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燕红君就《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产生的影响及相关话题,电话采访了该书作者——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刘心武就他“揭秘《红楼梦》”的经过及其相关话题作了答问。 记者(以下简称“记”):刘老师,您的新书名叫《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那您认为《红楼梦》最大的谜是什么?这本书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心武(以下简称“刘”):我认为在《红楼梦》中,最大的谜是秦可卿。秦可卿是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是作者对她写得却很少,她非常神秘。我的《红楼梦》研究就是从秦可卿这个人物人手的,因此,我的研究也被称为“秦学”。 记: 在“红学”研究评论成果中,有“曹学”、“脂学”、“版本学”等分支,现在,您的“秦学”也被人们广泛关注,但有些人不是十分理解,以为您的“秦学”就是对秦可卿一个人的研究。您能为大家解释一下“秦学”的基本意思么? 刘: 我的“秦学”的研究绝对不是对秦可卿一人的研究,通过她,会涉及许多人。这属于探佚学范畴。我主要就是从金陵十二钗的最后一钗秦可卿出发,来进行探佚。我的探佚主要是集中在秦可卿的真实出身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说我要探究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小说写作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生活当中的原型升华为一个艺术形象。我探佚的结果就指出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朝被废掉的太子的女儿。这个探佚的意义是什么呢?有四个层次的意义,第一层次可以从中了解曹雪芹写《红楼梦》所处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王朝的大背景。第二个层次可以从中了解曹雪芹他的家族命运的起伏跌宕。第三个层次可以从中了解曹雪芹本身的命运。第四个层次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就是要了解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他的艺术思维他的创作心理。 记: 您为什么选择从神秘的秦可卿人手研究《红楼梦》,而不是从在作品里已经表现得很充分的薛宝钗人手呢? 刘: 你应该注意到,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亡的那一回,曹雪芹出于非艺术性的考虑接受了脂砚斋的建议,删去了已写好的四五页文字,繁体字的“一叶”,实际上相当于如今的两个页码,你看删去了多少。而且在第八回的末尾曹雪芹又不得不打了一个“补丁”,说秦可卿是一个“养生堂”的弃婴。可见,曹雪芹在写秦可卿这个形象时内心里有极大的苦闷,他应该有所忌讳。所以,我不去写在作品里已经表现得很充分的薛宝钗,而要去写秦可卿,就是因为我要探佚,要顺着秦可卿这条线往下研究,尽可能地揭示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一些政治争斗。 记: 难道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政治争斗,就是您研究《红楼梦》的终极目的吗? 刘: 不。我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人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并不是我研究《红楼梦》的终极目的。我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就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记: 您这本书的出版为您赢得掌声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非议。您能否和我坦诚谈谈您面对非议时候真实的心情?您现在依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自信么? 刘: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有位戏剧家叫梅耶荷德,他对一位文学艺术家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提出了一个见解。他认为,你一个作品出来,如果所有人都说你好,那么你是彻底失败了;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坏,那么你当然也是失败,不过这说明你总算还有自己的某些特点;如果反响强烈,形成的局面是一部分人喜欢得要命,而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那么,你就获得真正的成功了。后来有人夸张地将他的这一观点称之为“梅耶荷德定律”。我忽然想起“梅耶荷德定律”,是我觉得按他那说法衡量,自己这回像是获得成功了,但我真的获得成功了吗?说真的,我还没自信到那个份上。但是“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的滋味,我确实是尝到了一些,这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应该是一种锻炼。 对于我在“红学”方面的研究,我有着基本自信。因为,一,另辟蹊径;二,自成体系;三,白圆其说。当然,我也一直在提醒自己:千万不能以为真理就只在自己手中了;千万要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广采博取,从善如流,欢迎批评,不断改进。 原载:2005年10月22日《新疆经济报》 原载:2005年10月22日《新疆经济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