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中幽默的分类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彭运生 参加讨论

    幽默是文学杰作的一个类型,因此也就是人性(不朽者)运用自身智慧实现自身目的的结果。幽默总是意味着某种厌恶感,意味着某种攻击性,但这种攻击是有节制的,也就是毁灭中有给予,更是智慧性的,因此,甚至被攻击者往往也会随之开怀而笑。
    《红楼梦》中的幽默,大致可以划分为这么几个类型:设身处地型幽默、解释型幽默和自嘲型幽默。一切幽默都有“出馊主意”的意味。
    一
    第十一回写王熙凤的幽默:
    不多一时,摆上了饭。尤氏让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上了坐,他与凤姐儿、宝玉侧席坐了。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不竟是我们来过生日来了么?”凤姐儿说道:“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一句话说的满屋里的人都笑起来了。
    这是一个“设身处地型幽默”。
    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话,体现了某种歉疚之情,凤姐儿“好心好意地”要“帮助”她们克服掉歉疚,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既然“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经过“修炼”,也就“算得是神仙了”;既然是神仙了,就能够知晓别人心中之所想,“太太们”只需在心中“给大老爷拜寿”也就足矣。
     但是,把“大老爷”说成“是神仙”,固然使得“太太们”摆脱了歉疚之情,但“太太们”毕竟付出了另一种沉重的代价:因为有作为“神仙”的“大老爷”存在,“太太们”的“内心秘密”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
    第十六回写凤姐对贾琏嘻笑怒骂:
    说话时贾琏已进来,凤姐便命摆上酒馔来,夫妻对坐……一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贾琏凤姐忙让吃酒……赵嬷嬷道:“……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凤姐笑道:“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大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
     这是一个“解释型幽默”。
    凤姐想要解释:贾琏为什么“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为什么“白便宜了外人”?总之,贾琏为什么“事做错了”呢?凤姐“思考”的结果是:贾琏并没有“事做错了”,而且与其说贾琏“事做错了”,不如说贾琏用来区分“外人”和“内人”的标准错了;不过,与其说贾琏用来区分“外人”和“内人”的标准错了,不如说贾琏……错了。
    这个幽默的言外之音是:贾琏“事做错了”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因为指责者终究在意识到自己“话说错了”的同时,会停止自己的指责;但另一方面,贾琏浅表层次的“事做错了”固然可以免遭指责,但贾琏的错误会被追溯到更深的层次,因而显得更加严重。
    三
    第三十八回写了王熙凤的一个幽默:
    贾母……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小时候,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我那时也只像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
    这是一个“解释型幽默”。
    “凤姐”这番话中包含了三个解释意图:为什么“贾母”的鬓角上有“指顶大一块窝儿”?为什么“贾母”“如今”是“享大福”的人?为什么“寿星老儿”的“头上”“凸高出些来了”?
    这个幽默有这样“出馊主意”的意味:头上有一个“窝儿”,就能让“寿星老儿”盛装下“万寿万福”;“贾母”如果想要“享”“百万寿百万福”,甚至于“千万寿千万福”,那也只需在自己的头上挖出拳头大的一个洞。
    四
    第四十二四写林黛玉的幽默以及薛宝钗的评点:
    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给他(指惜春)多少日子的假。我给了他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黛玉道:“论理一年(这是惜春所请求的期限)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宝钗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
     这是一个“设身处地型幽默”。
    这里的言外之音是:你惜春要求一年的假期的确不算过分,因为连我都可以为你找出一连串的理由,这些理由虽然单个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理由——因为它们是任何一个画画儿的人都必然具有的,但是,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连起来毕竟是一长串儿啊。总之,你惜春可以得到一年的假,但你必须暴露出自己无理取闹的面目。
    薛宝钗的话从感觉的角度准确区分了诙谐和幽默这二者。
    五
    第五十四回写王熙凤所讲“聋子”出乖露丑的幽默:
    凤姐儿……笑道:“……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炮仗扞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众人听说,一回想,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
    这是一个“解释型幽默”。
    凤姐儿想要解释:人们为什么会作出错误的解释呢?答案则是:因为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这个幽默中的言外之音是:“炮仗扞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这样的解释虽然根本不符合事实,它本身却是合乎逻辑的,甚至可能成为被所有人认同的唯一正确的解释——但这要等到所有人都成了“聋子”的那一天,所以,耐心地对待吧。
    六
    第八十回写王一贴的幽默
    ……宝玉道:“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王一贴……忙道:“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
    宝玉道:“什么汤药,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了一百年,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候就见效了。”说着,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
     这是一个“自嘲型幽默”。
    王一贴的“疗妒汤”“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这体现了王一贴作为医生的稳妥,只有稳妥了,才能够旷日持久地“坚持”下去。所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体现的是某种“坚持”,只要坚持下去,早晚就会有好结果,这便是“吃来吃去就好了”的意思,当然,这个“好结果”必须归功于“死”,但“坚持”毕竟也是功不可没,而且,只要“坚持”坚持认为自己有一份功劳,那就任谁也不能断然否定,因为“死无对证”。“死”真是神通广大,它可以终结一切可恶的疾病,“坚持”想从“死”分得一杯羹,慷慨的“死”永远不会拒绝。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不过,“坚持”并不能从“死”那里白得便宜。“死”是大自然“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个医生想要沾“死”的光,他应该做的是当“死”的助手,是帮“死”早日在病人身上降临,而不是让病人延年益寿,因为年寿的延长也就是病情的延长,但王一贴的“疗妒汤”“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唯一的“疗效”只能是让病人延年益寿,可见,作为“坚持”之前提的“稳妥”,对于“坚持”想要从中沾光的“死”来说,不但无功,反而有过。所以,“坚持”在邀功请赏的同时,暴露了自己的无赖、不识相。
    这个幽默中,王一贴给自己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让病人“坚持”服用“疗妒汤”,自己早晚就会成为有功之臣。
    幽默意味着让某人得到帮助和好处的同时也使之遭到某种损失,意味着让某人产生希望的同时也使之感受到失望。
    原载:作者投稿
    
    原载:作者投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