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悯弱之心与惊世之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元辉 参加讨论
赴美探亲到了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听说市里有一个反映黑奴悲惨生活和解放进程的博物馆;对这一进程起过特殊推动作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Mrs.Stowe),在市里也有一所故居,便要女儿带我去这两处参观。
    博物馆坐落在辛辛那提自由东路、南濒俄亥俄河。此馆有一个不大好懂的名称:“国家地下铁路自由中心”。这里标的“地下铁路”,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作为城市地下交通网络的地铁,而是和黑奴解放进程密切相关的一个历史概念。这座博物馆建在辛辛那提市俄亥俄河边,也是缘于那一段历史。
    从博物馆正门望出去,可见俄亥俄河上的一座大桥。那桥把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连接起来,通向贯穿肯塔基州的68号公路。当年,就是在这条路上(那时尚未建成公路),成千上万的黑奴身系铁链,像牲畜一样被押送到沿线买卖奴隶的市场。展览馆里展示了一个数字:仅1790年至1865年75年间,在这一带就买卖了不下百万黑奴。他们被奴隶主当作没有灵魂、只会说话的牲口,生杀予夺,任意虐待,把夫妻生生拆开,把子女从父母身边夺走。据统计:至少有25%的黑奴夫妇被强行分离。一处陈列栏里,展示着当年奴隶主的一则广告:现有一个黑孩子出售,又聪明,又能干活,估计对你的农场很有用。看那黑孩子的年龄,才12岁!他也许从此永离了父母,在另一个农场甚至转卖多次当牛作马劳累至死。在另一个陈列栏里,我看到肯塔基州梅森县奴隶主安德森留下的一纸记录:某年某月某日,买了一个女奴,350元。一转手卖到妓院,1000元……记录得一丝不苟,买卖的奴隶也都有名有姓。长长的名单和明细的账目,透露出这个奴隶主的冷酷。就是这样一群冷血动物,冰结成美国那一段黑暗的历史。仅仅因为肤色黑,沉沦地狱数百年!这种大规模践踏人权的历史,给美国留下了抹之不去的、善良的白人为之汗颜的丑恶记录。有压迫必有反抗。不堪迫害的奴隶,冒着千难万险,纷纷逃向废除了奴隶制的北方各州。在这个大逃亡的过程中,许多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白人挺身相助,为黑奴秘密建立逃亡通道,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地下铁道”。辛辛那提便是这“地下铁道”网络中的一个枢纽。只要逃过俄亥俄河,黑奴就自由了!但仍须小心提防,甚至不得不东躲西藏,因为有些奴隶主不甘心失去自己黑皮肤的“家产”,到北方来抓逃亡的黑奴。在展览馆中的307号展室,我看到一个阴暗的楼梯间,地板下极局促的一点空间,便是当年逃亡奴隶的藏身之处。说明文字介绍:这是据实情布置的实物。房主人嘱咐逃奴:如果有人叫门,别轻易相信。一开门就会被抓走。争取自由之难,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像的。
    这一页邪恶的历史,终于被反抗的黑奴和充满人道情怀的白人揭过去了!当时住在辛辛那提的斯陀夫人,一家人都是这人道网络中的中坚分子——废奴运动的积极鼓吹者。她父亲莱门·毕彻(Lyman·Beecher)是著名的公理会牧师,时任辛辛那提累恩神学院院长,这个学院是美国第一个接受黑人学生的学校;丈夫凯文·斯陀(Calvin·Stowe)也是这个学院的教师,废奴运动的积极分子;哥哥爱德华(Wdward)建立了伊诺州第一个废奴组织;弟弟詹姆斯(James)在南北战争中率领一支由招募来的黑人组成的北军部队,一直打到南卡罗来纳州,参加了著名的萨姆特堡战役,因其战功晋升为将军。斯陀夫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对奴隶制的态度可想而知。她不仅是“地下铁道”中的活跃分子,更用自己的笔参与这一历史进程。她回到原籍康涅狄格州后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创下空前的发行记录,至今仍在全世界大量销售。这本极具震撼力的小说,掀起了千百万黑奴的反抗浪潮,也推动更多白人加入这场维系美国联邦命运的正义斗争。历史学家都认为,此书的出版是引起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之一。林肯总统和南北战争中的英雄,后来也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格兰特将军,都曾特意邀请她访问白宫。林肯接见她时,亲昵地戏称:“你就是那个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在“国家地下铁路自由中心”展示黑奴解放进程的部分,斯陀夫人占了一个显眼的位置。一本书,无论是在坊间还是在庙堂,都如此受人青睐;一个作家,如此受到历史的宠爱,到现在仍经久不衰,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这罕见的文学现象,是怎样应在斯陀夫人身上的呢?
    除了她所受的家庭影响之外,应该说,更要看到她个人的因素。
    我从斯陀夫人故居中了解到:她从1851年开始写这部小说,在六个孩子吵吵闹闹的环境里,都不肯搁笔,甚至在厨房里都争分夺秒伏案写作,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完成全书,可说是速成。但如果没有在辛辛那提生活18年的丰厚积累和刻骨铭心的感受,她不会这样欲罢不能,也是不可能写得这样快的。
    从故居中那位黑人女解说员口中得知:她在与逃亡黑奴和“地下铁路”积极分子接触中,对黑人的悲惨生活已了解很多,积累了大量材料。一个并非偶然的机会,更使她得以直接观察。
    累恩神学院的一个学生,是肯塔基州梅斯维尔(Maysville)一个奴隶的女儿,邀请她去她家作客。为了获得对黑奴生活的直接印象,她去了。在那里,她目击了黑奴生活的悲惨现状和奴隶买卖市场的情况。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对黑奴悲惨境况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想见她那次在奴隶主庄园和奴隶买卖市场所受到的强烈震撼。这种心灵的震撼,在展览馆里多多少少能感受到。
    有一间展厅中架了一间小木屋,那是当年圈住准备卖掉的黑奴的屋子。解说文说明,是从肯塔基州梅森县原装原样移过来的。墙壁全用原木砌成,牢如囚室。屋里分楼上楼下,楼上住男奴,楼下住女奴。不过30平方米的小屋,要圈住75人。梁上钉着铁圈,是用来拴禁反抗的黑奴的。许多年轻的黑人参观者边看边记。一位黑人参观后留言:我的先祖可能就在这间小屋里住过。看了这间小屋,知道我们的先祖从非洲被贩运到美国后,是怎么熬过来的。参观者中黑人居多,白人也不少,也有明显的黑人种混血儿——黑人的皮肤,白人的脸型。历史毕竟已前进了几百年,多种族的融合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者的重视。往事可追、往事可鉴。我注意到,有许多参观者在斯陀夫人像前驻足,敬慕之情不言而喻。我则想到一个平常的道理:惊世之作往往源于悯弱之心。若无济世之怀、悯弱之心,关汉卿的《窦娥冤》、梅里美的《塔曼戈》、小仲马的《茶花女》、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雨果的《悲惨世界》等等一大批名著,就都不会问世了。 我们的文坛该多么苍白!《汤姆叔叔的小屋》最初由林纾翻译到中国来时,用的书名是《黑奴吁天录》。我倒觉得,就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斯陀夫人写作此书的初衷来说,这个书名更为切当。书出版后引起的巨大反响,也证明了:从底层发出的和血蘸泪的真诚呼吁,足以感天动地。可惜,这些屡验不爽的文学常理,已被很多作家遗忘了!
    原载:《文艺报》2008-2-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