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不含糊的巴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海亮 参加讨论

    最近读刘屏先生著的《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这本书可以说是巴金的传记,可写法很特别。一般的传记,大体是“线式”,按部就班,逐年道来,中规中矩,严丝合缝。刘先生却不落窠臼,他选巴金百年之中的关键时刻和特殊故事,蜻蜓点水,一点一点,连成一串,也很好读。
    巴金的一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百年。他的生活充满了血泪,充满了起落,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坚守着自己的良心,最终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而不含糊,就是巴金优秀的一面。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个深刻印象。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巴金创作的大好时光,甚至连许多作品的名字都想好了,但他却毫不含糊地付出精力做编辑工作。无论是名望一身的老作家,还是初露头角的新苗子,无论是情投意合的老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一丝不苟地为他们“作嫁衣裳”。鲁迅、茅盾、艾青、何其芳、卢剑波、郑定文……可以说都与巴金有着故事,他们的许多作品里都凝聚了巴金为之付出的辛劳和汗水。而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审稿、校对,甚至补书,在巴金那里,不是为了报酬,而是“因为人活着需要多做工作,需要发散,需要消耗自己的精力”。
    解放后,巴金几十年不拿工资,完全靠自己的稿费版税生活;每次疗养结束,他都要执意按规定付清费用,绝不特殊;进京参加作协主席团会议,飞机票也坚决不报销;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时,巴金把多年积攒的15万元稿费捐出作建馆的基金,手稿、书信、藏书,以及珍贵期刊、签名赠书等也没有间断地向文学馆捐赠;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名人和平奖得到的500万日元,300万赠给文学馆,200万给上海作协当基金,而自己却不舍得买一台空调。“人活着不单是为了自己;我们写作也不单是为了自己”,这便是全部理由。
    晚年时,本可以像别的作家一样,对自己在“文革”期间的行为保持沉默,但他却坚持不懈地自责和忏悔,并通过“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随想录》,将自己在“文革”中的所思所行毫无保留地作披露、解剖。写这样的一本书,“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就是做人上毫不含糊的巴金。
    翻译家高莽为巴金画了一幅像,并请巴金题字。巴金挥笔在画的右侧写道:“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一个小老头”的题记,真实地反映了巴金始终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人的心态。他始终认为,“做一个作家是渺小微不足道的,重要的还是在做人”,对这一点,巴金从来没有含糊过。
    原载:工人日报2010年07月02日
    
    原载:工人日报2010年07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