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俞平伯《安静的绵羊》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蒋寅 参加讨论

     炊埘青的时候,
     羊们已家去了
     有些,亦已在路上了。
     贪懒的,被尖快的胡哨叫起来;
     倔强着的,
     听辣痛的鞭声跟着跑。
     所有甜美的草场,
     凝莹的河水,
     都遮上朦胧的暗幕,
     成了灰色的一团影子, 、
     已将无可留恋了。
     况且已正是时候——
     不算早了!——
     太阳下山,羊儿在家。
     夜莺轻轻地唱了三声眠歌,
     正像天鹅绒的柔软,
     多多少少的羊们,
    悄没声响的睡在栏里,
     不再“迷啊迷”的声唤。
     似乎早已忘记,
     在那森远的林间,
     却有不幸的一个被拉下了。
    想正悲咽着,
    向不说话的黄昏嘶叫;
    他怕将有迟暮之感了!
    “树林正是大狼底窝,
    他不知怎样哩?”
    孩子们都嚷着。
    火把出来了,
    吹哨底声浪四面合着:
    “回来吧,快回来吧!”
    那死人住的大野,
    仿佛倒有廓落的几声回响,
    以外便寂寂了;
    这是多么的烦厌和失望啊!
    飘零在外的绵羊;
    悲鸣吗?踯躅吗?
    偏不!早安然躺下,
    喊不出也跑不动了。
    火光从树林外过去,
    他神经上微微的一动;
    以外,便只好静静的憩息着,
    在不尽的长夜中有所等待了!
    秋风在林梢又下了一阵,
    大约无非是黄叶,
    黑越越的一团无端的压下来。
    又怎样的温暖啊!
    ……
    【赏析】这应该说是首寓言诗,起码从形式上看是这样。在童语般的动物故事的外表下,诗人讲述了一个迷途者失望与疲倦交织,期望与等待并存的心境。写作这首诗的1921年10月,2l岁的作者经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狂飙突进后,面对保守势力的强大攻势,思想上正像新文学的环境一样,陷入一个迷惘彷徨的低潮,诗中那“不幸的一个被拉下”的迷羊正是他心境的写照。曹经有过的辉煌景象,如“甜美的草场\凝莹的河水\都遮上朦胧的暗幕成了灰色的一团影子”,再也不可留恋,而前程却渺不可见。失去目标的疲倦和失望过早地袭上诗人的心头,以至当同志像羊群呼唤他归队时,他却自甘放逐于森远的林中。这时他的心情竟意外地获得了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所以他既不悲鸣.也不踟蹰,安详地退却,让自己的疲劳得以休息。不是颓然自放,而是在“静静的憩息”中反思,在漫漫的长夜中等待,并积蓄力量。虽然失望过,厌烦过,可是希望没有熄灭。当环境的重压,如飘摇的落叶,黑越越地压下来时,他不是感到孤单虚弱,而是感到充实的温暖。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存在。
     这首诗是在对新旧文化冲突、自己与本营垒同志意见冲突的深刻体验下写成的,对立可以说是诗的动机所在。作者没有按照古典诗歌的美学原则,通过诗的表现使郁闷得到宣泄,从而使对立的紧张消除,反而用一系列修辞手法强化这种对立,以构成作品的张力。你看,栏中安静入睡的羊群与那只“向不说话的黄昏嘶叫”的迷失者形成对立;羊群焦急的呼唤与迷失者安然的憩息形成对立;黑压压的落叶与迷失者温暖的感觉形成对立,作品就在这一层层对立中构造出一个个出人意外的惊奇效果。
     诗的另一个特点是传统意境与现代修辞技法的高度融合。作者自幼浸淫于古典诗词,对传统诗歌有着深湛的涵养.,尽管他一再反对将古诗词中的陈熟意象、语汇如斜阳芳草、春花秋月等填充到新诗中,可他的作品中还是隐约露出古典诗歌的痕迹。本诗第一段的情调就明显是脱胎于《诗经》的名句“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但用得神工入化,令人不觉则是作者的笔力超脱处。而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他又使用了极具有现代乃至异国色彩的方式。如“夜莺轻轻地唱了三声眠歌\正像天鹅绒的柔软”,这一通感的表现,就用了“夜莺”、“天鹅绒”两个西洋诗习用的语象。其他如“尖快”形容胡哨,“辣痛”形容鞭声,“凝莹”形容河水,“森远”形容树林,也是避陈用新的表现,避免了早期新诗过分口语化、过于浅白的弱点。
    原载:陆永品主编《俞平伯名作欣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