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陈建功《默默且当歌》:爱君直取性情真(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文艺报 张建业 参加讨论

    其实,好的“性情文字”并不像某些论者所妄断的,是杯水风波,是风花雪月,是囿于个人小世界的“孤芳自赏”。建功的散文,贯之以性情,却不可能疏离他的心路历程。这使他的文字不能不把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巨大的时代风云相融合,使之具有更雄浑的思想、情感力量。《默默且当歌》一篇,是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礼赞。“水房歌声”的倾听者,听到的是冲决思想牢笼的歌唱。这篇作品,激扬而又凝重。它既写了“未名湖畔”涌动的“思想大潮”,也写了燕南园里“一蹭一蹭”跑步的朱光潜。建功作品里说,那时,正读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新版序言”。他不敢相信那“瘦小而衰老的身影”,写了那么一篇“风骨劲健”的文章,他写道:“他的心里,该是多么有力气。”“像白兰鸽一样歌唱的”学子和“衰老”却“劲健”的学者,构成了思想解放洪流的风景。《我和父亲之间》是一篇立意更为深广的作品。这篇作品展开的是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和父亲之间毕生也没有弥合的情感上的裂隙:因为童年时代遭遇的一次痛打,使儿子与父亲从此隔膜。父亲此后再也没有声色俱厉,仿佛“一生都在弥补”。儿子“从挨打以后”,“似乎已经‘洗心革面’,成为了一个‘乖乖崽’,甚至可以说有一点惟命是从”。“我虽不再骄纵,却也从此和父亲生分”……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父严母慈”的必然后果。另一条线索是,父亲其实是更为不幸的——因为解放初期一次坦诚的“交心”,他成了“特务嫌疑”而被打入“另册”。他由此被耽误了一生,也累及子女。直到晚年他才得以平反、入党,做官,在人眼中算是“晚景辉煌”。作者写道:“‘辉煌’之谓,言之过矣”,父亲在晚年,“疗治了中年时代留下的心灵创伤。作为儿子,聊可慰藉吧”。他感慨道:“我们之间的隔膜,却只能是永远的遗憾了”。此后,全文的收束令我心头一颤:
    “我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待我的孩子。
    当然,更期待,这世界,小心翼翼地待每一个人。”
    回忆人的一生,谁无遗憾谁无愧疚?有时错在自己,有时命由前定。多少人在命运的轨道上也只能一声叹息。作家的这一声叹息来自心灵深处,也是面对世界面对人生的慨叹。古人说,“辞赋小道,壮夫不为”,其实诗词歌赋,性情文章,有“小心翼翼”几个字撬动人心,或也足可自慰了吧。
    《默默且当歌》一书,还收入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京味儿”散文作品。建功的“京味儿”小说早已为人们所称道。198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京味作家作品评论集,书名定为《京味小说八家》,陈建功作为最年轻的后起之秀名列其中。我撰写对建功的评论,撰成《深沉的忧患意识与多彩的语言艺术——试论陈建功的“谈天说地”系列小说的京味儿特色》一文,论述了陈建功小说创作中的忧患意识与语言的特色。《默默且当歌》一书所收部分散文,同样展示了作家凸显的个性与平民文化的结合。所谓“京味儿”散文,当然要写北京的民俗、人物、事件,要有北京的土白俗语。但文学之所以不同于民俗学、社会学以及一般化的风光景物介绍,即民俗、历史等等,都应与作家独到的情思相融汇,再加以个性化的表现。《双城飞去来》《涮庐闲话》《北京滋味》以及《平民北京探访录》等等,把北京俚俗旧事人物传奇讲得有声有色。书中写到的双簧老艺人“大狗熊”孙宝才,“耍骨头”的孙骨头,天桥“八大怪”之一的“大兵黄”,表演过“叫卖”的臧鸿,“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杠夫瘸三儿等等,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旧京城平民有滋有味的人生姿态。书中对“涮羊肉”的描述,对“全聚德”烤鸭的描述,对“月盛斋”五香酱羊肉烧羊肉的描述,对“六必居”酱菜的描述,对“食界无口不夸谭”的“谭家菜”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北京食文化,而且传递了个中深藏的文化神韵。我以为,建功的散文里有“文化比较”的自觉,比如他对北京语言修辞方式的探究,北京人怎样夸饰,怎样反讽,怎样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他对北京人“精气神儿”和思考方式的理解,“活法儿”的探寻,“设身处地”的宽容等等,延续其小说中有滋有味的“谈天说地”,为历史进程中渐行渐远的人物和图景留下了生气勃勃的画卷。
    老舍说:“你要准备下最高的思想与最深的感情,好长出文艺的花朵,切不可只在文字上用功夫,以文字为神符。文字不过是文艺的工具。” 好文章是经得起读的,也就是说即使饱经历史的磨洗,它也会神采奕奕。因为它留下的不仅只是文字,更有着文字所承载的真性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