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可以说是我国通俗文学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它自唐传奇而发端,历经宋话本,由短制而章回,波澜壮阔,形成传统。而新派武侠小说从风行到繁荣,则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四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由于他们对传统武侠的改造,因而,他们的创作被称为新派武侠,亦因为他们四人硕果累累,故常被读者合称为“新派武侠四大家”。而这四大家之后的武侠作家的创作则面临着很大的困窘:四大家经典作品的高山仰止;如何更加新化武侠等等。正因如此,超越与突破,创新与求变成为了新时期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令人欣喜的是,在经历了困惑和阵痛之后,一大批“70后”乃至“80后”的新武侠作家及其作品成功地破茧而出。他们的创作既给武侠小说带来了种种新变,也彰显了自身的多元价值。 笔者认为新武侠小说所彰显的多元价值,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的: 一、历史价值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文化传统,而武侠小说由于其特殊的文学性质,因而在对历史的描述上尤为突出。一部好的武侠小说完全可以作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入门书来读。[1]227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武侠小说的创作者依然继承、发扬了这一传统,并由于有一大批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因而更为直接地加强了作品对社会历史方面的反映和思考,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这一时期武侠小说所涉及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上自远古,下至当代。《龙神太子》为我们展示了原始初民及后人的精神意识和社会历史风貌;《寻赵记》为我们描绘了赵武灵王振兴赵国的艰难历程;《家园》为我们展示了隋末农民起义的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画卷;《唐门后传》则为我们再现了武林人士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壮举…… 巍巍中华数千年的历史在新武侠作家笔下一一彰显,而历史在他们笔下不再仅仅是小说所需的一个故事背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对鲜活历史的真实反映与反思。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试图用武侠作品这一具有大众性的文学形式来普及历史,并寄望于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识领域,这种对历史的书写其实就是在唤起民众的集体记忆。与此同时,当我们一再感叹史学研究的对象明明是人,而人却消失不见,在新武侠作者笔下,小说的主人公不再只是游弋于社会现实之外的游侠,他们的生活不再仅仅局限于江湖,他们完完全全是以一个社会人的形式存在,社会环境和种种社会关系皆与他们有着密切关联,是他们在引领着读者一起亲历历史,而这些恰恰是人类历史最真实、最具体的内容。 二、文化价值 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存在,注重对本民族文化认同与坚守的时代[2],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兼容并包的小说类型,它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传扬的责任,这也是对小说内容的一种拓深与丰富。但诚如新武侠作家杨叛所说:“武侠对作者的传统文化知识有一定要求,年轻巧手们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太少了,即使是职业作家也没几个有金庸那种传统文化的根底。”[3]新武侠作家中固然有不少高级知识分子,但对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欠缺,依然让他们遭遇创作尴尬。但是他们仍然有着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自觉,于是他们就另辟蹊径,扬长避短,转向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演绎自己所熟悉的各类文化内容。 其一,就是在作品中有机地融入科技文化因素。如凤歌在他的百万言鸿篇巨制《昆仑》一书中,就正面表现了数学进入小说后所带来的文学意义。主人公梁萧之所以练成绝世武功,天机十问显然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武功里除了武术外还包含了他的数学天才被直接运用于实践,这才有了术数的神秘,有了兵法的变化,有了历法的重建,有了水利的兴修,有了机械的精妙等等。数学犹如哲学,开启了众多的智慧之门,因此也就提升了小说的智慧含量,使得小说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及其途径的探讨。其二,就是将现代主义文化引入作品。如小米的《血魔夜惊魂》写了温情和暴戾,复仇和宽怀,人性和人情的复杂和多变表现了出来,情节曲折,气氛诡异神秘。令人称道的是作家将这些描写与分析人的意念结合了起来。这样的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主义文化的意味,而现代主义文化正是金庸等人小说未能涉及的。其三,就是在作品中探寻了全球化视野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问题。新武侠中一批作品不约而同地想要将视野拓展于中国以外,凤歌更让梁萧游历了亚、非、欧的文明之都,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在小说中也多有表现。在当下的世界文化中,一个现实而非想象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对于“侠”这个纯中国化的问题,全球化视野将展开怎样的思考?我们看到,在新武侠的许多作品中,侠的基于历史人性的自由和正义,正悄悄地变成了更加广泛的和平主义,突破了民族和体制的界限。我们认为,这是新武侠的一种超越,一种智慧,一种与时俱进的进步。其四,就是在作品中艺术地展现都市文化和风俗文化。如台湾新武侠作家九把刀,在其小说中大量融入都市文化,将现代大都市的种种新奇与文化特色展示于世人眼前,同时他也将一些台湾风俗文化添加于小说之中,让读者尤其是大陆读者大感新鲜。 尽管新武侠小说在传统文化层面有所欠缺,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年轻作家在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学识,改造这一尴尬局面的努力,并且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文化、西方文化、都市文化、风俗文化等等以往武侠小说少有涉及的新鲜文化成分正在源源不断地融入新武侠创作,这无疑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三、审美价值 文学有着审美、教育、宣传、功利、娱乐、休闲等诸多功能。这些功能主次关系的排序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4]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大,而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商业化消费时代,文学的阅读审美心理也已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性审美,从网络小说的盛行就可见一斑。而这种娱乐性审美并不是一种低级趣味,相反,新武侠在迎合这种时代需求的同时,仍然注重了文学对人心灵净化升华的作用。新武侠以其精美的形式以及曲折复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加大了读者对于阅读的吸引力。同时,还由于作者在小说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超越现实,但又折射着现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人性,卑微的、伟大的、丑恶的、高尚的,让大家从小说中感知到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为之笑,为之哭”[4]。新武侠之所以拥有这种风靡世界的魔力,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正是透过新武侠这一艺术窗口,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突出或更新鲜的认识。如《苍龙图》对侠义精神、民族矛盾、人性解构几者之间相互纠结的形象表达,《风雷祭》对残酷复杂的宫廷斗争淋漓尽致的表现,《荻花秋》对侠盗行为、心态的平民化描绘,《三姑娘的剑》对江湖、人性的童话组构,等等。正是由于人性的开掘、题材领域的拓展、社会历史性的增强、表现手段与方法的更新,造就了新武侠的新面貌,从而“给人们带来了惊奇而新颖的审美视角和不同于其他小说类型的独特的艺术享受,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东西”[5]743。 四、精神价值 新武侠在精神向度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主人公逐渐走下神坛,回归普通人的行列,这也是对“文学应是人学”的一种回应。而这种从写神到写人的创作变化,正是作者试图让读者看到他们所要传达的新武侠与以往不同的精神向度上转变的价值之一。 二是揭示了一些普遍性的精神痼疾。从新武侠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人的侠客们,并不完美,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缺陷:《傀儡戏》中公羊海的无限贪婪与自私,《血魔夜惊魂》中叶添的人格分裂,《江湖第一高手》中贺星寒的轻信与自负等等,将这些侠者人格、人性的缺陷无限放大的表现,其实也是在揭示人类普遍性的精神痼疾:自私、贪婪、自负……这种通过一个个侠者形象所进行的无情揭露,以揭破了潜伏于人身上的精神毒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的精神进化。 三是开拓了一些独特的精神空间。文学最重要的·48·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一项功能即在于给人类提供一个精神家园。[5]时未寒的《碎空刀》中,叶风在受到朋友背叛,而且被最大的敌人明将军属下追得走投无路之时,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彼岸相连的铁索,他最后一声无奈地呼唤:“这无涯的一场生啊。”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精神感染。小说以这句话结尾,让我们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究其深层内涵,我更认为这是一种反省内心,回顾天然的自我解脱。而这种内蕴禅道解脱、超脱精神的另类创作让读者的精神漫游有了新的家园。 四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启示作用。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现象,一些丑恶的东西在复苏蔓延。移风易俗,进行全民族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武侠作品作为中国人的心灵幻梦,慕侠尚义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的重要习俗和文学主题[6]8-10,无疑更值得我们去发掘、总结和理解,以去芜存菁,将其中宝贵养料吸收消化,发扬光大,让优良的民俗文化传统服务于当今,为提高国民素质,树立社会正气,建构新时代新民俗新风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结语 当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些大家的经典作品已然让我们高山仰止,如果失去一颗敢于超越的心,那么武侠小说将趋于灭亡。还好有着这么一大批新武侠作家、作品的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了武侠发展的期望,正是新武侠作家以其作品所彰显的多元价值,构成了新武侠创作的价值内核。这些价值内核,既是当代中国文学视野中新武侠小说独特性的体现,也是新武侠小说求新求变另一视角的读解。 尽管新武侠小说身上或多或少还能摸寻到模仿的影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新武侠自身的潜在价值。首先,在小说的现代性方面,新武侠小说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无论是加重对社会的反映,加大对人性的探讨,还是时代背景的都市化、现代化,都印证了新武侠在对小说现代性构造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这是以往武侠作品所不能比拟的。 与此同时,新武侠作品对历史的深刻体验与参与,在无形中构造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这个“场”是一种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追忆与反思的集合,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代入,读者脑中的记忆旋律必定会被唤起,而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这一点对于历史传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笔者认为,新武侠的新变让我们看到了武侠小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武侠作品多元化、现代化乃至商业化、政治化的因素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从新武侠小说所展现出的那种对人精神上的美育和美化,无疑是让人十分快慰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陈平原.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徐渊.金庸小说与“大陆新武侠”创作[J].新西部,2007(18). [3]杨叛.想要再出金庸实在太难[J].今古传奇:武侠版,2005(11). [4]朱丕智.大陆新武侠崛起之我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5]唐金海,周斌.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 [6]王立.武侠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灿(1987-),男,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影视史学。 原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