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铁说《红楼梦》——点评陈镛和周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铁安 参加讨论

    下面的两段文字对《红楼梦》的考证至关重要。而作者都是清乾隆嘉庆年间人。遵照胡适先生的惯例,我们首先抄录在这里。
      清嘉庆九年青霞斋刊本《樗散轩丛谈》中陈镛写道:"《牡丹亭》杜丽娘死于   梦,《疗妒羹》小青死于妒,二者不外乎情,然皆切己之事也。晤江宁桂愚 泉,力劝勿看《红楼梦》。余询其故。因述常州臧镛堂言,邑有士人贪看《红   楼梦》,每到人情处,必掩卷瞑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   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又言,某姓一女子亦看《红   楼梦》,呕血而死。余曰:此可云隔靴搔痒,替人耽忧者也。然《红楼梦》  实才子书也。初不知作者谁何,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 巨家间有之,然皆抄录,无刊本,曩时见者绝少。乾隆五十四年春,苏大司 寇家因是书被鼠伤,付琉璃厂书坊抽换装钉,坊中人借以抄出,刊版刷印渔 利,今天下俱知有《红楼梦》矣。《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第原书仅止八十 回,余所目击。后四十回乃刊刻时好事者补续,远逊本来,一无足观。近闻 更有《续红楼梦》,虽未寓目,亦想当然矣。"
      周春在我国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中写道:"乾隆庚戌秋,杨畹耕   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   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人闱,闽中传为佳话。”   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兹苕 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余细观之,乃知非纳 兰太傅,而序金陵张侯家事也。......"
    有关作者及提及线索的重要人证的简历也一并开列如下:
      周春,字芚兮,号松霭,晚号黍谷居士,又号内乐村叟,海宁盐官人。生于 雍正七年(己酉,公元一七二九年),卒于嘉庆二十年(乙亥,公元一八一五  年)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一七五四年)进士,在  家候选10余年,潜研经史,   刊刻自著书六种。后授广西岑溪知县,任内革除陋规,统一斗秤,清理田户, 兴修水利,有政绩。丁忧后,绝意仕途,专心著述。周春是最早研究《红楼   梦》的学者之一。早在乾隆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九四年),就写出了我国第一 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
      陈镛,清江苏吴江人,字兰冈,生卒不详,著《樗散轩丛谈》十卷,他记有 乾隆四十四年暑月晋京,一住“几二十年”。乾隆五十九年十月授官宣平县尉, 次年春自京赴任。
    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引雁隅的事证据今人考证为:
      雁隅,即福建巡托杨嗣曾,本姓徐,其“自乾隆五十年七月至乾隆五十五年 十一月间任福建巡抚时,所能监临之乡试,共计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八月(正 科)、五十三年戊申八月(预行正科)及五十四年己酉八月(改作恩科)三   次”,可见至迟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八九年)八月之前,已有一部一   百廿回的抄本《红楼梦》了。
    陈镛在《樗散轩丛谈》中引用的重要事证人为臧镛堂和苏凌阿, 亦有生平简历云:
      臧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公元一 七六六年) ,卒于道光十四年(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著名清朝文人,经  学家。臧镛堂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学者,他因学问好而当时天下知名。 他曾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并曾帮助阮元汇辑《经 籍籑诂》。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臧琳的《经义杂记》体例,撰成 《拜经日记》,为诠释古书疑义、校勘误字音读的札记。
     
      苏凌阿,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六年翻译举人。自内阁中书累迁江西广饶九南 道。左迁。五十年,自吏部员外郎超擢,历兵、工、户三部侍郎。迁户部尚 书。出为两江总督。嘉庆二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和珅诛,休   致,守护裕陵。卒。
    两条相互独立的信息揭示了一条共同的事实:即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八九年)以前已有已有八十回本和一百廿回本的两种版本《红楼梦》出现。加之如我们在分析评批纪年中仅有的一条"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是过录者留下的记录。它更告诉我们在早在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公元一七五六年)有人抄录过此书。这些都一致显示八十回本和一百廿回本的两种版本《红楼梦》在公元一七八九年甚或更早早已存在。另陈镛条进一步说明了一点有关作者的信息:"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这条信息又可进一步分析成:
      一. 《红楼梦》作者是康熙年间人;
      二. 《红楼梦》作者是在京师某府聘为西宾,也就是家庭教师或幕友或代笔;
      三. 此人是常州府人,按康熙常州府辖包括今无锡地区;
      四. 此人是孝廉。
    这显然是由长者的传闻而得,可以说是道听途说,其中可能有真实情况,也可能有虚假信息。但是,如果我们一旦能找到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并有充分证据证明他(们) 与《红楼梦》的关联,则陈镛的证词将是关键的证据。我们认为:这个人就是我们发现的康熙年间江南无锡寄畅园的宫谕秦松龄府的西堂(代笔) 铁庄陆楣。以上四条完全符合要求。陆楣,字紫宸,号铁庄。生于顺治六年(己丑, 公元一六四九年) 。卒年不详,清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公元一七一八年)七十岁时还在世,居住在惠山附近。无锡市毛道桥人。他是《红楼梦》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主人宫谕秦松龄殁于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公元一七一四年) ,而年龄最长的中允严绳孙故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公元一七零二年) 。严绳孙是《红楼梦》中的点评脂砚,秦松龄就是畸笏。陆楣终身布衣。擅古文辞。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公元一六八五年) 由于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无锡当时著名的学者文人秦松龄、严绳孙,深得宫谕秦松龄之赏识。进而成为秦家西堂,得纵观秦氏藏书。在他追随秦松龄、严绳孙的几十年中,先后代笔编纂了秦氏藏《高忠宪节录二程书序》、《黄汉臣文集》,并以代笔参予写作、点评了《石头记》。有大量文字书画材料证明我们的推断。而大批资料尽管早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就已存在,却是包括象文人周春、陈镛以及其后三百年内的红学家所无从知晓的。周春与秦瀛是多年老友。他们都是乾嘉年间的著名文人。他们互为各自的文集作序题词。对岩秦松龄是秦瀛的高祖。周春作为我国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的作者,他竟然无缘读到陆楣所作《秦对岩宫谕七十》而从中破解《红楼梦》之谜,真令人惋惜。试想假令周春作为我国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的作者,了解了好友秦瀛或李集的有关著作中关于博学鸿词科的背景,又从陆楣所作系列文章中知晓五六十年前秦松龄严绳孙朱彝尊与成容若之间的友谊,写出一部真正客观的《阅红楼梦随笔》。那么今天的红学研究绝不至落到如此地步。
    三百年来,人们猜猜猜,就都没猜到点子上,而近百年来"曹学"更是走进了万劫不复的死胡同。
    请看下集。
    2010,10,2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