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对传统文化的时代阐释——读闻世震《历代名家竹诗新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家碧 参加讨论

    闻世震将他新近出版的《历代名家竹诗新注》赠送予我。洋洋万言,精辟生辉。闻老将自己所钟爱之竹形诸纸上,必全神贯注,凝神屏息,所得收获必是闻老精神心血凝聚的产物。画竹必先成竹于胸,后才可凭借胸臆中那股豪情,恣意汪洋,灌之以自己的思想,非胸中有大丘壑者焉能为此!更何况闻老年届古稀,日理万机之余尚且如此,着实令人感动不已。
    闻老在事业上经历如舟,八千里路云和月,记载着闻老的追求与辛劳,也播撒着闻老的汗水与善良;闻老先后任辽宁省省长、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性转变的关键阶段,快节奏的运转使其不得舒缓,高负荷的重负使其不得解缰,更何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量吏治与世风问题,都使他耗费了大量精力予以整治。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精神思想,也练就闻老的毅力与坚强。他以坚实的脊梁立地擎天、稳定大局,运筹帷幄、掌舵开船!真正是“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他用优美的年轮编织出光彩夺目的日历,即使时过境迁也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2005年初,闻老卸任在辽宁的最后一个职务,转到全国人大财经委任职。工作之余,他研读诸家竹风墨迹,并执著专注、乐此不疲。正如闻老在序中所言:“……仰观漫山竹林,俯瞰沟壑竹海,绿竹苍翠,叶生茂密,坚节挺拔,羽翼纷披,高节清风,给人一种坚韧不拔、虚心谦恭、昂然向上的精神,使我对中华竹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对绿竹独特的自然秉性和品质气节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竹诗、书、画也更加钟情”。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贞洁,贞以立志。喜竹爱竹者,常有竹的风格,这也许是闻老与竹结缘的根本原因吧。
    闻老吟赏竹诗,原为借以言志,抒怀、修身、养德,陶冶情趣,以学竹之挺拔、潇洒、坚韧、包容、虚心之精神与美德。然品意悟道,竟渐被绿竹之气清韵雅、凌霜傲寒之浩然神气所感动。这使闻老原本固有的求知、求乐意识竟以巨大的张力从个体生命迅速扩张到整体的民族精神且得以熊熊燃烧,并以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观察家的特殊敏感,欲将竹昂然向上之精神品格弘扬光大,以飨后人,着实令人钦佩与敬服。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诗词如潮海,世代广流传。闻老浏览逾千卷,选编万余言。其风格独特、角度新颖,可谓“自成一家”。似乎正呼应着数十年来中国社会与文化时代的大变革,并延续和传承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思想。选用题材丰富而广阔的表现,“不择手段”的艺术探索和不拘一格的风貌与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
    在今天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国际视野中,他用自己的感悟努力寻求传统精神在其艺术中的新生,他发现:以往辑录注释的著作,多是将原诗编录而稍有注释,有注释的也只是对部分难词古语作注释,作者生平介绍也过于简单。闻老在从有关资料查阅诗作者的生平及历史背景,对难词古语查找注释的过程中,深感作者的履历生涯或蕴有故事,或对理解竹诗原意有深刻启发,有些难词古语或是一个历史典故,或是寓意深邃。故闻老本着既要尊重和正视传统,又要使其与时代的脚步同行的基本原则,从参阅的竹诗文献中受到启迪,寻根求源,取精用弘,将上自先秦两汉,下至清朝末年间,辑录396位作者的716首竹诗加以精选校核,同时又将新的元素组合、消化,对作者和难词古语作较完整注释,并首次对作者的生平家事、时政背景、阅历事迹,或与其诗有关情况作了介绍。对难词、古语、典故,重在表达作者原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意注释,以适应当代快节奏、高效率之社情。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有才子佳人、寒士布衣。透过一首诗,一幅画,可迥窥历史画面,展示竹与人的共性,以全新的视觉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不但为当代中国艺术创新作出了个性化的探索,注入了新的元素,焕发了新的生机,而且其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亦不可低估。
    除此,闻老还以独特的思维理念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在尊重传统注释方式的同时,通过重组和整合各种表现元素,又作出了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让人们看到了各个时期作品的不同风格的表现。在其厚实大气的巨卷中透露着勃发的生机和涌动的生命感召力,他的释著因此也顺应和理解了时代的变革,并能充分利用时代所给予的一切艺术创造手段,对文化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诗人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但人们却总是要向往和追寻远方……在向往和追寻的过程中,获得了创造性的存在,闻老如是,触摸着当代艺术的无尽可能,使艺术的远方不止于遥远,它带给心思驿动的当代读者以真切的庇护和安慰:那种心灵的感觉似曾相识,那种情绪的凝思如此亲切,那种无以言说的笔触的表达如此动人,那种色彩无比惊艳,那字里行间不但有未来还有现在和从前……艺术的功能、标准和手段古今从未停止过进步、发展和提高。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艺术更是以其丰富的表现为世界各族人民所共享。今天文明的架构正由我们搭建,未来的传统亦由当下构成,文化一定要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文化习性的沼泽,面对现实,由情感层面转向精神层面。
    中国传统文化绵绵传承、悠久而广博,其丰富的养料,足以滋养庇荫在她身下的每一位艺术家,但同时又可能成为许多艺术家发展创新的沉重包袱。闻老释著的艺术价值就在于他的开拓、创新以及不断超越自己的革新精神,它开拓了一条跨越传统模式的探索之路,它以一种现代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来拥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热烈的精神世界,并与其气息相通!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7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