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岸西,是从电影《甜蜜蜜》开始的。作为《甜蜜蜜》的编剧,岸西以她的作品感动了无数对爱情充满向往的男男女女。14年后的今天,由岸西编剧并执导的影片《月满轩尼诗》则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爱情体验,那种淡淡的轻松幽默似有似无的爱意,与《甜蜜蜜》中的含蓄内敛、纠结深沉的爱形成鲜明的对比。时代在变,爱情观也在变,但岸西对爱的思考与展现并没有变。于是我们看到了洗尽铅华、淡雅如水的《月满轩尼诗》。 影片的基调是轻松明快的。全片以阿来与爱莲相亲、约会、“偶遇”、邂逅四次见面为线索,中间穿插阿来母亲的恋情、阿来与过去恋人的纠葛,以及爱莲对男友的等待、期盼与分离。影片没有过多的戏剧性因素,只是对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娓娓道来,没有波澜壮阔的跌宕起伏,没有热烈奔放的生死相托,有的只是普通人的平凡甚至略显平淡的感情波动,但从中却能彰显出一种洗尽铅华后淡雅如水朴素的美来。我不同意有些人将这部影片定义为“一个宅男、剩女的都市浪漫爱情故事”,我更愿意把这部影片看做是当下年轻人爱情生活的浮世绘。岸西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以一种诗意的、纯净的目光注视着当下美丽、真实而又飘忽不定的爱情、人生,塑造出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于是,年逾不惑整天睡懒觉的阿来可以毫无责任感地潇洒地过着他的幸福生活,甚至在有了真心所爱后还能和旧日的女友缠绵;而爱莲虽然等到了男友,但对男友的情感是否是爱情却不能确定。这就是现实中的爱情,这就是现实生活,与十几、二十几年前相比或许有些残酷,但却更加洒脱。岸西敏锐地抓住并将之展现在银幕之上,真实而淡雅。 影片对故事的叙述不仅流畅,还充满机巧、幽默。一部影片只有叙述的机巧才能显现出情趣,才能保持一种令人愉快的、起伏而又舒缓的节奏;而一部影片如果有幽默穿插其间,无疑会获得观众更多的称赞。《月满轩尼诗》中阿来与爱莲因侦探小说的探讨而引出下次见面、法院后门的刻意“偶遇”等场景的安排,都充满了机巧。而影片中的幽默更是随时显现。如:阿来母亲住院,阿来竟不知母亲的年龄,通过医生与阿来的对话,既有幽默又将阿来浑浑噩噩毫无责任感的性格特征表露无遗,同时还为阿来后来的转变提供了有力而可信的证据,也使观众不自觉地爆发出笑声。但无论是机巧还是幽默,都是自然地显现,而无人工的痕迹,颇有水到渠成之感,在流水般流畅自然的叙述下,凸显出影片淡雅清新的风格。张学友和汤唯的表演,自然质朴,丝毫没有表演痕迹,于潇洒自如间将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尽显于银幕之上,真实可信,为影片增色不少。 同时,导演把大量的日常生活图景镶嵌到影片情节之中,既增强了影片的情绪感染力,也使影片节奏如潺潺流水,叮咚有声,自有一种淡雅清新之气。看过影片的人会觉得整部电影很香港,除了以平凡小人物为切入点,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影片还很注意表现地域特征,尤其是对香港的市井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在张学友和汤唯心照不宣“压马路”的桥段中,随着镜头的推移,湾仔小吃、三联书店、打折的品牌服饰,轩尼诗繁杂的街景、形形色色的店铺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香港“日常生活图景”,有力地融解了影片情节的戏剧性,使影片情节在日常生活流程中或隐或显。这样的气氛像极了我们每天路过的街道,具有特别的魅力,让人觉得很亲切,而这正是影片故事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 《甜蜜蜜》中洋溢着浓郁的怀旧之情,因而含蓄、隽永、沉郁、深情;而《月满轩尼诗》则是当下社会生活的素描式写照,故而明快、清新、淡雅、简洁。虽然《月满轩尼诗》还称不上尽善尽美,但它足以为香港电影的发展指明一个方向,即:表现当下现实中小人物赖以生存的智慧和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和爱情,而关注本土文化和本地人生存不啻为香港电影繁荣发展的硬道理,该片比起那些华而不实、虚张声势的大片更能让人看到香港电影的未来和希望。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