中拉开序幕。穿着朴素大方的乌兰牧骑队员们挎着背包,背着展板,提着马头琴、四胡等乐器,还有现代气息的康加鼓走到舞台中央……这些符号化的人和物,加上怀旧的旋律,让人仿佛穿越了岁月的烽烟,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我们重温那段滚烫的记忆,山川作证,日月为凭。我们好像又一次看到了那群意气风发的乌兰牧骑年轻人迎风雪、冒寒暑,行进在草原上,跋涉在大漠里……“永远的乌兰牧骑”这面火红的旗帜在我们的脑海中飞扬。晚会开场的表演,有歌有舞有情境,以这样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六七十年代乌兰牧骑演出、创作、排练的场景。虽然对整个晚会来说,它篇幅不长,但情感深邃、情怀深远、结构完整、叙事简洁、年代感强,那段如歌往事在这里被轻轻唤起。
    晚会中的7个经典歌舞都是人们熟悉的老节目,无论在乌兰牧骑的历史上,还是在自治区乃至全国文艺界中都是堪称“教科书”级的经典之作。独舞《奶酒献给毛主席》,如微风般轻盈的舞步,如花开般飞旋的裙摆,如奶酒般甘醇的歌声,舞出了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调《走马》唱出了蒙古族的韵味和美感;《挤奶舞》取材于劳动生活却如一首精致小诗:清晨阳光照在辽阔草原上,草的清香、牛的温顺与姑娘们娴熟的劳作构成了一幅快乐的劳动场景;《剪羊毛舞》在乌兰牧骑队员们的演绎中,生活之美转化成艺术之美。《擀毡舞》舞蹈语汇质朴,表达了草原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家园的热情;《草原英雄小姐妹》热情歌颂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集体羊群的感人事迹。著名诗人巴·布赫贝赫写的歌词富于想象,诗意盎然,儿童特色鲜明,为舞蹈起到如虎添翼的艺术作用;乌力格尔《打虎上山》取材于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歌颂了英雄人物杨子荣的崇高形象。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精神的写照。乌兰牧骑演出的这些经典艺术作品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深刻、生动、审美地反映了时代,引领了时代,保持了带有强烈人民性的文艺创作最宝贵的传统和风格。
    整台晚会可用6个字概括:精品、精彩、精神。(策·杰尔嘎拉)
    (本版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