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第三只眼”如何看中国(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人民日报 汤敏 参加讨论

    
    一带一路创造了新的经济范式
    奈斯比特夫妇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众不同的地方,并用以解释中国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动能。
    “它涉及围绕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思想共识,以及更高层面的共识进化:包括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共识,还意味着互不干扰、非结盟,没有任何的西方主导势力,寻求的是发展经验的交流,而不是把一种发展模式强加在另一种发展模式之上。”
    “而且它还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新挑战,因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是智慧的基础设施,是注重生态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基础设施必须要明白,日常用水和食物系统必须要和环境整合在一起,必须意识到高速的产业增长并不等于健康的经济发展。所有的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就等于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范式,这也是‘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
    奈斯比特夫妇眼中的中国是历史长河中的中国。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过去2000年的世界历史中,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直到19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还位居世界第二。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下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又不断赶超,到2010年重回世界第二的位置。各种预测都显示,再用不到20年时间,中国的GDP很可能重回世界第一。但从另一角度看,国“大”而不“强”,还是要挨打的。1840年,当我们还是“世界第一”时就被几艘英国炮舰轰开了大门。历史再次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从“大国”向“强国”转变,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最重要任务。
    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用了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国赢了”(China Won)为标题。内中一文《中国经济是如何做好赢得未来的准备的》,对美国现状“爱之深、痛之切”之情,跃然纸上。这篇文章从国内安全、经济管控、就业提供、科技进步,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等5个方面进行了中美对比,认为中国都“赢”了,美国屈居第二。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国际上交替出现的对中国的“骂杀”和“捧杀”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坚定地走我们自己的路。在《掌控大趋势》一书中,对中美双方都有很深了解的奈斯比特夫妇提醒说:“从以西方为中心到一个多中心世界的转变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在21世纪上半叶,我们将一直是这场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正如任何巨变一样,这次转变也将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适应外部条件的过程。欧洲一直以全球的道德权威而自居。美国把自己看作受到上帝眷顾的国家,而且它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是绝不愿意退避一边,让中国和新兴经济体自由通行的。请一定不要低估这场巨变的能量。”
    特别是最后这一句话,分量很重,寓意颇深,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