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先生品三国成了一大看点,易先生在北京的签名售书也已一大风潮。易中天热已超过了前些日子的超女热。由于我十分喜爱读《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每到中午12.45分易先生在电视上开讲时我每集必看。我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易先生的粉丝了。 的确,易先生对历史的博学多才,讲解中生动风趣的语言表达对听众来说,的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我觉得易先生品三国的最大优点,首先是尊重历史。以历史的史实讲解历史,以历史人物的具体言行和作为来评价历史人物,这一点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至于易先生讲解中风趣的语言表达和形象的比喻,当为次之。目前上演的一些历史连续剧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和某种政治宣传的目的在胡编乱造,其作用只能是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研究历史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绝不能任意阉割、篡改、伪造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使当政者从历史事件中得到应有的教训,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教化作用。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五十年代史学泰斗翦伯赞先生提出的一个论点:以论带史。翦先生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他的所谓“以论带史”的主张实际上就是先对历史做出某种结论,然后再从历史事件中去寻找佐证,这样势必就会剪裁历史,掩盖甚至篡改历史。中国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就是按照伟大领袖的“摘桃子”结论骗写出来的。因此现在不得不一改再改,使得青年学子无所适从。 易先生品三国最精彩的一笔莫过于将刘备对诸葛亮的三顾茅庐比作张君瑞对崔莺莺的追求。史学家中将领袖人物礼贤下士寻找治国贤才比作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其诙谐风趣,可为第一人。易先生在讲刘备败走樊城时,有十多万老百姓扶老挟幼跟随刘备一起逃走,日行仅十余里,后面曹操率五千轻骑兵日夜兼程三百里追赶,有人劝刘备抛弃老百姓赶快逃走,刘备舍不得跟随他的老百姓,说,凡欲干大事者应“以民为本”。易先生说这大概是“以民为本”的最早出处。不过易先生马上说:刘备所说的“以民为本”和我们今天说的“以民为本”可是两回事呵!刘备说的“以民为本”是“以民为资本”,我们说的“以民为本”是“以民为根本”。我完全理解易先生这样讲的苦衷:怕被人抓“贬低现任领导人”的小辫子。其实我倒觉得这话是多余了。实际上“以民为资本”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以民为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政权,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对关羽的形象民间多褒,史家有褒有贬。特别是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民间认为是关羽的“义”,史家则多认为是“舍大义而取小义”。如果历史上确有关羽私放曹操这件事,我倒认为可能是刘备与诸葛亮的有意安排。因为如果当时杀了曹操,孙权东吴集团消灭了主要敌人后,很可能乘势消灭刘备集团,因为保留曹操集团,孙权东吴集团便不敢对刘备集团下手,如果对刘备集团下手,说不定刘曹会联合起来报赤壁之仇。这有点像“西安事变”中放走蒋介石。因为如果杀了蒋介石,国民党中以汪精卫和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很可能投降日本,联合起来剿灭共产党,这样一来共产党危矣,英明的政治家不会以个人的感情恩怨做决策,而必须根据他所代表的集团的整体长远利益制定政策。不知易先生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原载:天益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