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东方化境——“陈家泠艺术大展”侧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人民日报 徐红梅 参加讨论


    
    图为陈家泠中国画《井冈主峰》
    
    三潭印月(中国画) 陈家泠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走在寻求现代转型的创新之路上。“新海派”代表人物陈家泠先生,便是寻道的智者。
    近60年来,他始终在“最中国”的艺术领域,致力于东方审美新形式的探索。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陈家泠艺术大展”,再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四年间的近百件新作,尽展这位八旬艺术家在艺术世界里不断开新的历程。
    西湖毓情怀
    丹青抒怀。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的陈家泠,一向注重人文情怀和时代气象的抒发。
    西湖深蕴中华美学品格的千古人文,滋养了他的心灵。母校浙江美术学院“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始终在他的耳畔回响。潘天寿先生的艺术精神,早已成为泽润他艺术生命的琼浆。他的艺术世界犹如这座古风蕴藉而又海风劲吹的城市,既中国又现代。
    近些年,陈家泠的丹青抒怀,由花鸟意趣,更多寄寓山水之境。他将广涉“人山花”以及书法各个领域的感悟融注一处,从故乡的“西湖十景”,到“三山五岳四圣”,再到红色山水系列,文化情愫和时代美景,成就了他笔下的千里江山。主题山水巨作,也成为此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所在。
    2011年,陈家泠登临三山五岳四大佛教圣地写生,创作出十二名山巨作。作品2013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彼时恰逢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近半个世纪前,他曾徒步到井冈山、韶山朝圣,故地重游,沧海桑田的巨变触动了他的心灵。他信笔绘就大量速写,由此激发“再画要画当代革命圣地”的创作欲望。
    井冈山、延安、太行山、赤水河、娄山关……陈家泠一路写生,创作系列红色题材,绘就一批主题山水,由此形成此次展览四大板块之首——“壮美祖国”。
    此时的陈家泠,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满腔热血的年轻教师,但从革命圣地汲取的力量和意志尚在,艺术创造的激情尚在。历经岁月的沉淀和艺术的积累,他对革命圣地的意象及其焕发的时代活力,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并将之转化为具有浓郁“泠风格”的艺术图式。祖国山河的万千气象,因历史而厚重,因时代而升腾——
    他弃用淡墨渲染的旧势,以重彩点染《井冈主峰》,青绿在曙红的映衬下,更显群峰苍翠的秀美与崇高;他突出线条处理,以大面积的山石勾勒,强化《太行山之铜墙铁壁》的巍峨;他将梁家河的桃花、映山红规模化,进一步渲染《梁家河可美啦》的艺术表现;他多次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与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写生,将金秋时节盛开的刀郎花错落铺陈,《万顷刀郎花》美不胜收……
    与“壮美祖国”相比,“优美家乡”板块的作品更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陈家泠一向崇尚美。“西湖十景”可谓人文之美点化自然山水的极致。早在2010年,应浙江美术馆邀约,他便曾构思创作《西湖十景》。虽是家乡熟悉的景色,但他为此数十趟往返于沪杭。经过长时间的构思,十件作品一气呵成。从此,“西湖十景”成了陈家泠反复探索的题材。他不断于取舍中求精进。
    在陈家泠笔下,“三潭印月”水天一色,湖面清波荡漾,以淡墨晕染于绢上,更显幽深静雅;“柳浪闻莺”是线的世界,拂面的柳丝柔美地飞舞着,尽展春日西湖的勃勃生机;“花港观鱼”以色彩取胜,“花著鱼身鱼嘬花”,一派鱼乐人欢的场景……十件作品风格各异、形式各异,各尽其妙,各现其境,最终以五条屏的形式,统一为一个整体。那是他对家乡、对母校感恩又眷恋的情感表达。
    陈家泠更关注“新西湖”的时代美景。2016年,杭州进入“G20时间”。陈家泠应邀创作巨幅作品《西湖景色》。他聚焦G20杭州峰会欢迎晚宴主场地——西湖名园汪庄,以俯视的视角,描绘其背靠雷峰塔、三面濒湖、依山傍水、坐拥“西湖十景”的西子韵味。
    这件意在“画西湖生命之水,画人类之大情怀”的中国画,最终悬挂其间,成为G20杭州峰会欢迎仪式合影留念的背景画。
    西湖,与陈家泠的艺术之涯,从此有了生命的互动。
    海上起新风
    80岁的陈家泠“一变再变”。
    在画坛,他一向以“敢变、能变”著称。他恪守中国文化品格,更坚信艺术要与时代同步。他不断把生活中的偶然变成艺术的必然,把大自然的局部变成艺术的整体,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超越,在超越中拓展,从而直抵化境。
    这或许正诠释了“新海派”的特质——“无派之派”。
    近代以来,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像上海一样,杂糅古今中西各种文化特质,融会成本土文化的斑斓底色。在陈家泠看来,上海的多元文化传统,及其为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奇妙张力,正是催生艺术的沃土。
    事实证明,海派文化对于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着持续推动力。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之后,陈家泠被分配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上海美术学院)任教,从此扎根这块他心中的“中国近百年历史中的风水宝地”。
    海派文化的影响,让陈家泠在艺术上进一步确立起开放自由的心态。他不忘传统,上世纪70年代师从陆俨少先生习山水及书法;他喜欢交流,80年代至新世纪初,先后于日本、美国、德国、台湾、法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联展;他敢于开新,1989年在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银质奖的作品《不染》,其“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艺术风格,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觉经验及审美引领。
    其后,陈家泠以超乎常人的艺术敏感和前瞻性的眼光,不断在艺术表现力上寻求突破——他充分挖掘宣纸、绢、水墨、颜料等材料的性能,突破传统没骨笔法,以“灵变”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开辟中国艺术精神澄明新境,完成由技法到观念的飞跃;他以主观情思升华意象,以“有意味的形式”经营位置,通过具有浓郁中国风的装饰意味,确立具有强烈个性风貌的“泠风格”;他打破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之间的界限,打破中国画、瓷器、刺绣、家具、服饰等艺术品类之间的界限,打破纯艺术与生活艺术的界限,从平面走向立体,从书斋走向大众……
    这一切在艺术大展中同样得到充分体现。
    瓷,在陈家泠看来,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质又颇具现代性的文化。2000年,陈家泠创立火艺沙龙“上海申窑”,两年后又创立“半岛瓷艺馆”“泠窑”。多年的制瓷经验,激起陈家泠创作大块头作品的欲望。此次展览“和美世界”板块,便展出了陈家泠、陈亮父子创作的12个单体直径达1.6米的荷花缸、石榴缸新作。陈家泠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彩绘艺术瓷缸。每每谈起巨型瓷缸在创作和工艺制作方面的难度,他倍感兴奋:“这种创作难度的巨型作品,早些年不可能实现。这是时代的进步!”
    “精美生活”板块,陈家泠参与创作、设计的家具、瓷艺、书法和丝绸等作品和艺术衍生品,体现了“泠风格”引领下,家具、刺绣等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日用即道”的理念,同样应和着此次展览以“美”统领全局的主题——“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飞跃,站在新时代的阶梯上,我们艺术家除了要攀登艺术高峰,还要担负起让中国‘美起来’的新使命。这也是时代性,也是我的艺术理想。”陈家泠如是说。
    2012年,75岁的陈家泠在海拔5000多米处的珠峰脚下写生,一画就是6个小时。为什么攀登珠峰?陈家泠说,只有到高处,和天对话,才知道文化的高度。这何尝不是陈家泠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