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杂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红瓣 参加讨论

    《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桃花扇》 ,这几部极著名的文学著作,在从前却被人视为淫书的,这是何等的不公平的事!日人监谷温著的《中国小说概论》 中说。“《 红楼梦》 之华丽丰赡,正配列天地人三才,不独在中国小说界上鼎立争雄,即入之世界文坛,亦无逊色。”由此可见《红楼梦》之价值。
    在小说中命名之多者以《 红楼梦》 为最,《红楼梦》 名《石头记》, 名《金玉缘》,名《情僧录》,名《风月宝鉴》,又名《金陵十二钗》 。《 石头记》之命名.详见《红楼梦》第一回:据说从前女娲氏炼石补天时,…… 剩下这一块石头被弃在此青埂峰下,……后有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经过此地,忽见一大山石,字迹分明,从头过细看去.记的是说他本不是补天之材,幻形入世,随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来到红尘里面,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一切世态人情,从家庭琐事,以至闲情、诗词、谜语无不全备,只朝代年纪,缺而不明,其后面有一首谒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此《石头记》之所以命名也。《金玉缘》 之命名是因为宝玉有一块通灵宝玉;宝钗小时有一个痛和尚送给她一把金锁,以金锁与宝玉,反映出二人夫妇之缘,此《金玉缘》 之所以命名也。《情僧录》 之命名是空空道人细阅《石头记》 ,其中大旨虽谈情,而其事不过实录绝无假拟、妄称、私约、偷盟的淫秽,原来是关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伦常之所,皆是诗人忠厚之旨,实非别书可比。因从头至尾,尽熟读之。由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由色悟空,遂名情僧,改《石头记》 为《 情僧录》 。东鲁的孔梅溪,则题为《 风月宝鉴》 ,在《 红楼梦》 原文中亦载有道人赠送“风月宝鉴”的事。至于《金陵十二钗》 的命名.来源是这样的:这部书以含着通灵宝玉生在荣国府的贾政之公子贾宝玉为中心,配以楚腰纤细之情魂所谓金陵十二钗之正册,即贾家的四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玉的爱人林黛玉,后来成为正室的薛宝钗;其他则为王熙凤、其女巧姐、李纨、秦可卿、史香云,道院之尼妙玉之十二姬。这就是《金陵十二钗》 命名的由来。在从前《 红楼梦》 一书,很费文人们的一番索引的工夫,有的说此书与作《饮水》 《 侧帽》 词的成容若有关系,有的说这故事是影射清顺帝,有的又说是作者的自传,我认为这都不关重要,重要的还是论此书的内容。王静庵先生说《红楼梦》 一书,的确是可以代表中国民族性的著作,是写社会恶势力陷人的悲剧,这一点在王静庵先生的《红楼梦评论》里有一段,云:
    “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嫣,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虑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祸福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亲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故。”这一段的议沦,极为精确。
    王氏的《红楼梦评论》中又说,此书中壮美的部分,较优美的部分多。本来艺术作品的目的,不在给予我们以道德的教训,而在赋予我们以最淳澈的美感。我们读一种作品.不应该理智的计较其思想的是非得失,而应该直觉的享受其审美的愉快。哥德的作品是这样,易卜生的作品也是这样,曹雪芹的作品义何尝不是这样。王氏之读《红楼梦》自始至终不曾以功利的眼光去计较其思想之是非得失,而只彻头彻尾的欣赏其悲哀的壮美。他说;
    此书中壮美之部分,较多子优美之部分。……兹举其最壮美之一例,即宝玉与黛玉最后之相见一节曰:“那黛玉听着傻大姐说宝玉娶宝钗的话,此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酷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自己转身,要回潇湘馆去,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像踏着棉花一般.早己软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将下来。走了半天,还没到沁芳桥畔,脚下愈加软了。走的慢,且又痴痴迷迷信着脚从那边绕过来,更添了两箭地路,这时刚到沁芳桥碎,却又不知不觉的顺着堤往回里走起来。紫鹃取了绢子来,却不见黛玉。正在那里看时,只见黛玉颜色雪白,身子恍恍荡荡的,眼睛也直直的,在那里东转西转。……只得赶过来轻轻地问道:‘姑娘怎么又回去?是要往那里头?’黛玉也只模糊听见.随口答道.‘我问问宝玉去。’……紫鹃只得搀她进去。那黛玉却又奇怪了,这时不似先前那样软了。也不用紫鹃打帘子.自己掀起帘子进来……见宝玉在那里坐着,也不起来让坐,只瞧着嘻嘻的呆笑,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瞧着宝玉笑。两个也不好问,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呆笑起来。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袭人紫鹃吓得面目改色.连忙用言语来打岔。两个却又不答言,仍旧呆笑起来。……紫鹃搀起黛玉,那黛玉也就站起来,瞧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紫鹃又催道:‘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了?’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仍坷不用丫头们搀扶,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如此之文,此书中随处有之,其动人之感情何如?凡稍有审美的嗜好者,无人不经验之也。
    此书之真正评价亦即在此。
    《 红楼梦》的特色,就是以悲剧作结,使人读之有一种怅惘低徊的情绪,替一个可怜的红颜薄命的女子发生无限的同情心,不想后来竟有许多才子自命不凡,也想步曹雪芹的后尘,作出了什么《后红楼梦》、《红楼后梦》 、《红楼梦补编》、《红楼幻梦》 、《红楼圆梦》 ,……以宝玉与黛玉团圆而终,真是未免有点画蛇添足了!关于“《 红楼梦》 的研究”的著作,在从前是很多的,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胡适的《红楼梦的考证》 ,王梦阮与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 ,蔡孑民的《石头记索隐》 ,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刘大杰的《红楼梦新谈》,那时每一个作家都要研究一下《 红楼梦》,仿佛不这样不够摩登的,但是现在已成过去了.只可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了罢!
    原载:(天津《庸报》 ,1938 年7 月30 日、31 日分两次连载)
    
    原载:(天津《庸报》,1938年7月30日、31日分两次连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