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是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面,对我国近代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人物。百年回望,这位前贤顺利时虚怀若谷、不骄不躁;逆境中充满自信、不卑不亢。他思想先进,视野广阔,加之丰富的生活阅历,赋予他的诗歌创作以丰富的社会内容。他生于山歌之乡嘉应,儿时便感受着客家文化的熏染,所以他对客家山歌有着深沉浓重而又难以割舍的情结。在他的山歌作品中,活用口语和新名词,化深邃的理论思维以通俗的语言廓清。 一、山歌之乡的卓越才童 黄遵宪称赞客家山歌是“天籁之音”,并慨叹“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于是把山歌也辑录进他的《人境庐诗草》中。百姓文人都喜爱,千百年流传于世,这一切都源于客家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客家山歌,历经千年风雨,始终得到客家人的喜爱;深深的文化内涵,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客家人经历了别离热土、艰难劳动、情感折磨的大迁徙之后,在岁月的锤炼中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他们把自己称作客家人,表达了不愿久居这里,迟早要回归故乡的心愿,但是他们勇敢地抛却田园,走入深山,造就了坚强的性格,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开拓自己的新家园;客家人继承了优秀的中原汉民族文化,创造了最为浓情、豁达、卓越的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并产生了多种唱腔,悠扬的客家山歌承载着客家人的情感与智慧世代流传。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赋予了这片泥土的灵魂、气息、智慧。 而黄遵宪的故乡嘉应,也就是今天的梅县,更是客家山歌的盛产之地。他生长的环境培养了他对民间文化的特殊感情,从小就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如在《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勤劳能干的客家妇女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景观。如:“牙牙初学语,教诵《月光光》”,写曾祖母对自己的启蒙教育。黄遵宪很小的时候就已读书。10岁学诗,塾师以梅州进士蔡蒙吉“一路春鸠啼落花”的诗句为题,指导他写诗;他作的诗有“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之句,使塾师甚感惊异。次日,塾师又以杜甫的“一览众山小”句命题,他做的诗头两句就写道“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出语不凡,显露出他远大的志向和卓越的才思。他说:“吾粤人也,搜辑文献、叙述风土,不敢以让人。”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黄遵宪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也可以看到他有闻必录的精神。 二、乡土故里的热情创作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的劳动中即兴抒发感情所唱的民歌。客家山歌最具特色是具有书香的韵味。客家山歌却具有诗的文学品位。客家人崇尚读书,客家先民亦多出自书香门第。所以客家山歌在民间歌谣与文学交映间提高了水准。 黄遵宪为青山绿水、美丽富饶的嘉应,更为勤劳勇敢、朴实求进的嘉应人民抒怀讴歌。客家人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黄遵宪是这样描述客家山歌的:“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也。余离家日久,乡音渐忘,辑录此歌谣,往往搜索枯肠,半日不成一字。因念彼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集众多客家山歌细细品味如天籁之音,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华,“新买葵扇画麒麟,两人讲过千年情;牵手来看河中水,河里无水不断情。”简单一段客家山歌,话中有话一语双关让人回味无穷。 黄遵宪对客家女性和劳动人民非常关爱。比如在历史上那个曾经流行三寸金莲,对女人极为苛刻、极不人道的时期,他写了很多诗歌表示肯定客家妇女不用缠足的作风。她们既不缠足外也不束胸。他对客家妇女的这种习俗甚为赞赏,并引用两位外国传教士的话说:“西人束腰,华人缠足,唯州人无此弊。于世界女人最完全无憾云。”在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同德军作战,就打了一次大胜仗,并在太平天国地区解除了千千万万妇女缠足的恶习。后来他到湖南推行新政的时候,就搞了一个“不缠足协会”,号召湖南的小脚女子都要解放,不缠足。另外他对客家女性勤劳俭朴、善唱山歌也用了很多文字来表达。在《山歌题记》中曾盛赞客家善唱山歌的妇女说:“因念彼田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过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他说不行,女子也要认真读书,他特别重视崇文重教,普及文化教育。而这些在当时近似大逆不道之举在今日看来却是极其可贵的。 他还写了很多有关客家风俗的作品。如描写客家人敬祖先、重亲情的传统的,“上头红香,中间酌酒。青箬苍黍粽,紫丝络莲藕。大父在前跪,诸孙跪在后,森森排竹笋,依依伏杨柳。”再如描写客家新娘复杂的思想感情,微妙的心理活动作品《新嫁娘》诗: 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帖传。 私展鸾书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 …… 闲凭郎肩坐绮楼,香闺细事数从头。 画屏红烛初婚夕,试问郎还记得否? 三、海外异地的赤诚整理 如果说黄遵宪在故乡是朴素地研究创作客家山歌,那么他出使日本后,则是明确地从学术角度、从祖国民族利益出发,使这种民间艺术的研究直接为其维新变法、挽救国家危亡服务了。他曾出任晚清驻外使馆官员达十四五年之久,足迹遍及亚、美、欧、非四大洲。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他不仅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量做一些有益于侨民及维护国家主权的工作,还在百忙之中不忘对民间艺术的整理和搜集。历史公认他是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忠诚祖国,爱国为民;他思想开放,图谋革新;他不惧强权,奋力抗争。黄遵宪一生建树颇丰,不但为客家人争了光,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 他慷慨大度、胸襟广博,比如刚到日本的时候,遇到语言、地理、人际等许多方面的现实困难,但是他迎难而上,认真学习日文,搜辑日本的地方志书和乡土文献;他入乡随俗,并无等级观念广泛地结交日本各界人士;他才华横溢,加上诚恳待人,深受日本各界人士敬重。他还经常深入街头巷尾,遍访民情,与日本人士交游,就是在外交场合也不忘全面了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情民俗。他以饱满的精神、满腔的热忱,全情投入于对客家山歌的热爱、创作和改革之中。 无庸为贤者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在历史中活动的人,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的制约。生活在历史关键时期的大环境里,黄遵宪的作品自然也不可能字字珠玑、句句真理。但他以饱满的精神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敢于创新,这是值得提倡和令人钦佩的。正如英国作曲家霍斯特所说:“有价值的事情即使做不好也是值得做的”。更何况黄遵宪的山歌作品,被几代人传唱,已成为客家音乐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为我们留下这么丰厚的音乐遗产,怎能不令人感奋、不令人景仰呢! 原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