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与刘大新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立元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刘大新的《人、实践与自然》一文有如下几处失误:一、用异化劳动否认劳动创造美;二、以自然的“先在性”否认自然的社会性;三、强调人的自然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美 社会实践 异化劳动 自然 客观性 主观性
     美的本源是什么?尽管美学先哲们对此做出了绚丽多姿的描述和深奥艰涩的实证,却无法究其根本。只有马克思主义美学才科学地揭示了美的本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劳动创造了美。由此奠定了实践美学的基础。但近期见到刘大新先生的《人、实践与自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4期),对“实践的美学观点”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质疑。笔者不揣冒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刘大新先生。
     笔者认为,刘先生文章的失误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异化劳动否认劳动创造美
     刘文引用了《手稿》中的一段话:“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为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由此,刘文引出这样的推论:“劳动的结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对立的双方面的——一方面是‘创造了美’,另一方面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如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劳动一方面创造了美,另一方面造成了丑,而美与丑正是对立的”。这种看法是不符合《手稿》本意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有两处最重要的美学观点,即“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可见,美的创造与劳动密不可分。“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这二者能否统一,能否说“劳动创造了美”不是普遍性的命题呢?不能。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了黑格尔混淆对象化和异化的概念,严格地区分了劳动对象化和劳动异化的界限,科学地揭示了异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本质。所谓对象化,即人化、外化,指的是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把自己的目的变成现实,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劳动对象化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基础,不受任何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说,劳动对象化在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是绝对的。劳动对象化和创造美是紧密相联的,在劳动对象化过程中,劳动者要按照两个尺度对自然进行改造、美化,将意图外化在劳动对象上,“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手稿》)。反映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本质力量。因此,劳动才“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创造了宫殿”,“创造了美”。而所谓异化又称疏远化、外在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者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劳动异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象化才成为异化。如马克思《手稿》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异化的社会条件。因此,劳动的异化在整个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是相对的,具有特殊意义。所以“劳动创造了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命题,“使工人变成畸形”即刘文所说的“造成了丑”,只存在于私有制的社会条件下。因此,我们不能用在私有制的社会条件下“使工人变成畸形”而否定“劳动创造了美”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判断。另外,劳动异化“使工人变成畸形”的原因并不在于“劳动”本身,而在于劳动的外部因素或条件,如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等。因为任何劳动者都不会自愿地创造“贫民窟”。先进的“机器”只能比“手工劳动”先进,而不是“野蛮”。那么,即使异化的劳动能不能创造美呢?马克思在《手稿》中的着眼点是剖析异化劳动,来揭露批判私有制社会的罪恶,并没有全面精确地分析异化劳动究竟能不能创造美的问题。但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人类全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和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异化确实能产生美。因为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所沉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大多数是异化劳动条件下产生的。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卢浮宫,罗马的竞技场。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这是因为,尽管异化劳动不利于美的创造,但在某种程度上,劳动者也要按照预定的意图,循着美的规律,灌注了心血和智慧,体现着劳动者的本质力量。这样的劳动产品,一方面作为统治者残酷剥削的罪证而存在,而另一方面也作为人类智慧美的结晶而留存。正如有些美学家所认为的“马克思认为在异化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美是实存的,就象宫殿一样,它耸立在历史的道路上。它的美是具体的,并不仅仅只是对过去的一种感伤的回忆”。[1]由此可见,“劳动是造成美的根本原因”。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20卷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