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青春偶像剧正在突围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舒东 参加讨论
回眸2007年的荧屏,百花千树,异彩纷呈。尤为难得的是,经常与主旋律“貌合神离”的青春偶像剧,终于主动贴近、融入了真正的时代生活。《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奋斗》《花开有声》《我的青春我的梦》《五星大饭店》等一批优秀的以展示青春为主题的电视剧脱颖而出,其中,《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的最高收视率达到8.92%;《士兵突击》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但在百度贴吧的帖数超过了200万,央视甚至剪辑了《士兵突击》的片段,把许三多的故事编辑成征兵广告;《奋斗》“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时收视率达到了6.03%。青春与祖国、事业、爱情的和谐唱响,成为2007年度荧屏的点睛之处。
    青春剧在2007年的成功,首先体现在选题的成功上。《恰同学少年》以1913年至1918年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经历为主线,观众看到了国家危亡之际的有志青年学生;《士兵突击》则以当代青年军人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笨拙的士兵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成功的故事;以“80后”生活经历为蓝本的《奋斗》,又让观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窥视”了新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花开有声》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江南小镇一群肢体有残疾的孩子,在因不幸组成的特殊家庭里,在充满爱心的社会中,他们为生存、成长及融入社会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我的青春我的梦》以34年前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69名战士为了扑灭锡林郭勒盟草原大火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一批知青当年在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活、劳动及爱情故事……领袖、军人、残疾人、“80后”、英雄群体,这些原本就很“有戏”的题材,往往能够先入为主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为观众所关注、接受。
    这几部剧在表现技巧方面的成功,是获得观众认可的最重要环节。按照常规,类似《恰同学少年》这样的领袖题材,很难获得当代青年的认可,原因就在于表现上的生硬与说教,《恰同学少年》则很巧妙地回避了这个矛盾。该剧在立意上首先强调的不是如何再现伟人的成长历程,而是勾勒出90年前那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学生。他们同样是白衣胜雪、风流倜傥的俊男美女,同样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同样有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和书卷味。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样是今天的年轻人所向往和追求的。这种把领袖平凡化的表现方法,保证了观众的心理认同,也保证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士兵突击》则避开了以往对军人精明悍武的正面歌颂,把笔触指向了我们几乎可以忽略的一个角色——士兵许三多。许三多是一个典型的“窝囊废”,如果不是征兵的人喝醉了酒,他恐怕永远与部队无缘;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战士,遇到了一个亲如兄长的班长,并在班长的鼓励下,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做“有意义的事”,终于成长为军中骄子。这种对人物的异质化处理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巨大进步,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褒扬的坚韧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这种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联系,以及它对草根阶层的榜样力量和鼓舞作用,是近年电视剧创作中少有的成功之处。
    《奋斗》在技巧方面的成功,似乎与创作者的期望大相径庭。这部原本可以为“80后”正名的戏,却更多地折射出了他们在多元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助。在陆涛、向南、华子三个男主角身上,“80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陆涛为理想奋斗远遁他乡,向南为爱情奋斗屡屡受挫,华子为生活奋斗屡败屡战……陆涛明显而纯粹的失败,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的惟一结局,这是乌托邦式的虚无主义者们永远无法逃避的宿命;向南为了责任而放弃爱,某种意义上是爱情由精神世界向现实世界的妥协,但同时又是爱情由现实世界向精神世界的升华;作为草根阶层的代表,华子在始终保持自己善良、重情等优秀品质的同时,努力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他对感情的热切向往与小心翼翼,都是草根阶层最为明显的情感特点。《奋斗》可以称得上是当代青年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的赞歌,尽管这歌声有些许苦涩、些许沉重。
    最为可贵的是,2007年的青春剧极好地平衡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在这个方面,《恰同学少年》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部戏在2001年至2004年完成策划、2004年底至2005年初完成拍摄、2005年至2006年通过审查、2007年播出,先后经历了七年时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的平衡。比如毛泽东为买书与书店店员发生争执,把几个铜钱扔在店员面前,又比如毛泽东为考北京大学,回家向父亲要钱等;剧中对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最为出彩的“驱张运动”的另一主角——校长张干进行了客观评价,并通过杨昌济之口表扬了这位一心办学、克己奉公的校长;再如对学生互选的揭示:“毛泽东得票第一,蔡和森一票不得”,并没有因为蔡和森具有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和工运领袖的身份而隐讳历史;该剧没有回避毛泽东的“重文轻理”,而是解释为“擅长文史,拙于理科”。《恰同学少年》对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准确把握,既是当代导演对“红色偶像剧”的时代诠释,也是目前对青年毛泽东最为成功的刻画。
    作为具有批判、揭示意义的当代青春剧,《奋斗》的真实性让人不敢逼视——除去男一号陆涛的一帆风顺外,这部戏基本上是忠于生活的。例如陆涛、陆宇迅夫妇对徐志森的迅速接受,陆涛与夏琳的迅速同居,向南对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华子的原谅,华子对抢去爱人的猪头的原谅……这些原不为人所理解的价值标准,体现了当代人迥异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文化现象。
    虽然《花开有声》与《我的青春我的梦》讲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两个完全不同群体的命运,但这两部作品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主角同属社会的弱势群体,表现出了弱势群体的困窘。
    青春剧在2007年的突出成就,是广大电视工作者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结果,也是我国电视艺术持续完成由单一的市场化或公益化,向市场化与公益化并举蜕变的美丽一瞬。相信随着电视表演观念、表达手段的日臻完善,中国的青春剧一定能够羽化成蝶,翩舞于全球电视之苑!
    原载:《文艺报》2008-2-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