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崇高的孤独和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罗英夫 参加讨论

    什么是诗人呢?读完犁痕的新作《石油的光芒》,答案渐渐清晰。
    诗人的天性是高贵的、孤独的。因拥有灵感而孤独,因分享灵感而高贵。孤独虽给人以精神折磨,却也赐予诗人灵感。从屈原到苏东坡,从肖邦到贝多芬,概莫能外。孤独一旦诉诸于诗歌,即化为一种震颤人心的审美感受。诗人犁痕的饱含感情、刚柔相济的石油诗足以证明这一点。正如老诗人范震飙所评价的那样:犁痕的诗风是向往崇高和美。
    一代诗圣杜甫是高贵的孤独者。杜甫孤独之高贵可以从其一生的诗作来说明。年轻时的杜甫,性格多少有些孤傲。他对自己的期望,往往流露于他对别人的赞叹之中,“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然而这种孤傲远非杜甫一生诗歌的主调。杜甫耿直、率真的性格,使他的生活屡屡失意。漂泊潦倒的孤凄,伴随着他生活了很长的时间。这才是杜甫一生孤独感的主旋律,由此构成其“沉郁顿挫”的诗风。杜甫孤独的高贵处在于其隐逸超脱、心怀大众的精神。他不只是伤感自己和友人的孤独,更对人民大众的孤独给予深切同情。
    睹物感怀是中国诗人的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杜甫的物我同情之感不止于此,我们欣赏杜甫诗的时候,常使人想起宋代诗人张载的一句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类与万物都是天地之子女,因此视万民为兄弟、万物之朋友。我想,这也正是诗人犁痕将自己锐敏的思想涂抹上自然色彩的创作初衷吧。
    海明威说过,每一个现代人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如今聪明的城市居民用单元楼的方式把自己与别人分割开来,但并没有分解家庭这一基本社会单元,所以他们的孤独也只是伦理上、而非文化上的。孤独往往最钟情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沉思的面孔下有活跃的灵魂。而诗人犁痕的愿望只是做一缕微风。仔细体会这微风带来的清凉吧。一颗纯洁的心,一个没有污染的人,一只孤独的沉思的大鸟,从人们精神的指尖穿过崇高与美的森林,鸣唱、飞翔。
    诗人是觉悟者,觉悟是诗人生命体验的结论。觉悟是对生命境界的提升,是对大自然和神秘宇宙的自然感应。他用暗示的非逻辑方式,以有限示无限。觉悟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觉悟是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觉悟是诗人犁痕以铁人为师、报效祖国石油事业的赤子之心。觉悟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人的觉悟并非是个体觉悟,他会与人分享这种觉悟而使人各有所得。通过诗人的觉悟,往往使凡夫的心识转成如来智慧,让人尽享这觉悟的微风所带来的清凉。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