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排烧苗寨口头故事访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吴正彪、祖明主编:《守 吴晓东 参加讨论

    【摘要】 散文体民间叙事的文本采集,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听叙事者讲述,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出来,如果讲述者当时是运用民族语讲述,在整理的时候还有一个翻译的过程;另一种则是采用录音,然后根据录音或加或减地整理出一个“理想”的文本。这样,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这个文本都已经不是讲述者的文本了,对于研究者来说,已经失去了很多的信息量。因此,本文试图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贵州三都县排烧苗寨的一些对立式故事,力求将讲述人的文本呈现出来。
    关键词: 排烧,苗族,故事,访谈
    

    一,排烧概况
    排烧大寨是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拉览乡的一个自然村。有近三百户人家,共1433人。这里全部是苗族,共有五姓,吴、罗、王、席、石。排烧大寨后面是一个40户人家水族寨子,他们叫它小寨,与排烧大寨是同一个行政村。排烧的人一般都会说或听得懂水话。
    排烧寨在这一带是最大的苗寨,也号称是黔南第一大苗寨。它有多长的历史,老人们已经不太清楚了。据说这里原来是瑶族人居住的地方,“排(pai53)”是山坡的意思,“烧(suo33)”是赶的意思,意思是把瑶族人赶走了的山坡。排烧附近有一个瑶人山,据说原来也是瑶族人居住的地方。
    二,一些说明
    本文的访谈录音是笔者于2005年1月15日到27日,和7月28日到8月13日两次在李玉军、平立豪、吴正彪等朋友的帮助下于排烧田野作业中搜集的。当时主要搜集的是与自然有关的口头叙事文本,所涉及的文类很多,这里不再沿用神话、传说、故事等文类分类,而是统称为故事。本文只选部分访谈记录。
    同一民间口头故事,不同的讲述者会产生不同的文本,同一个讲述者在不同的时间其讲述也会发生变异,所以本文采用访谈的形式,以试图将不同的异文完整记载下来。访谈采用的标注方法为:1) 圆括号“( )”内的字段表示当地生僻方言词汇和民族语的注解;2) 方括号“[ ]”内的字段表示动作、体态或副语言的表达;3)字与字之间的短横线“-”表示拖长的音节;4)省略符号“……”表示叙述中的省略;5)破折号“──”之间的字段表示讲述人在叙述中的插叙,或对叙述的修正和补充;6)黑体字部分表示讲述人的强调;7)“〈〉”表示叙述中应补足的内容;8)“~ ~ ~”表示叙述中犹豫、不连贯;9) “┄”表示突起的停顿;10)“\”表示他人打断或插话,而“\\”则表示几个人同时打断或插话;11)“___”表示无法听清或不能辨别的话语。
    本文的访谈语言除了与罗铃用普通话之外,其余都是用当地汉语方言,录音工具是用自带的MP3。
    
    三,访谈部分
    1, 关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故事
    访谈一
    访谈对象:罗铃(11岁,女,小学生。喜欢用普通话与我说话,排烧故事艺人罗鸿德的大孙女)
    访谈时间:2005年8月5日下午
    访谈地点:罗铃家走廊上
    访谈情境:我去找罗鸿德老人,他不在家,碰见他孙女罗铃、罗春琴以及其他小女孩在一起玩,于是便问他们一些故事。他们都很乐意和我说话,并且用的是普通话。
    吴晓东:“有蚯蚓偷太阳的项圈这个故事吗?”
    罗铃:“没听说过。”
    吴晓东:“又说那个什么太阳是个女的,她很害羞,不敢走夜路。”
    罗铃:“那个不是啊!我听说太阳是女的,月亮是男的。太阳说,我是女的,我不好走白天,可是我不走白天,晚上我又不敢。那么个什么?”
    吴晓东:“神仙?”
    罗铃:“是啊,那个神仙跟她,跟太阳说,我们拿针给你,等人看上来,你就刺他的眼睛,他就不敢看上来了。这样,太阳就走白天,月亮就走晚上了。”
    访谈二
    访谈对象:吴光耀(巫师,男,61岁。在排烧上完6年级。有三男一女)
    访谈时间:2005年7月31日晚上
    访谈地点:吴祖松(20多岁,吴光耀的三儿子)家
    其他在场参与人:吴祖松、吴祖帮(吴光耀的二儿子,30岁)、吴往报等多人。
    访谈情境:晚上在吴祖松家吃晚饭,大家围在一起喝酒,吴光耀喝酒后更喜欢讲故事了,其他人也很愿意讲。
    吴光耀:以前呢,有七个太阳,七个月亮。七个太阳七个月亮呢晒在地面上草都不生,人呢出活出不去了。这才射掉了六个,剩下一个。太阳是女的,月亮是男的。月亮讲,我是男的,随便你,你去白天,晚夜我又去,你去晚夜,白天我又走。好了,太阳讲,我是女的我走白天,可是白天我又害羞,夜晚我又怕。太阳死活都没来了,太阳讲,哎,我是个女的——你们还没听到嘛,我和家门摆这个太阳——以前呢有七个太阳七个月亮,晒在地面上呢草都不生了。好了,
    \吴往报:拉活路了。
    吴光耀:射掉了,太阳只留一个,月亮只留一个。月亮是男的,太阳是女的。[②]太阳呢,晚夜我又不敢去,白天不敢走。白天见我了害羞。好了,打个项圈给你嘛。打项圈给太阳呢,你是女的,打个项圈给你,打扮漂亮点你自个去了嘛。蚯蚓呢,蚯蚓就讲,偷偷,悄悄偷偷摸摸的,偷了那个太阳的项圈去了。偷了太阳的项圈呢,哎,她讲,我更加不去了,人家打项圈给我,___偷了我的项圈。
    \吴晓东:哪个偷了项圈?
    吴光耀:蚯蚓。
    \吴往报:现在蚯蚓有个把有项圈。
    \\吴祖帮:看到发一种亮光,是一圈圈,发一种亮光。在太阳天你挖到蚯蚓的时候你看到一圈圈亮光它是反光,肉眼可以看得到的。
    吴光耀:蚯蚓偷我的项圈,我就不去了。
    \吴晓东:她要去哪里呢?
    \\吴祖松:白天太阳走,晚上月亮走,那个意思了嘛。
    吴光耀:蚯蚓得了项圈蚯蚓钻泥巴了。以后我___它,你照样去嘞。太阳讲,好!你打项圈给了我,我照样去。以后我把地面上撒石尘,五六月间我搞得热得不得了蚯蚓自己会跳来的,蚯蚓一跳来我晒得干它就死了。现在五六月间干旱蚯蚓在路上死了。太阳讲,我最怕害羞了。好嘛,你怕哪样子害羞嘛,拿针给你,他看你你就拿针刺他眼睛,就看不见你了嘛。
    \吴晓东:是哪个给那个针?是月亮?
    吴光耀:不是月亮。
    \吴祖松:叫太阳去的那个人。
    \\吴祖帮:老天爷。
    吴光耀:就是那个射掉七个太阳的___
    
    访谈三:
     
    访谈对象:吴光耀
    访谈时间:2005年8月1日晚上
    访谈地点:吴祖松家
    其他在场参与人:吴祖松、吴祖帮、吴祖明等多人
    访谈情境:我们从牛棚回来,大家一起喝酒。白天就讲了不少故事,晚上继续讲。
     
    吴光耀:那个蚯蚓讲话我讲给你了吗?
    吴晓东:蚯蚓讲话?没有。
    吴光耀:以前蚯蚓也讲话。以前有七个太阳七个月亮。晒在地面上草都不生了。人都在晚夜做活路,白天做不成,辣老火烫 老火(烫得很)。有一种树高老火,爬那个树拿枪射掉它去,太阳也只剩一个月亮也只剩一个。好了,太阳和月亮不满意了,不爱来了,天天都黑,晚晚都黑。你们还是来,黑了我们做不起活路我们没得吃。<太阳月亮>讲,你们射了,我们去了。月亮是男的,太阳是女的。月亮讲,<如果>白天你去,晚夜我就去,<如果>晚夜你去,那白天我就去。月亮是男的,月亮由太阳选。太阳讲,白天去人家见我我又害羞,去夜晚我又怕我不敢去。你又害羞,哎,不怕,打个项圈给你打扮好点,打扮好点你自去,白天你不去。打项圈给太阳,太阳也同意了。蚯蚓呢,蚯蚓讲,打项圈给太阳它不满意,它悄悄给偷去了。太阳讲,我不去了,蚯蚓偷我的项圈去了。偷你的项圈去了,没有办法。太阳讲,我不去了。项圈被偷去了,你不去我们白天没得做活路,黑老火了。有的就想办法,讲,我们送针给你,哪个看你你就刺他,就看不见你了。
    吴晓东:这就是蚯蚓的故事?
    吴光耀:嗯,蚯蚓和太阳的故事。这是蚯蚓讲道理偷人家的___,嘿嘿。”
    访谈四:
    访谈对象:吴祖祥(村主任,50多岁,男)
    访谈时间:2005年8月3日上午
    访谈地点:吴祖祥家大门前的走廊上
    其他在场参与人:无
    访谈情境:因村子里的水池坏了需要修理,吴祖祥从牛棚回家来组织这事。在水来之前他没事,闲着,于是我们两个坐在大门前的凉竹沙发上聊天,我根据自己知道的一些故事逐一问他。他比较轻松。
    吴晓东:“马桑树的故事呢?”
    吴祖祥:“马桑树是哪样树子?”
    吴晓东:“就是那种长了就弯长了就弯的那种。”
    吴祖祥:“哦!那种,我听来人摆过点点。以前听老人摆,那个树高老火(非常高),高到天上去。晓得是哪个朝代去了,开天立地以后了嘛,天上有七个月亮七个太阳嘞。老人那种讲嘞。那种呢,老人就爬那个树子,打那个太阳那个月亮去,只留一个了。它太多了它,哎哟,人都在不得(生活不了)。太烫了嘛,爬那个树子,去打那个太阳,才不太热。太阳气了,那个树子一高人就爬它上来,太阳就踩啊,它就弯下来,长不高。”
    吴晓东:“马桑树苗语怎么说?”
    吴祖祥:“蔸月阿。”
    访谈五:
     
    访谈对象:石有高(村支书,男,曾经到云南当过兵,有两个孩子)
    访谈时间:2005年8月2日晚上
    访谈地点:石有高家大门口前
    其他在场人:吴光耀
    访谈情境:吃完晚饭,石有高、吴光耀和我坐在走廊上聊天讲故事,下面是一片竹林。天已经黑了,青蛙叫声不断。石有高的妻子与孩子在家里看电视。
     
    吴晓东:那马桑树的故事呢?就是爬到马桑树上去打那个太阳了嘛?
    石有高:哦,那个,也听摆过。以前那个马桑树比较高啊。以前我们这里打新雷啊,第一次打雷了嘛,初次打雷,都必须爬马桑树去拿枪去比(瞄准),比到起天打了嘛(对着天开枪)。以前马桑树比较高,现在就倒起来,最矮。它遭那个雷来踩。它一高点点就自然倒下去,高点点就自然倒下去,越高越倒。我听摆这种。
    访谈六:
     
    访谈对象:石光全(村民,50岁,男)
    访谈日期与时间:2005年8月3日下午
    访谈地点:石光全正在建的新屋
    其他在场参与人:吴祖松(石光全女婿)、石光能(40多岁,石光全堂弟)
    访谈情境:当时他们正在装新房的楼板,锯木板的杂音很大。我在他们那里先聊天,然后问一些故事传说。石光全边劳作边给我讲。当时问了不少故事,这是其中一个。
     
    吴晓东:有人说以前太阳太多了,后来有人去打下来。这个故事听说过吗?
    石光全:听说过。
    吴晓东:你听说的是什么样子的?
    石光全:听说是,有,那些老人以前有一种树,那树高高的,高到云层那里去。太阳当时有七个还是九个。太阳呢烫老火,树草都不好生,所以呢,那些老人拿,以前没有枪,就是拿箭射了嘛。射了只留一个,现在太阳只有一个了。
    吴晓东:然后呢?
    石光全:有一棵树,这种树子这里没有,那里有。那种树子高高的,爬那棵树子上去射,那个太阳落下来。
    吴晓东:那个树子喊哪样?
    石光全:那个树子喊蔸未阿。雷公踩那种树子,那种树子现在长不高。
    吴晓东:雷公为哪样要踩它?
    石光全:人们爬上去射太阳。
    吴晓东:问题是爬上去是射太阳又不是射雷公,雷公为哪样要踩它。
    石光全:不是射雷公,但是雷公又搞那种啊。现在那种树子越长就越弓腰。
    访谈者按:
    在排烧,射日故事之后的发展方向有两条,一条是“太阳——蚯蚓”。这一情节对蚯蚓特点作出了解释:太阳一出来,天热,蚯蚓跳出土外,被晒死。蚯蚓的头部有一圈是白的,那就是太阳的项圈。另一条发展方向是“太阳/月亮——马桑树”,这一方向解释马桑树矮的特点。至于是太阳还是雷公踩矮了马桑树,又是这一方向的分歧点,这伴随一些现存习俗,值得研究。
    
    2,关于“狗——山羊”的故事
    访谈一:
     
    访谈对象:罗鸿德(村民,73岁,男,读过私塾的人,还读过完小,曾在三都粮食局工作)
    访谈时间:2005年1月21日上午
    访谈地点:罗鸿德家(他与儿子罗文先一起住)
    其他在场人:平立豪(陪他人,三都民族中学老师)、罗文先(40多岁,男,罗鸿德的儿子,有两个女儿)等多人。
    访谈情境:大家围着火堂烤火,聊天。我买了半边猪头,罗文先在烧猪头准备饭。不时有人进来玩。我按照准备的提纲问罗鸿德,这里只是录音的一小段。
     
    吴晓东:有没有狗的故事?
    罗鸿德:有!样样都有故事,只是有的我们不会讲了。
    吴晓东:那狗的故事是哪样子的?
    罗鸿德:这个嘛,过去,仙人叫狗、山羊各式各样的动物来一起跳月,跳三天三夜。山羊跳不好,不小心踩死了狗的崽。狗就到狮子、海里的龙王那里去告状。山羊认为狗要赔得太多,就说:“那我到山上去住算了。”狗偷偷趁山羊睡觉的时候,把洋葱敲碎,放在山羊的蹄子夹夹里。这样,狗就能闻到葱的气味,找着山羊了。
    访谈二:
     
    访谈对象:吴农爹(孤寡老人,60岁,男,不识字,一个人住在一间矮小的谷仓房里)
    访谈时间:2005年7月30日晚上
    访谈地点:吴农爹那箭低矮的小房子里
    访谈情境:吴农爹在自己的黑暗的小房里做饭,没有灯,几乎是摸黑。我路过,他叫我进去坐,我就去了,找了块板子坐下。我们两个,加上他喂的几只鸡和一个几块石头搭起来的锅,小房子就满了。边看他煮菜边与他聊天,等适应了之后便开始问他故事。
     
    吴晓东:那个狗为哪样要撵山羊的故事你晓得吗?
    吴农爹:那个狗撵山羊?
    吴晓东:听老人讲句把,一个~~~这种,人不是一样人,讲不同话,你讲客话我讲苗话,讲不成。
    吴晓东:你听老人讲过点点?
    吴农爹:嗯,过去人都讲,老人讲,以前开天立地来,他们跳月,跳牯脏了嘛。
    吴晓东:哦。
    吴农爹:跳牯脏好玩,好玩老火。狗才踩那个山羊的崽,[③]山羊讲,你踩我的——哦,狗讲——你踩我们的崽。那山羊讲,不晓得了,狗讲你还我们,你退我的狗崽,那山羊讲我没法还了,没法退了。还不了了,那我跑去坡上躲。山羊[④]讲,你去,我来撵你。你过~~~过~~~韭菜地,你踩韭菜地,你的脚脚,这里[吴农爹指了指自己的手指间,来比喻山羊的脚丫],香那个,香韭菜。狗讲,今天你去,明天我还要来撵得你。昨天山羊去也好,今天,狗去闻,狗去撵得。——嘿嘿,你爱讲那个故事,我们听老人讲点,一个讲一个的话,我们不会讲,讲不成——。
    吴晓东:那不要紧,你讲得蛮好!
    吴农爹:打伙跳牯脏,那山羊踩狗的崽崽。狗讲,你踩我的崽崽,你退我,你还我。山羊讲,哎哟,那样多,我还没到(赔偿不起), 拿去放哪点(哪里),我还不起了,我跑去坡上了。狗讲,你过韭菜去,你踩韭菜,你的那个脚脚臭,今天你去,明天我要来撵得你。这刚(现在)狗才撵山羊。
    访谈三:
     
    访谈对象:吴光耀
    访谈时间:2005年8月2日 晚上             
    访谈地点:石有高家门前的走廊上
    在场其他参与人:石有高
    访谈情境:刚在石有高家吃完饭,我们坐在走廊的美人靠上休息,下面田里的青蛙声接连不断。
    吴光耀讲故事讲得兴致很高,在讲完一个故事后,在没有插话要求他讲的情况下,
    他自己又接着讲。
     
    吴光耀:山羊呢,以前大家来跳舞,来吃牯脏。吃牯脏呢,不管哪样野兽都来跳舞,野猪也来,山羊也来,样样都来,狗也来,样样都来跳舞。狗的崽崽也来,那些山羊和那些野猪呢,它们跳得很。耍把戏,边跳边耍。好了,耍把戏呢,踩了那个狗崽。狗崽哭!站着哭,又睡在地下哭,哭得不得了。狗讲,你踩我的崽了,坏了。评理,看你怎么搞,评理呢,要多多钱。___[⑤]要那么多嘞,山羊就怕了,野兽就怕了。山羊讲,要这么多,哪个给得了你!我干脆跑算了。你跑嘛,我还比你狠!你先跑,每天我马上找你,你过人栽那个韭菜,你臭韭菜;你过那块栽大葱大蒜的地,你臭大葱大蒜。我闻那个来找你。山羊的手夹绿绿茵茵的,臭那个。
    吴晓东:现在山羊这里绿茵茵的?
    \石有高:开叉那里嘛。
    吴光耀:绿的。
    吴晓东:也有气味吗?
    吴光耀:臭那个,踩韭菜就臭韭菜,踩大葱大蒜就臭大葱大蒜。那个气味三四天以后过去了,一天呢闻还得,久了闻不到。
    访谈者按:
    这一故事的变异性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倒是对山羊脚的认知问题上,山羊的蹄子是天生就有韭菜味还是走过会留下气味,另外就是山羊蹄子的颜色。
    
    3,关于“狗——猪”的故事
    访谈一:
     
    访谈对象:罗文先(男,40多岁,排烧故事艺人罗鸿德的儿子)
    访谈时间:2005年1月22日上午
    访谈地点:罗文先家
    其他在场人:罗鸿德、平立豪、吴光耀。
    访谈情境:大家围着火塘烤火聊天,我按提纲来问罗鸿德,罗文先觉得讲得不好就补充。这是我与陪伴人平立豪老师第三天到罗文先家,人已经比较熟悉了,聊得也比较随便。
     
    罗文先:人让猪和狗去开田。开田呢,太阳天,狗就去躲阴在树下,猪老老实实地拱田。天黑后猪开好了田,猪回家去报主人,说狗不开田。狗跑得快,听见了,狗把猪的脚印踩了,让人去看,见是狗的脚印,就说:“是狗开田,让狗吃一顿稀饭,一顿干饭。”干饭打苗话就是ga33了嘛,因为没有听清,听成了qa33,就是“屎”了嘛,现在狗就吃屎了。
     
    访谈二: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四相同。
     
    吴晓东:狗和猪开田的故事呢?
    吴祖祥:哦,那个,我也听老人摆一点。狗,原来狗是刁(狡猾),狗去,可能是他们打伙去,是哥弟呢还是哪样,打伙去开田。狗去到坡上,狗去睡觉,躲阴(乘凉)啊,去睡觉去了。猪整天整天做活路,去开。好!猪老老实实地做。猪来了,来家了,狗去踩,拿脚印去踩猪开好的那个。来家来报给老人,狗滑头狗拿脚印来踩,踩多多的脚印,猪的脚印把猪的脚印盖完了。然后它回家来报,今天猪没做活路嘞。猪讲,没做?今天你丢一天去,睡,去做玩意(去玩耍),去睡,躲阴,我一天都做嘞。狗讲,拿我们去看哪个的脚印有。好!一看,全部都是狗的脚印,猪的脚印没见了。在家的老人说,真的,狗做的,不是猪做的。你做的脚印没有嘛,有狗的脚印嘛。好!那种啊,狗做活路,送饭给狗吃,猪呢,你没做,你你,嘿嘿,你吃糠哦。把糠拿给猪吃,狗才得饭。狗做活路,狗滑头嘞,狗没做活路,狗刁。所以呢,它是这种,——我听摆这点——。
    访谈三: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六相同。
     
    石光全:故事是讲他们合伙开田。狗懒,躲阴。开成了一块,猪回家,狗又去踩,踩那块田,就有狗的脚印。好,来家,问你们开成了没有,猪讲开成了,它讲狗懒老火,狗不爱开。狗就讲,猪不爱开。他们两个就争。狗刁,狗就讲,那我们去看,有猪的脚印还是有狗的脚印。看那块田,是有狗的脚印了,嘿-嘿-。——我们听老人讲点点,我们摆不出——。
    访谈四: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一相同。
     
    吴晓东:猪和狗开田的故事你知道吗?
    罗铃:哦!我公也讲过。
    吴晓东:你公也讲过?
    罗铃:那个猪和狗去挖田的时候,狗懒狗去睡觉,猪挖一天的田,猪来吃饭,狗去<田里>转来转去,那个狗回来的时候,不知道是谁问那个狗,说,猪耙田你不耙田是不是?它说,不是呀,你们不信去看有谁的脚印。好啊,他们回去<看>的时候,都是狗的脚印。——是不是呀?——
    吴晓东:嗯!好像是这样的,好像我也听说是这样的。
    访谈五: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五相同。
     
    吴晓东:还有那个猪和狗开田的故事,晓得吗?
    石有高:嘿嘿嘿嘿,这个猪和狗开田呢,那是开天立地的时候,是这样,因为是,猪也想吃饭了,狗也想吃饭。所以有个古老的奶奶,她讲,你们去耙田,哪个耙田哪个吃饭。好了,本是猪去耙田,真的是猪去耙田,可是猪太重了,一踩下去,就没有脚印了嘛。其实是猪去耙田犁田,好了,其实狗没耙。在来家(回家)汇报的时候呢,他讲,我也爬,猪也耙狗也耙。人说,个个都争吵,没有办法,我们只有看脚印。狗反应快,狗讲,有哪个脚印哪个就吃饭。好了,去一看呢,其实猪犁田,猪太重了,猪踩下去脚印就看不见了,只看见狗的脚印,所以狗才得饭吃,猪不得吃,猪只能吃糠。哈哈,是这样。
    吴晓东:这个故事你记得还比较清楚。
    石有高:当时我听见摆,个个都争吃饭了嘛,个个都不爱吃糠。没有办法了,在家调解就不好搞了,后来才讲,没有办法了,个个都争吃。在家的那些讲看脚印,狗反映快,我们看脚印,确实狗又轻,狗踩在上面,都是狗的脚印。后来只有狗吃饭,猪吃糠。哈哈哈哈。
    访谈者按:
    这个故事可以从不同的侧重来叙述,比如侧重解释侧重讲述狗为什么吃饭而猪为什么吃糠的现象,或侧重狗狡猾而猪憨厚。在细节上产生变异的是脚印问题,比如是“把猪的脚印盖住了”还是“猪太重了,脚印太深看不见。”
    
    4,关于“牛——螃蟹”的故事
    访谈一: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四相同。
     
    吴晓东:就是人和鱼啊,人为哪样要吃那个鱼?这故事有吗?
    吴祖祥:嘿嘿,嘿嘿,我又搞不清楚,嘿嘿,我这一发人我又~~~那---,有一些人可能晓得,他懂。
    吴晓东:那个水牛和螃海(螃蟹)的故事晓得吗?
    吴祖祥:水牛螃海?
    吴晓东:嗯。
    吴祖祥:那个,听老人传说就是~~~原来~~~水牛呢,我看,螃海~~~螃海~~~水牛~~~水牛一般,水牛的那个鼻没穿,螃海呢,螃海又~~~手[⑥]成这种,它就夹水牛的鼻子,穿那个鼻子。那种呢,哎,水牛气得很,它又去打那个螃海嘞,去捉螃海,螃海的背上,壳壳那里,有~~~有~~~有角哦。有角像牛的印子,牛角的印子。那个牛气了,牛抓它了嘛。所以呢,这时牛一到河,到那些沟沟,牛一碰到就拉尿。你爱穿我鼻子,我拉尿给你。到那些沟边,它就拉了嘛。
    访谈二: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五相同。
     
    吴晓东:水牛和螃海(螃蟹)的故事你晓得吗?
    石有高:水牛和螃海他们两个是斗,他们两个是一个敌一个。螃海才讲,嘿,你这个牛那么大,人又小,人拉你去哪里你去哪里。牛讲,你不晓得,人的办法比较多,你不忠诚他你不得吃。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牛过河必须要屙屎淋那个河给螃海吃,这个我就摆不通路了(摆不出了)。   
    访谈三: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狗——山羊”的访谈二相同。
     
    吴农爹:哦,那个。过去人去,打伙去坡。牛洗澡,人去沟沟,人还没来,牛讲,人没穿我们鼻子,拉我们上树子我们不爬。人引水在沟沟那里来,螃海(螃蟹)才讲,赶先(刚才)牛讲人没穿鼻子,人拉我们爬树子我们没有爬树子,这刚(现在)牛才恨心(憎恨)螃海。那个人讲,牛不会讲话,牛不会讲话。耗子在一边,耗子一听,耗子就讲,真的,今天我听讲了,我听牛讲了。人才讲,今晚夜家个个都会讲话,个个都会讲话,我烧它去。耗子讲,不忙,我背我崽崽去,我背我崽崽去躲。——这刚(现在)牛不会讲话了,没送(不让)牛讲话了——。
    访谈四: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三相同。
     
    吴光耀:以前人还不会穿那个鼻线。好了,动物都会讲话,那个螃海(螃蟹)讲,你们放笼笼那种,你拉它有点犟,你拉够得你拉,它又大,你又小,你拉不动它。你把那个鼻子有点点薄薄的,中间有点点薄薄的,拴它。拉它爬树子它也得去。人才晓得,噢,真的,人才讲,螃海讲那种可以。才拴那个牛的鼻子。好了,牛呢,牛讲,哼,他妈的,螃海教人穿我的鼻子,以后我看哪里有石头,<螃蟹>爱钻那个石头,还有我看哪里有水---[别人帮添酒,故事中断一下]
    \吴祖明:有水有石头。
    吴光耀:有水有石头,就屙屎。牛呢最狡猾,
    \吴祖明:那个螃海又爱吃啊,它又来吃,嘿嘿。
    \\吴晓东:它爱吃哪样?
    \\吴祖明:牛便。
    吴光耀:屙屎淋螃海,螃海又得吃。
    \吴祖明:为了淋螃海,螃海又得吃啊,又不用去哪里找。
    吴光耀:所以呢,哪样动物各有各的讲。动物讲话,一样一样的动物讲话,这个是螃海讲话。螃海也会讲话,所有的动物都会讲话。
    访谈者按:
    此故事重在解释水牛为什么爱在水沟屙屎屙尿和螃蟹背上有类似牛蹄的印子。在排烧,发生变异处在水牛屙屎屙尿是不是恶意的,一般说是报复螃蟹,可是访谈二和访谈四的异文却表现出相反的发展方向:“螃海又爱吃得很嘞。”可见这个地方是故事变异的一个节点。另外,访谈二有“老虎与水牛的故事”的一些痕迹,螃蟹与水牛的对话也是一个变异点。
    从这一故事还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比如访谈四的讲述者就是从“样样动物都会讲话”来讲述的。
    
    5,关于“人——麻雀/鱼/”的故事
    访谈一: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狗——山羊”的访谈二相同。
     
    吴晓东:麻雀的故事你晓得吗?
    吴农爹:麻雀的故事我没晓得。
    吴晓东:它为哪样要吃谷子?
    吴农爹:它偷吃。那个吃米那个小小的,它背它的这个,没晓得喊做哪样。
    吴晓东:脖子。
    吴农爹:脖子?哦。它背它的脖子到一边嘛。它背去一边,那样,鱼也讲我没吃哪样,麻雀也讲我没吃哪样。那个来挨人住那个麻雀才讲,不!那个背脖子在一边,你们去摸摸看。人才摸,哦,在一边,这边,哈哈,这样啊。
    吴晓东:山麻雀?
    吴农爹:那个小小那个。那个躲它的脖子拿去歪去一边,吃米它歪去一边。来挨人住那个麻雀才说,不啊!它吃啊!来挨人住这个麻雀没吃米。
    吴晓东:来挨人住的这个不吃?
    吴农爹:嗯。不吃,它才讲,那个吃你们的米,它躲,歪去一边,你们摸看。人才摸到,哦!它吃米,拿去一边躲了。
     
    访谈二: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五相同。
     
    吴晓东:人为哪样要吃鱼?
    石有高:这个我没听讲过。哦,好像听讲过,记得。怎么回事情呢?我记得,鱼呢,它去水头屙屎,水头屙屎给人吃。到那个阴~ ~ ~[⑦]到那个,那个告状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人就必须要吃鱼了。那时候讲吃鱼呢,他讲,人告状人才不得输了。人讲,在法庭告状的时候他讲,因为你屙屎屙尿给人吃。我们喝这个水。鱼输在这里来。鱼讲,没有办法了,我们又没有害人的哪样子,只能怪这里了,人要吃我们。鱼讲,我们死都不瞑目。——我听摆过一段。
    吴光耀[接着补充]:死都不闭眼。人为什么要吃鱼呢?个个都去告人,麻雀啊,耗子啊,样样都去告人。人敲我们吃!那种。有一样米麻雀,它吃人的东西呢,它背在背上了。它告<状>它讲我一点哪样都没吃,你看我这个胳膊光光的没有哪样子,人也打我吃。燕子讲,没嘞,它也吃,它背在背上了。那个仙人一摸,哦,你也吃人的东西,人打你是应该的。后来呢,鱼讲,人的一点哪样我都没吃,我就喝水。人也来打我吃,这个��人差不多输给它了,人讲,对了,你在水里拉屎拉尿给我们吃,要不你上来拉屎拉尿。鱼说,我来不了,我一上来我就死了,我到岸上来拉屎拉尿我来不成,我不敢来,嘿嘿。那人说,那对不起,我们就得吃你。鱼说,唉,我死我也不闭眼,再一个嘛,我背鸡---[⑧]背蛋多多的,我下得多多的,我的肚子里有千千万万的<卵>。你吃一条我发他十条,你吃十条,我发展一百条,你吃一百条我发展一千条。我的肚子总是下总是有,吃不完我,我多得很,肚子里有数不清的那个崽崽,嘿嘿嘿嘿。牛也告,我们输给牛是真的。所以我们不给牛讲话。牛讲,唉,原先我吃那些潲水,拿我耙田一天一天,又敲我吃!___,牛说,你越吃我的肉,你就越瘦,不比我们肥,我们比你肥。
    访谈三: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四相同。
    吴祖祥:听讲过,你拉屎拉尿给我们吃,我们就吃你。鱼好吃多了(好吃得很),我们民族留有一句话就是,“乃里来侯沟沓”,<意思就是>因为鱼你好吃,你就死。证明你没有哪样罪,但是你太好吃了。
    这句话是在好心不得好报的情况下说的。我为了你好,你又反过来骂我。鱼因为太好吃了才死。
     
    访谈四:
     
    访谈对象:罗运辉(50多岁,男,负责村子电工)
    访谈时间:2005年7月31日上午
    访谈地点:罗运辉家堂屋靠近大门口处
    访谈情境:我在罗运辉家给电器充电,顺便对他进行访谈。他儿子罗转富以及他的女朋友在家,但没有一起坐着聊。
     
    吴晓东:人为哪样要吃鱼那个故事你会讲吗?
    罗运辉:哦,就是因为它看人太小了,它屙屎给人吃。
    吴晓东:你是说什么太小了?
    罗运辉:以前人嘛比较聪明点,爱抓它做玩意(玩耍)。它看人好像看小了,它讲不管怎么样也好。你吃的水,都是我屙屎出来的你才吃。把那个人气得!你这样说,我要把你吃掉。”
     
    访谈五: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三相同。
     
    吴晓东:人为什么要吃那个鸟?
    吴光耀:哦,那个故事吗,我摆给你听。以前呢,不管哪样都去告人。牛去告人,牛讲,人拿我们去耙田,拿我们做这样做那样给你<做>活路,你拿那个潲水给我们吃,到时候又敲(杀)我们吃。我们<打官司>输给牛了。牛讲,那可以。有一本书讲,哪个吃牛肉,牛讲,哪个吃我们,哪个比会我们瘦点,不会比我们肥的,牛骂人也是那种。麻雀,米麻雀啊,有一样麻雀,它吃那个米背在后面。米麻雀也去告——耗子也去告——它[⑨]讲,哎—,人吃我们啊,他/它/她讲,仙女讲,仙人讲,[⑩]哎—,你讲那种。[11] 燕子也去讲,燕子讲,人做的是对的。人呢他不会敲你的,如果你不吃他的。我去他家梁上做窝,我吃那个蚊子,我根本没吃他的,他根本没敲我,你告<他是没有理由的>,样样都会告人,猴子也告人,[12]样样告人。人讲你吃我们的,我们才打你们来吃。鱼呢,鱼来告人,鱼讲,哼,人吃我空(没有理由),我是喝水哦,我又没吃人的哪样子,人来敲我死。人输给它,人讲,好,是的,你没吃我们的,但是你拉屎拉尿在水里给我们吃,你上岸来拉屎拉尿,你拉屎拉尿给我们吃,那么对不起,我们照样吃。鱼说,哎呀,上岸来屙屎,上岸来拉尿,我们来不得,我们在河里拉屎拉尿<习惯了>,让我们上岸来拉我们来不得。人讲,那你不上岸来拉屎拉尿,吃你们是应该的。它[13]讲,好,你吃我一个,我发它十个,你吃我一条,我发它十条发它一百条、一千条,我的肚子背多多的,随便你吃,吃不了我,吃不完我,鱼就是这种。
    吴晓东:嘿嘿。
    吴光耀:嘿嘿[跟着笑],哎,讲着好笑,就是那种。人吃鱼,没有哪样子罪。全部都罪,燕子不能吃,真的。燕子,人的东西一样我都不吃。燕子讲,我到他梁上做窝,他也没打我,他也没骂我,他也没吃我。燕子呢,我们没吃过,真的。它吃那些蚊子,它也没吃我们哪样子。
    访谈者按:
    这是一个排比式的故事,其中的小故事可以单独讲述,也可以合起来讲述(见访谈五)。单独讲述更容易发生变异,比如访谈四,拉屎给人吃不是吃鱼的理由,而是鱼小看人的理由,人吃鱼变成了因为鱼小看他。
    
    6,关于“水牛——杉树”的故事
    访谈一: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六相同。
     
    吴晓东:水牛为哪样要吃杉树的尖尖?
    石光全:听老人讲,死了一个就要一根木头,就要杀一个牛。牛生气,说,怪你,才杀我。它现在才吃它的尖尖。
    吴晓东:你也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石光全:听老人讲,可能也是有这么回事。
     
    访谈二: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狗——山羊”的访谈二相同。
     
    吴晓东:牛为哪样要吃杉树的叶子?
    吴农爹:那个,听老人讲,人死去,要那个杉树来做老木(棺材)装人,还要杀一个牛。牛才讲,哦,要你去埋人,要你去做老木埋人,你要我的~~~我吃你的叶叶。——那个不大好吃,一咬它就锥,一咬它就锥你,吃不得。你一吃,它就锥你。——
     
    访谈三:
     
    访谈对象:吴祖松(男,20多岁,吴光耀的三儿子)
    访谈时间:8月1日上午
    访谈地点:吴光耀家牛棚
    其他在场参与人:吴光耀、吴祖明
    访谈情境:一边修理牛棚一边聊天讲故事。
     
    吴晓东:水牛为哪样要吃那个杉树?
    吴祖松:吃杉树?那个是我们民族,民间兴这种。死一个老人,拿一条牛来敲。死老人你必须拿那个杉树,必须拿那个老木,老木就是用杉树来搞的。它[14]讲,哦,你们害得我们,死了着了你们去,还着我们来。人死了着到你们还着到我们。我们在坡上吃你们,吃你们去,没有你们我们就不会着(不会被人杀死),没着人敲。那个锥老火(刺锋利得很)了嘛,刺多多的,它硬吃。死了一个人,就用老木装着,还要敲一条牛,敲牛那牛就气那个杉树。
    吴晓东:那个杉树的刺它也要吃?
    吴祖松:多它也要吃嘞。高的它还要刮皮子。高的它就刮皮子,矮的它就吃。高的它嘴巴递不到上面,吃不到那个叶叶,它就拿角去打咯,碰咯,刮的刮咯。它气那个杉树多了(对杉木非常生气)。因为它说,该是你们就是你们着,着了你们还害了我们。
    访谈四: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的访谈四相同。
     
    吴晓东:这个你看听说过吗,水牛为哪样要吃杉树尖尖,叶子啊?
    吴祖祥:哦,那个我晓得点点。水牛呢,他是,那个杉树啊,杉树一长大呢,就拿它来做棺材,棺材呢,装老人。老人死呢就放进棺材。装进棺材以后,好!又敲牛了。牛讲,他妈的,你大了用你装那个人死,又敲我!我要吃你的那个尖尖去,你才不长大,你一长大,拿你去装那个人啊,一装人,又敲牛了!你气了,吃它的尖尖。——我就懂得这一点点。——
    访谈五: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情境与“狗——山羊”的访谈三相同。
     
    吴晓东[问石有高]:牛为什么要吃杉树的尖尖?
    石有高:~~~
    吴光耀[主动接腔]:那个呢,那种。以前,老人死要做一个杉树老木(棺材)。老木讲,要我来埋老人,最好拿一头水牛来杀配合,最热闹。人就讲,真的真的,得一个老木,应该杀一头牛。牛讲,妈的,要你去埋,还要我去陪伴。于是,牛一见杉木就专门吃那个尖尖。它讲,你搞啊,让人杀我们,恨你!现在牛一见杉木就吃尖尖。
     
    访谈者按:
    这一故事的变异在排烧不是很大,只是细化与否的区别,比如访谈四中的文本比较细化:水牛吃杉树尖尖,不仅是牛报复杉树,主要是为了不让杉树长大,长不大,就不会被拿去做老木。另外,只有访谈五中的文本解释同时要杀牛的原因,即杉木提出的。
    
    四,故事模式与村民对待故事的态度
    排烧苗寨有关自然的口头故事中,大多都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如蚯蚓为什么颈部有一白圈?人为什么要吃鱼?水牛为什么喜欢踩一些烂地方?狗为什么能找到山羊?等等。同时,这些故事有一种思维定式,就是在解释两种物种的关系时,绝大多数是以“冤家”的模式来出现。如本文访谈部分中的“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狗——山羊”,“狗——猪”,“螃蟹——水牛”,“水牛——杉树”,“人——麻雀/鱼”,另外本文没有列出的还有“猴子——蚂蚱”,“猫头鹰——耗子”,“蜜蜂——马蜂”,“蚂蚁——人”等等。
    在田野作业的开始,笔者以为这些故事只是娱乐性的,可是后来发现,讲述者绝大多数认为这都是真实的历史。在排烧,故事真的就是“过去的事情”。在被要求摆故事的时候,讲述者很可能给你讲述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对待故事也没有“神话”的神圣和“故事”不神圣的区分,但都当做真的历史。
    下面是2005年7月31日晚上吃饭时在吴光耀讲述完蚯蚓偷太阳项圈的故事(“太阳/月亮——马桑树/蚯蚓”访谈二)后所做的对待故事真实与否的访谈录音:
    吴晓东:那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吴往报:真的。
    吴光耀:真的嘞!!真的有这么回事,不过我们答不出那个人是哪样人了。
    吴晓东:我是说你觉得这是真的历史还是假的?
    \吴往报:真的历史!真的了,但是呢,现在我们摆不出那个历史那个名字叫哪样,叫哪个,他搞这个。
    吴晓东:但是这个历史应该是真的,是吗?
    吴光耀:真的!有实事了嘛。
    \吴往报:嗯!那个是真的,只是我指到那句话,噢,你是哪样哪样,你才讲这句话来。找不成那个,历史是有的了,但是还没得到真实的那个,多代我们就忘记了。老人是有的,但是我们忘记了。
    吴晓东[问吴祖帮和吴祖松]:刚才讲的这个你们两兄弟觉得是真的还是假的?
    吴祖帮:以前听摆过,现在只相信科学。
    吴晓东[问吴祖松]:你觉得是真的还是假的?
    吴祖松:可能也有这些事,但是一代过一代去了,就像现在我们摆,再过几代又不晓得了。
    \吴往报:只是我们忘记了老人摆那个历史是哪个来交代这个事了。
    
    五,结语
     
    在做民间口头叙事研究的时候,我们免不了要引用很多的资料。资料有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之分,我们习惯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称为第一手资料,别人的发表出来的资料称为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认为第二手资料不一定可靠。那么,这种不可靠的观念来自哪里呢?来自“整理”这一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不知道整理者是怎么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的,他添加什么,删去什么,或是否将几个人的文本揉在了一起,我们都无从知道。
    以往散文体民间叙事的文本采集,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听叙事者讲述,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出来,如果讲述者当时是运用民族语讲述,在整理的时候还有一个翻译的过程;另一种则是采用录音,然后根据录音或加或减地整理出一个“理想”的文本。这样,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这个文本都已经不是讲述者的文本了,对于研究者来说,已经失去了很多的信息量。
    民间叙事的田野研究,最基础最直接的就是访谈。将访谈原原本本呈现给读者,虽然在阅读方面可能产生一些不顺畅,但对于研究则是优多劣少,比如从访谈式文本中叙述者犹豫、自我补充等不连贯的地方,我们能洞察到文本生成的一些心理问题,探索文本变异的一些心理原因,同时,也可以将资料的不可靠性降低到最低点。这是本文尝试以访谈来呈现散文体文本的初衷。为了以后学界的规范,本文标注方式基本上采用了笔者的同事朝戈金与巴莫曲布嫫对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的访谈记录所采用的方式(见《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
    对某一个人进行访谈的时候,涉及的内容很多,本文只是从对多个人的一些访谈记录中抽出内容相似的部分,放在一起,来呈现同一个故事类型。如果需要对某人的整体访谈录音,可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资料库进行查找。
    对于某一个故事类型,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的标题标题。一是因为讲述者本来没有给出具体的标题,二是因为标题其实是对一个故事范畴的限定。给出一个标题与没有给出一个标题,差别很大,对故事的理解起很大的引导作用,与认知语境有很大关系。
    


    [1] 吴晓东(1966——),男,苗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南方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研究。


    [2] 吴光耀和我两个人在摆这个故事,喝酒的人在一边说别的,所以吴光耀又再给他们重复一下。


    [3] 这里明显讲反了,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山羊踩狗的崽。


    [4] 这里又讲反了。


    [5] 此处发音听不清,有点象“牛”,可能是“你”,也可能是“牛”,如果是“牛”,那便是由牛来当理老评理。


    [6] 应该是指螃蟹的夹子。


    [7] 他明显想说阴间,但只说了一个字就打住了。可能他在脑子里有一种到阴间告状的意念,但可能意识到鱼还没有死,不是在阴间。那么,人与其他动物打官司的地点一般有哪几种呢?


    [8] 吴光耀差一点误说鸡蛋,但他马上意识到不是鸡蛋,而是鱼卵。当地将卵都统称为蛋。可见鸡蛋在当地人的头脑中比鱼卵更容易被激活。


    [9] 这里是指米麻雀,在这句话前面,口述又联想起耗子,于是就加了那么一句。


    [10] 这里分明讲述者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语,一会儿说她/他/它,一会儿说仙女,一会儿说仙人。总之,是一个判案子的。在这里,应该是最容易出现不同的文本的地方。


    [11] 吴光耀在这里没有深入讲下去,他停了一会儿,可能是有点忘记了。其实这里有关于米麻雀吃了人谷子而将之藏在背后,后来被说出来,它没有告赢这场官司,吴光耀在另一个地方把这一细节讲出来了,这里他马上将话题转到了燕子等动物。


    [12] 在排烧没有搜集到猴子告人的故事,可能是讲述口误。


    [13] 这里明显是指鱼。


    [14] 指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